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上碗窰樊仙宮

座標22°26′13″N 114°09′50″E / 22.4369596°N 114.1639845°E / 22.4369596; 114.1639845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22°26′13″N 114°09′50″E / 22.4369596°N 114.1639845°E / 22.4369596; 114.1639845

上碗窰樊仙宮

上碗窰樊仙宮,又叫樊仙廟,係喺香港新界大埔上碗窰村,供奉嗰位樊仙陶瓷業嘅行業神,漸漸演變成為地區嘅保護神,係香港法定古蹟嚟嘅。樊仙宮係由碗窰鄉十條村[註 1]共同管理,係碗窰鄉公所嘅辦公地點同埋鄉民日常議事嘅地方。樊仙宮旁邊以碗窰村小學改建而成嘅碗窰博物館展示喺遺址發掘出來嘅陶器。

歷史

[編輯]
正廳懸掛嘅乾隆庚戍年木牌匾

碗窰村係由姓文姓謝嘅人喺大明聯手開闢,康熙年間復界,謝氏唔願返港而由文氏獨佔。喺康熙十三年(1674年),南遷嘅客家馬氏族人就向原居嘅文氏買入碗窰村嘅窰場來經營,後來業務漸入佳境,規模逐漸擴大,馬氏十六世祖馬彩淵特登從廣東長樂(今梅州市五華縣)祖地恭請樊仙嚟碗窰坐鎮,樊仙係當地特有嘅行業神信仰,重起廟來供奉。

據考證,樊仙宮係乾隆年間(1736年至1795年)起嘅,但係起廟前樊仙信仰就已經傳入咗,初時係方便生產者禮拜喺窰口附近嘅土壇,之後就發展為磚壇。樊仙宮起咗之後作過多次重修,包括同治七年戊辰(1868年)同光緒二十三年丁酉(1897年),直至到民國十四年乙丑(1925年)樊仙宮再重修,楝咗塊可供研究大埔區珍貴經濟歷史嘅酒樓(茶樓、茶寮)、酒廠、押店、魚欄等舖戶善信芳名嘅碑文記載。之後分別喺 1964年、1976年同埋 2000年重修過。

雖然樊仙宮係陶瓷業行業嘅神廟,但喺 1930年停窰之後,村民轉為務農,但仍然奉樊仙祈求風調雨順,成為咗地區嘅保護神。1949年成立嘅「碗窰公立學校」就起喺樊仙宮側邊,於擴展時喺宮內範圍設校長室、小賣部同埋教職員工廚房等。1964年樊仙宮喺二戰後首次重修,喺正門屋檐下繪畫咗兩幅壁畫,一幅係大埔王肇枝中學,一幅係碗窰後山嘅燕岩,即係表明由王肇枝中學至燕岩都係樊仙宮護佑嘅地方。1970年代中一場嚴重嘅大火,燒毀咗樊仙宮好多歷史遺蹟,大門上面嘅書法同繪畫喺1976年整修嗰時重新上漆。

由於樊仙宮係香港境內唯一供奉樊仙嘅廟宇,見證咗陶瓷業喺香港嘅盛衰,因此喺1999年12月30號,列為法定古蹟。

開放時間

[編輯]

每日上晝九點至下晝一點,下晝兩點至五點(逢星期二休息)

逢星期二、元旦日、年初一二三、聖誕及聖誕翌日休息

[編輯]
  1. 碗窰鄉嘅十條村即喉荔枝山、桃源洞、上碗窰、下碗窰、張屋地、新屋家、半山洲、元墩下、燕岩同埋打鐵屻。

參考

[編輯]

睇埋

[編輯]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