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望向將軍澳一帶,前後嘅海灣分別係將軍澳同埋銀線灣。圖中左邊係將軍澳新市鎮,右邊係將軍澳工業園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嘅「東口」係家下嘅將軍澳
調景嶺望向將軍澳南(2019年)
將軍澳新市鎮(2006年)

將軍澳香港一個海灣,位於新界西貢區西南部。將軍澳沿岸亦叫做將軍澳,本來係人煙稀少嘅鄉村地區,而家已經發展成將軍澳新市鎮

發展史[編輯]

將軍澳係一個由魷魚灣坑口調景嶺等地包圍嘅海灣,早喺13世紀就有人喺度住[1]。以前將軍澳係人煙稀少嘅海灣,得坑口村至有較多人口,另外喺海灣北面盡頭有將軍澳村

將軍澳呢個名喺明末出版嘅《粵大記》已經有。個名嘅正確來源並不可考,好多人認為係因為清朝時呢個海灣成日有走私船出沒,朝廷就派一個將軍鎮守呢度打擊走私活動,所以叫「將軍澳」。另一個講法係,喺明朝時一位將軍敗走到將軍澳現址,最後傷重死咗。後人為紀念呢位將軍,除咗喺原地安葬嗰個將軍之外,重將安葬地稱為「將軍澳」。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中,當時嘅將軍澳被標載為東口,意思可能係維多利亞港嘅東面出口。

1922年嘅軍部地圖[2],將軍澳陸地部份被標示為Cheung Kwan O,而海灣部份就被標示為Junk Bay

以前關於將軍澳嘅英文譯名有一段爭議,有啲人主張用英文舊名Junk Bay,亦有啲人主張用英文新譯Tseung Kwan O。到咗近年至逐漸統一以Tseung Kwan O稱呼陸地部分,但海灣仍然多數以Junk Bay標示。

直到1980年代中後期,港英政府喺將軍澳移山填海,發展將軍澳新市鎮,令將軍澳成為香港第七個新市鎮。將軍澳分為三期發展。第一期發展嘅有寶琳翠林,第二期發展嘅係將軍澳市中心坑口,第三期發展嘅係調景嶺。喺發展市鎮嘅同時,將軍澳亦設有垃圾堆填區,開咗將軍澳第一期堆填區同埋將軍澳第二/三期堆填區。雖然兩者已經先後關閉,但現時重有運作緊嘅新界東南堆填區。相比香港其他地區,將軍澳要處理嘅垃圾多好多[3]

現時將軍澳第45區會成為特區政府重點發展嘅地區,嗰度會起室內單車場、大型運動場等。

參考[編輯]

  1. 歷史背景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09年6月5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規劃署,2007年12月2號睇
  2. Colony of Hong Kong 1922 (Sheet 5)[失咗效嘅鏈],香港公共圖書館 - 多媒體資訊系統,2008年11月1號睇
  3. 抗議堆填區入侵郊野公園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1年2月21號,.,范國威議員網上辦公室,2008年1月5號睇

出面網頁[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