乾清宮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乾清宮

乾清宮位於北京紫禁城,喺大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大清嘉慶三年(1798年)重建,明、清年間曾經係唔少皇帝居住、處理政務同停靈嘅地方;宮內大廳高掛一幅「正大光明」匾,匾後係秘藏傳位詔書,令佢成為紫禁城內家喻戶曉嘅宮室。

介紹[編輯]

乾清宮入面

乾清宮係內廷正殿,面寬9間,進深5間,高20米,重檐歇山頂。乾清宮嘅尺度比太和殿一組細咗唔少,但係又比較接近人體比例尺度,可增加生活氣氛。明朝時係皇帝同埋皇后嘅寢宮,皇后喺呢度同住。

明朝時,乾清宮有暖閣9間,分上、下兩層,共設床27張,畀後妃作進御之用。由於室、床眾多,皇帝每晚就寢嘅地方幾乎冇人知道,以防不測。雖然皇帝居住喺迷樓式嘅宮殿內,而且外面守備森嚴,但係仍然唔可以高枕無憂。據記載,嘉靖年間發生壬寅宮變後,世宗移居西苑,唔敢返去乾清宮住。萬曆皇帝嘅鄭貴妃為咗爭皇太后鬧出嘅「紅丸案」、泰昌妃李選侍爭做皇后而移居仁壽殿嘅移宮案,都發生喺乾清宮[1]

清朝入關之後,乾清宮重修。雍正皇帝即位後,寢宮去到養心殿,乾清宮做咗舉行內廷典禮活動同埋引見官員、接見外國使臣嘅場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光緒皇帝喺乾清宮接受奧、法兩國使臣嘅國書。

乾清宮重係清代皇帝死後停柩嘅地方,有「壽終正寢」之意。順治皇帝死喺養心殿康熙皇帝死喺暢春園雍正皇帝死喺圓明園咸豐皇帝死喺避暑山莊,靈柩都被停放喺乾清宮,按照儀式祭奠後,轉至景山內嘅觀德殿,最後正式出殯,葬入皇陵。

乾清宮同坤寧宮分別係傳統意義上嘅帝、后寢宮。乾、坤分別為《周易》中嘅卦名乾為天坤為地

乾清宮前左右有日精門,月華門,寓有「乾坤日月明,四海皆生平」嘅意思。

清朝皇帝喺乾清宮舉行兩次千叟宴。第一次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第二次喺乾隆五十年(1785年)。第二次規模最大,有三千幾位六十歲以上嘅老人參加咗乾隆皇帝(七十五歲)舉辦嘅宴會,包括大臣、官吏、軍士、民人、工匠等等。宴會嗰陣,乾隆皇帝召集一品大臣同埋年齡九十歲以上嘅老人到御座前賜酒,並賜予每人拐杖以及其他禮品。宴會上,眾人聯句賦詩三千四百幾首,以顯示「普天同慶,共享昇平」,起到安撫民心嘅作用。

乾清宮有眾多聯匾,以及一幅對聯,係康熙手書:

表正萬邦,慎厥身修思永;
弘敷五典,無輕民事惟難。

上聯意思:皇帝係「萬邦」嘅表率,需謹慎修身,一心要持之以恆。下聯意思:要弘大五典五常,維繫倫理觀念,唔好輕率處理民眾力役嘅野,要慎重考慮其中嘅艱難。

正大光明匾[編輯]

乾清宮御座上方有一個匾,叫做正大光明匾。匾上「正大光明」四個字係順治皇帝手書。雍正皇帝創立秘密建儲制之後,建儲匣擺係正大光明匾後面。匣內藏咗皇帝選定並御筆親書嘅皇位繼承人個名,皇帝死咗之後,取下匣子由秘密指定嘅皇子即位。

註解[編輯]

  1. . 原著喺2005年11月26號歸檔. 喺2006年8月26號搵到.

參考[編輯]

出面網頁[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