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正音運動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粵語正音運動香港1970年代開始嘅一連串獨立但係相關連嘅正音運動。運動嘅初期只針對大眾傳媒嘅懶音同埋讀錯。到咗1990年代21世紀初,香港中文大學何文匯博士提倡粵語發音矯正運動。至今,支持同反對何文匯嘅論點嘅人仍然爭論不下:唔少現職嘅教師指渠「矯枉過正」;響學術界嘅朗誦同埋教學方面,支持者多;響大眾傳媒同市民之中支持少[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1970年代至1980年代[編輯]

早響1970年代,粵語正音就已經因為大眾傳媒嘅普及而引起咗關注。當中,梁醒波係學界攻擊嘅其中一個主要對象。梁醒波先生係香港粵劇界著名嘅丑生,後來加入咗無綫電視嘅晚間綜藝節目《歡樂今宵》。由於梁醒波喺香港嘅受歡迎程度,佢嘅所謂「錯誤發音」對香港市民嘅影響尤深。其中一個教授經常提及嘅例子,就係「姍姍來遲」呢句成語。按原先嘅粵語發音,「姍」解做「遲」而應該讀作「仙」,但佢響電視節目入面唱出「何以『山山』來遲」嘅歌詞。而直到今日,「山」呢個音亦為絕大多數嘅香港人所採用。

當時,響大眾傳媒負責推廣正音嘅,係香港電台第5台晚間節目《咬文嚼字》嘅宋郁文先生。佢對讀音嘅執着,直接引起後尾香港電台喺1980年代初期對廣播員發音要求嘅糾正。例如:

詞語 「常讀」 「正音」
時間 時「諫」 時「艱」
報刊 報「罕」 報「hon1」
糾正 「豆」正 「狗」正
殘酷 殘「浩」 殘「huk6」

嗰陣時報紙上有人批評正音運動,包括專欄作家王亭之哈公嘅批評[未記出處或冇根據];間唔中會有讀者來函,而且批評亦多數係情感宣洩。好似,有一個讀者嘅來信指出:「聽到成一大班小朋友響到講《小朋友時「姦」》(《小朋友時間》係香港電台嘅一個兒童節目名),聽到都覺得毛管戙。」

後來響電視上亦有由林佐瀚先生主持嘅《每日一字》節目,但渠對發音就寬容啲,支持承認已經普及嘅讀音。

何文匯嘅「正音學說」[1][編輯]

何文匯根據宋朝韻書《廣韻》中嘅切韻方法,幫好多同《廣韻》所載不符嘅粵音重新訂立標準,亦因此令好多讀咗幾十年嘅古音產生咗變化。

例如:結構嘅「構」字,粵音一向讀以k為聲母(讀「扣」),但係依《廣韻》為準,正音運動堅持以g為聲母(讀「救」);重有,擴張嘅「擴」,粵音有人讀為kwong3(曠)[2],但正音運動就讀為kwok3(廓)。

進入廿一世紀,正音運動已經成功咁普及各個香港嘅主要媒體。喺香港嘅電視同埋電台新聞報告入面,報導員都傾向「讀正音」如結「救」、「救」買、門「勸」等。

由於正音運動大幅度咁改變咗自然演變嘅讀音,被一啲文化界人士同年長嘅學者視為「謀殺廣府話」[3]而加以反對,其中以從1980年代開始喺《明報》專欄批評「正音運動」「矯枉過正」嘅王亭之(當時另一反對者哈公已病逝)為反對派嘅中堅份子,指被「正音運動」所「正」的音大大減低咗廣府話嘅流暢同靈活性,所謂「正音運動」嘅音實際係「邪音」,為「病毒音[4]

反對者認為,根據主流語言學家所得出嘅結論,語言會隨時間、地域同歷史因素慢慢咁改變。所以按何文匯先生嘅講法以宋朝所出版嘅《廣韻》作為粵語發音嘅根據實際上係夾硬復古。因為佢忽略咗南宋四朝對廣府話嘅深遠影響。反對者又認為,年輕一輩根本唔知乜係「正音」,而係自以為是咁跟隨所謂嘅「正音」。另外傳媒同政府亦盲目咁跟隨,令廣府話陷入咗一個危險嘅境地。不過,專欄作家王亭之反對「正音運動」書中嘅觀點,就受到粵語正音推廣協會嘅反駁[5],爭議仍然持續。

2007年香港、北美兩地有粵語文化傳播協會[1]發起「要求加拿大新聞節目更正粵語發音」嘅抗議,反對「病毒音」,支持「廣府話救亡運動」。

[編輯]

  1. 「正音」事件來龍去脈,《作家月刊》2007年6月
  2. 根據王亭之廣府話救亡,第幾頁
  3. 殺廣府話,文匯報2005-10-21. 原著喺2007-03-27歸檔. 喺2007-05-09搵到.
  4. 論病毒音(多倫多第一報2007-01-20 - 2007-05-05). 原著喺2020-07-16歸檔. 喺2007-05-09搵到.
  5. 〈《廣府話救亡》審閱報告〉〈《廣府話救亡》繆誤舉述〉中國語文科語文參考資料

睇埋[編輯]

出面網頁[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