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Danielairy/粵語語法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語法淺釋

   粵語作?漢語的一種方言,它的詞彙自然和普通話有很大的共同性。據估計,與普通話相同的詞彙接近70%,如果內容?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詞彙一致性更高,至少有90%。

一、副詞:

   粵語是把先字放在後邊的,如:
   你行先——你先走
   我食完飯先睇報紙——我先吃了飯再看報紙
   某些情形廣州話會用先字,但普通話不一定用,如:
   等埋老竇番嚟先食飯——等爸爸回來吃飯
   廣東人多數稱父親?老竇。叫亞爸或爸爸的也有。以香港現況母親多叫亞媽或媽咪,也有叫老媽子的。至于‘老母’,這個叫法則較有趣,通常老一輩人才用這個叫法,或是駡人(說粗口)時才會這樣問候人家母親。
   廣州話的‘先’字,也有‘才’的意思:
   我今晚十點先返嚟——我今晚十才點回來

二、動詞‘來’、‘去’:

   粵語是把來、去放名詞之前,如:
   華仔聽日去上海——華仔明天到上海去(聽日=明天。在粵語中,常對在男性名字後加上‘仔’字。例如強仔,明仔,德仔等等;同樣地女孩名字後也可加‘女’ 字,例如珊女,霞女,嫦女等。這都是對于同輩或晚輩又相熟的朋友才這樣叫,而把女孩叫成什麼女也不及把男孩叫成什麼仔的普遍。)
   幾時嚟香港探我?——什麼時候到香港來探我?(“來”在廣東話說“嚟”)

三、詞序比較:

廣州話 普通話
A+形容詞+過+B A比B+形容詞
德民高過亞珊 德民比阿珊高
嘉敏間屋大過詠聰嗰間 嘉敏的房子比詠聰的大
        香港說的屋是整個居住單位,房是屋內的其中一個間格,如睡房,書房,或由一間大面積的屋,間出幾個房間來分租,稱?租房。在國內單位是指工作的地方,香港說的單位,是一棟大厦其中一戶。
       
廣州話 普通話
動詞+副詞 副詞+動詞
你比其他人攞多左幾粒糖 較其它人多拿了一些糖菓
食多隻鷄翼啦 多吃一隻鷄翅膀吧
睇少啲電視啦 少看點電視
唔够時間喇,要行快啲先得㗎喇。 時間很緊迫了,要快點兒走才行。
講慢啲啦,我聽唔清楚。 慢點兒說,我聽不清楚。
   這類副詞,廣州話通常是放在動詞之後,但日常對話中也可放在動詞之前,如:
           快啲行 慢啲走 快啲食 少啲飲酒
       

廣州話 普通話 A+謂語+副詞+B A+比+副詞+謂語 美寶食多我一碗飯 美寶比我多吃一碗飯 呢個月同上個月比較,用少咗50度電。 這個月比上個月少用了50度電。


廣州話 普通話 主+動+直接賓語+間接賓語 主+動+間接賓語+直接賓語 我買咗本漫畫畀細佬 我給弟弟買了一本連環圖 你打個電話比倩婷啦。 你給請婷打個電話吧。


廣州話 普通話 (唔該)畀+數量+賓語+我 (勞駕)+給+我+數量+賓語 唔該,畀樽汽水我。 勞駕,給我一瓶汽水。 唔該,畀四張飛我。 勞駕,給我四張票。


動詞時態

   粵語的動詞有時態的範疇。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在動詞之後加“緊”或“開”;表示動作完成在動詞之後加“咗”;表示動作的經歷在動詞之後加“過”;表示動作的持續在動詞之後加“住”或“自”。分述如下:
   一、“緊” 在動詞之後加“緊”,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動作之後加“開”,除了表示動作正在進行之外,還表示動作曾經進行過,今後還要繼續進行下去。例如:
   大家討論緊呢件事。(大家正在討論這件事。)
   佢睇緊一張報紙。(他正在看一張報紙。)
   呢張櫈喺我坐開嘅。(這張櫈子是我坐的。)
   我睇開一本小說。(我正在看一本小說。)
   二、“咗” 加在動詞之後表示動作的完成。例如:
   我完成咗呢項任務。(我完成了這項任務。)
   你食咗飯未?(你吃過飯沒有?)
   佢去咗邊度?(他到哪裏去了?)
   三、“過” 動詞之後加“過”表示動作的經歷,這和普通話相同,但在合成趨向動詞之後,粵語要把“過”插在趨向動詞的兩個字中間。例如:
   尋日有冇人入過嚟?(昨天有沒有人進來過?)
   今日我出過去。(今天我出去過。)
   四、“住”、“自” 動詞後面加“住”表示動作的持續,一般用在肯定語句或普通語句裏;“自”也可以表示動作的持續,祇用於否定語句裏。例如:
   佢望住我。(他看著我。)
   你拎住把刀做乜?(你拿着一把刀幹什麼?)
   你唔好行自。(你先別走。)
   咪放手自。(先別放手。)


