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威力槍彈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傳統步槍嘅大口徑子彈用響自動步槍時嘅威力太大,響全自動射擊時無辦法有效咁控制枝槍嘅跳動和後座力。而冲锋槍使用的手槍子彈響中遠距離上威力唔夠勁,為左解决e個問题,響1934年,德國開始研究短火藥筒步槍子彈,以威力同連射時控制射擊嘅精準度,而e種短藥筒弹藥俾人叫做中型威力槍彈。它的有效射程缩短左。因為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嘅經驗,步槍嘅作戰距離缩短左,大多數響400米距離以内射擊。係最初,e種降低射程的思想並不被接受,但係之後各國都開始用佢。

歷史[編輯]

10.4x38mmR 中型威力槍彈

美國首先響第二次大戰前夕,研究了半自動的M1卡賓槍同專用嘅.30卡賓槍子彈(7.62 X 33毫米),可算係第一種正式被採用嘅中型威力槍彈,但係佢嘅威力偏低而無被人認為是應該響正规進攻戰到用,主要作為防衛或者特種作戰用彈藥。 響1941年,德國成功研制左7.92 x 33毫米步槍子彈並開始生產佢,彈壳長度由原先嘅7.92 x 57毫米標凖步槍子彈减至7.92x33毫米,彈藥量由3克减至约1.6克,威力比標凖步槍子彈低,但係大過.30卡賓槍子彈而被人認為中遠距離使用嘅子彈。至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首先為部隊装備左射7.92毫米中型威力槍彈的StG44突擊步槍。

之後響1943年,蘇聯亦研制咗7.62 x 39毫米M1943中型威力槍彈,呢種子彈嘅威力同德國嘅7.92 x 33毫米子彈相似。

中型威力槍彈的出现有效咁解决左自動步槍的射擊控制問题,亦都统一左班用武器嘅彈藥以簡化後勤部隊嘅工作量,更令到全自動射擊武器成為各國軍隊嘅主要步兵武器装備。越戰時期美國嘅M14自動步槍作戰嘅效能不良,他地即刻改用小口徑步槍彈的M16突擊步槍,之後蘇聯亦都響1970年代以7.62 x 39毫米M1943嘅子彈為藍本另行研究左5.45 x 39毫米槍子彈,俾小口徑嘅AK-74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