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莎同盟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漢莎同盟鼎盛時期嘅貿易點同貿易路線
呂碧克荷斯泰因門上面嘅漢莎同盟格言:「對內一致,對外和平」

漢莎同盟(德文:Hanse;拉丁文:Hansa TeutonicaLiga Hanseatica)係12到13世紀中歐嘅神聖羅馬帝國條頓騎士團部份城市之間形成嘅商業、政治同盟,以德意志北部城市為主。「漢莎」嘅德文意思為「公所」或者「會館」,最早係指從南海(須德海)到芬蘭瑞典挪威嘅一班商人同佢等嘅貿易船隻。漢莎同盟喺12世紀中期逐漸形成,14世紀晚期到15世紀早期達到鼎盛時期,加盟城市最多達到160個。1367年,漢莎同盟成立以呂碧克(Lübeck)為首嘅領導機構,吸引到漢堡科隆不來梅等大城市嘅富商、貴族參加,重擁有埋自己嘅武裝同金庫。1370年,漢莎同盟擊敗丹麥,訂立《舒特留崇德條約》(德文:Friede von Stralsund),從此壟斷波羅的海地區貿易,商站遍及西起倫敦,東到諾夫哥羅德嘅沿海地區,實力雄厚。15世紀中葉之後,隨著尼德蘭等國家嘅工商業發展,加上新航路嘅開闢,漢莎同盟由盛轉衰,1669年解散。

今日德國嘅載旗航空公司漢莎航空(Lufthansa)裡面嘅「漢莎」,指嘅就係漢莎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