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戊戌變法,又叫百日維新戊戌維新維新變法,係清朝光緒二十四年間(1898年6月11號-9月21號)嘅短暫政治改革運動,變法由光緒皇帝領導,深入經濟、教育、軍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個層面,希望大清走上君主立憲嘅道路。

但係,光緒皇帝主導嘅變法其後受到慈禧太后同守舊派嘅反撲,發動戊戌政變,戊戌變法經歷咗一百零三日就告終。維新派首領康有為同埋梁啟超走佬,戊戌六君子被趙舒翹下令處斬,載湉就喺中南海瀛台涵元殿、頤和園玉瀾堂交替軟禁,而支持變法嘅珍妃就失去自由,太后重新執政。變法失敗亦引發民間支持更為激烈嘅改革主張,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評價[編輯]

傳統史觀多按照梁啟超編寫嘅《戊戌政變記》作為基礎,將變法失敗歸咎於保守派同慈禧太后嘅阻力,近代史學界對呢次變法雖然有好多新嘅研究成果,但係顯然未有全面性改變一般人對戊戌變法嘅歷史評價。佢失敗嘅原因議論紛紛,而其中主要原因係守舊派阻撓同埋維新派亦即係康有為等人未有睇清局面導致。

佢哋認為光緒係大清嘅掌權者,但事質上,掌權嘅係慈禧太后,而光緒只不過係個扯綫公仔,實質上無幾多權力,令到康有為等人喺行動上處處受到阻撓,而且本身佢哋亦只係位居末職,比起一啲守舊派既老前輩,佢哋嘅職位實在發揮唔到幾大用處,最終種種原因下,百日維新實行得103日就失敗告終,畫上句號。

近代史學家雷家聖指[1]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同日本伊藤博文,涉嫌利用維新派官員對國際政治認識有限,假借「清英美日大合邦」之名[2],行奪取清國實權之實。慈禧太后知道呢個計劃後,先發動政變。

[編輯]

  1. 雷家聖《力挽狂瀾:戊戌政變新探》,台北:萬卷樓,2004.
  2. 宋伯魯〈掌山東道監察御史宋伯魯摺〉,《戊戌變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59,p.170.「渠(李提摩太)之來也,擬聯合中國、日本、美國及英國為合邦,共選通達時務、曉暢各國掌故者百人,專理四國兵政稅則及一切外交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