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充分決定論
跳去導覽
跳去搵嘢
概論[編輯]
舉個簡化例子,想像家陣阿 A 睇住阿 B 去買嘢,而阿 A 已經知:
有咗上述呢啲資訊(證據),阿 A 可以排除以下嘅可能性:
- 阿 B 買咗嘅係 6 個雪梨-冇可能,因為 6 個雪梨會使 12 文;
- 阿 B 買咗嘅係 12 個蘋果-冇可能,因為 12 個蘋果會使 12 文;
但阿 A 齋靠手上嘅資訊,排除唔到以下呢啲可能性:
- 可能阿 B 買咗 2 個蘋果 4 個雪梨;
- 可能阿 B 買咗 4 個蘋果 3 個雪梨;
- 可能阿 B 買咗 6 個蘋果 2 個雪梨;
-三個可能性都同手上嘅資訊吻合,所以阿 A 唔知邊一個先係真確,而且佢未必有時間同能力去搵進一步嘅證據。科學知識都有噉嘅問題-想像家陣有幾個理論,佢哋都解釋得到研究緊嗰樣現象,而且呢幾個理論都同已知嘅數據相容,而研究者做唔到進一步嘅驗證,就焗住要講「呢幾個理論都有可能係真嘅」[1]。
不充分決定論講緊嘅就係噉嘅現象:
「 | 手上有多過一個可能性,呢啲可能性冚唪唥都同已知嘅證據相容,所以唔知邊個可能性先係真確。原則上,人可以『進一步搵多啲證據返嚟,搵齊嗮先做決定』,不過喺現實,人往往因為受資源限制,未必吓吓都做到呢樣嘢。
|
」 |
睇埋[編輯]
攷[編輯]
拎[編輯]
- Stanford, Kyle (Winter 2000), Edward N. Zalta (ed.), Underdetermination of Scientific Theory,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