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三角地 (北京大學)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三角地,2010年2月

三角地中國北京大學校園中心一地,喺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堂南。三角地因學生活動集中而聞名。喺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學生遊行一定經三角地,家下成為學校活動信息集散地,尤其學期初,各家社團在此宣傳招攬。

二〇〇七年十月卅一號,北京大學當局,將三角地信息欄清除。

[編輯]

一九五六年,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嘅精神鼓舞之下,北京大學嘅學生,爆發激情,張元勳同沈澤宜寫詩歌《是時候了》,是為導火綫,學生們日夜咁貼大字報,爭論、質疑、擁護。當時主戰場喺大飯廳嘅民主牆上,居其西南向嘅三角地,因場地太細,只係配角。此後,反右運動開始。大飯廳同三角地亦漸漸回復平靜。

廿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三角地確立價值地位,漸漸成為北京大學精神嘅象徵。

一九八〇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實驗基層民主改革,畀各高等學府學生,自由競選海淀區人民代表大學嘅代表。幾十年間,歷經政治風雲嘅三角地,議政熱情重新沸騰起來。當時,候選人各自在三角地前,發表競選宣言、改革綱要,擁有競選團隊,還召開選民答辯會,做民意調查。由於參與者上千,選民答辯會移至三角地側嘅老講堂。候選人討論議題,遠超區人大代表所涉工作,而係從文化大革命、重新認識社會主義,到論證中國改革之路,再到探討人性解放問題。

八十年代中期,三角地演咗中國首場行為藝術。嗰日正午,幾個後生仔嘅長梯子爬上三角地側嘅學三食堂,喺塊木板後便,開始向下扔衫。扔完後,幾人外走出去,女仔都低頭,只有男生睇到,佢哋着泳褲。

一九八九年春,三角地亦成為八九學運嘅信息集合地之一,多張學生社團、教師嘅大字報,貼喺三角地,亦是到目前為止,三角地最後一次政治言論高潮。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越來越多商業海報,同社團爭三角地嘅地盤。各種考研信息、GRETOEFL培訓班,鋪天蓋地。北京大學社團離政治越行越遠。好多人重新審視自己理想,出國成為浪潮,北京大學都唔例外。呢股潮流綿延至今。

參攷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