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署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水務署,英字Water Supplies Department,係香港供水部門,隸香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

用水供應[編輯]

香港用水兩種,淡水鹹水。淡水主要食用、灌溉;而鹹水沖廁之用。供應淡水、鹹水嘅系統,各自獨立。水離濾水廠或由海中抽取後,由抽水機或水向低流原理,送到各個配水庫,再供應畀附近地區。

供水系統[編輯]

水務署負責興建同管理香港嘅各項水務設施,其中包括引水道引水隧道水塘濾水廠抽水站配水庫水管水喉等,供水到各戶。

淡水供應[編輯]

在開埠初期,香港市民食水來源主要係來自附近嘅山澗溪流或自行開鑿嘅地下水。隨著城市發展,人口急劇膨脹,這些原始嘅供水方法開始不勝負荷,而且井水亦易受污染,引致痢疾,開拓水源遂成為當時香港政府急需解決嘅問題。

香港少長期天然水源,就起水塘雨水,以求供淡水穩定。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末,香港都靠水塘供水。一八六三年,薄扶林水塘竣工。之後起咗水塘十七個,呢個無包私人水塘。重光後嘅幾十年,人口急增,經濟充沛,新起水塘,規模龐大。當中出名有船灣淡水湖同埋萬宜水庫,圍海而成。

雖然唔停起水塘,供水量都唔及工住所需。一九六三年六月到一九六四年,香港天旱,每四日供水四個鐘。因此同時起船灣淡水湖同石壁水塘。而香港政府,亦同廣東省傾買食水。一九六零年到一九八九年之間,香港政府同廣東當局,簽咗五份供水協議。自此,香港食水主要靠廣東省東江水。

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九六六年起文化大革命,搞差同英國關係。香港政府唔敢太依賴中國供水,所以亦另用海水化淡取得淡水。香港第一個海水化淡廠,樂安排海水化淡廠,一九七五年落成。但廠皮費貴,而東江供水穩定,一九八二年,海水化淡廠停廠,一九九二年爆破拆卸。

由於人口增長較預期少、香港工業北移及香港人近年來開始節約用水,近年來東江供水有過量之嫌。基於合約規定,現時香港每年必須購買最少約8億立方米東江水,耗公帑逾24億元。但因為香港水塘因氣候轉變而變得水頭充足,出現水塘滿溢嘅情況,在1998年2003年期間已把約值30億港元嘅東江水排入大海。2005年香港各水塘總存水量為5.54億立方米,佔總容量94.64%。而於同年,因水塘滿溢而要排出大海嘅淡水達1.09億立方米,如以當時東江水價計算,即逾3億元。政府當時表示希望能夠跟粵方達成新嘅供水協議,考慮彈性供水嘅安排。

水務署也設有實驗室,定期從水塘、濾水廠及客戶水龍頭抽取樣本,進行多項化驗,以檢查及控制供水水質,維持食水嘅衛生水平。

鹹水供應[編輯]

水務署自1950年開始供應鹹水(即海水)作沖廁用途。服務範圍最初限於政府及政府補助嘅高密度住宅,其他擴展至市區及新市填。現時香港約八成人口均使用鹹水沖廁。2003年,香港嘅沖廁用量平均每天670,000立方米。

廁水所需嘅標準雖較食水為低,但仍需一些基本嘅處理程序。海水自海中抽取後,先由隔網除掉較大嘅雜質,之後再用氯氣次氯酸鹽漂白劑嘅主要有效成份)消毒後,才供應給用戶。

出面網頁[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