動詞情貌

   粵語經常使用一些詞語附加于述語之前或之後陳述動作行?發生的種種情况和狀態。這些詞語有的是相當于副詞,有的像後綴(有人稱之?詞尾)。這些副詞常常放在述語的末尾,與普通話的副詞用作狀語放在述語之前不同。
   一、“過頭”,“得滯” 表示情況過甚,超過常規的範圍,例如:
   你蠢過頭。(你太蠢了。)
   呢種柑酸過頭,唔好食。(這種橘子太酸了,不好吃。)
   佢精得滯。(他精明過頭。)
   呢杯茶溶得滯。(這杯茶太濃了。)
   急得滯,唔記得帶飛。(太急了,忘了帶票。)
   二、“晒” 表示東西淨盡、事情完畢,所稱的範圍都包括在內。例如:
   檯上面嘅書唔見晒。(桌子上的書全部不見了。)
   老竇畀我嘅錢重未用晒。(爸爸給我的錢還沒有用完。)
   呢本書你睇晒未啊?(這本書你看完了沒有?)
   “晒”還可以放在舉止或習慣用語的末尾以表示強調,說明該詞的鄭重意味。如:
   多謝晒。(太感謝了!)。
   多得晒你啊。(眞的多虧你了。)
   唔該晒。(太麻煩你了。)
   三、“埋” 粵語用“埋”表示範圍的擴充,表示由此及彼,相當于普通話的“連……也”,例如:
   食埋呢個蘋菓啦。(連這個蘋菓也吃了吧。)
   你做埋我呢份。(你把我這一份也做了吧。)
   叫埋佢去。(把他也叫去。)
   四、“添” 粵語常用“添”放在句末,表示數量的增加和範圍的擴充,相當于“再”的意思。例如:
   飲多杯茶添。(再喝一杯茶吧。)
   我再等佢一陣添。(我再等他一會兒。)
   寫多張添就够喇。(再寫一張就够了。)
   五、“返” 加在動詞後邊,表示回復到原來的狀態,普通話沒有與之對譯的詞。例如:
   搬返張櫈返房。(把櫈子搬回房子裏。(櫈子原來是在房子裏的))
   佢覺得德語好難學,又學返英語喇。(他覺得德語很難學,又恢復學英語了。)
   快啲睇返你嘅書。(快點看你的書。(原來是在看書,一度中斷))


特殊句式

   粵語有一些句子的格式與普通話不同。他們主要表現在比較句、處置句、存在句、雙賓句、被動句、否定句、判斷句、疑問句等幾種句式上。現分述如下:
   一、比較句
   粵語的比較句,常在兩項中間先用形容詞表示比較結果然後再加“過”的格式,如:
   佢高過你。(他比你高。)
   我大過你。(我比你大。)
   句子中如果需要出現數量補語,則至于句末,如:
   佢細佬嘅成績好佢好多。(他弟弟的成績比他好很多。)
   二、處置句
   粵語的處置句用介詞“將”引進處置的對象,它大體上相當于普通話的“把”。如:
   將呢啲舊書賣咗佢。(把這些舊書賣了。)
   這樣的句子在口語中可以說成:
   賣咗呢啲舊書佢。
   普通話中沒有後面這種把表示被處置的對象的詞語置于動詞之後再用一個代詞“佢”來複指它的形式。
   三、存在句
   粵語中常用“有”或“有……過”表示曾經做過某種事情,但普通話一般在表示存在或擁有什麼東西的情况下才用“有”,粵語則可以用“有”來帶謂詞性的賓語。如:
   我今日有去睇過佢。(我今天去看過他。)
   佢有交功課。(他交了作業。)
   粵語中表示擁有某種生活條件或存在某種客觀事物的可能性,常用“有得……”。如:
   有得食,有得住。(有食的,有住的。)
   者否定形式則用“冇得”。
   四、雙賓句
   粵語表示給予的雙賓句,一般採用以下的形式:
   我畀咗一本書佢。(我給了他一本書。)
   粵語的指物賓語如果帶有較長的修飾語時,也可以在指人的賓語前加“過”,如:
   我畀咗好多好睇嘅書過佢。(我給他了很多好看的書。)
   五、被動句
   粵語表示被動的句式與普通話大體相同,祇是粵語用“畀”引出施動者,而普通話用“被”。如:
   呢個蘋菓畀老鼠咬過。(這個蘋菓被老鼠咬過。)
   普通話“被”後面可以省略施動者,但粵語不能省略,如果沒有必要明確表示施動者或不知道施動者,可以在“畀”後加“人”表示。如:
   佢畀人打咗一餐。(他被打了一頓。)
   六、判斷句
   粵語判斷句常用“係……嚟咖”的形式,如:
   我係廣東人嚟咖。(我是廣東人。)
   我唔係鬼佬嚟咖。(我不是外國人。)
   七、否定句
   粵語中常用的否定詞有“唔”(不)、“冇”(沒)、“未”(不曾)、“咪”(別)等。例如:
   我唔食辣嘢。(我不吃辣的東西。)
   我冇睇過呢本書。(我沒看過這本書。)
   我重未食飯。(我還沒有吃飯。)
   八、疑問句
   粵語的疑問句與普通話大同小異。祇是粵語中較多使用正反問句,而普通話中較多使用後加“嗎”的疑問句,粵語中有疑問詞“咩”,與“嗎”用法相近,但多用于反問句中。如:
   今晚你嚟唔嚟啊?(今晚你來嗎?)
   你識做呢道題咩?(你會做這道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