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聯邦主義
史
[編輯]封建制度
[編輯]中華聯邦可以追溯到遠古商朝、周朝嘅封建制度。封建制度係由遠古嘅部落文明演變而來,因為遠古交通重未發達,黃河、長江、珠江流域等地各自發展出唔同嘅文明。後來各族交流漸多,比較強勢嘅商殷壓服其它周邊嘅部落,成為天下嘅共主,稱為天子。商朝統治近五百年,之後周武帝打敗商紂王成為新嘅共主。天子分封同姓或異姓嘅貴族為諸侯鎮守四方,各諸侯國擁有自己嘅軍隊,亦有權力控制地方嘅政治同法律。當天子有事,例如遭受外族入侵嘅時候,各諸侯國會出兵勤王。春秋時代諸侯國開始壯大,而周天子逐漸失去影響力,只係象徵式嘅共主,有如家陣君主立憲制嘅「虛君」。各諸侯例如齊桓公打出「專王攘夷」嘅旗號,實際上係建立以自己為首嘅諸侯國聯盟。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基本上已經係獨立國家。
秦始皇統一中國,廢除封建制度,改為郡縣制,自此中國成為由一個皇帝控制嘅中央集權帝國。之後楚霸王項羽、漢高祖劉邦都曾經嘗試恢復封建制度,但無法解決中央政權同地方政權之間嘅軍事矛盾,喺諸呂之亂平定之後,漢朝完全承繼秦朝嘅郡縣制,自此皇帝中央集權成為中國歷史嘅主流政治體系。
近代學者,例如香港嘅陳雲,將周朝嘅封建制度,同希臘嘅城邦政治,以及歐洲中世紀嘅封建制度比較,指出中華自古以來有地方自治嘅傳統,各地語言、文化、經濟模式都有差異,確實適宜各地自治,建立聯邦制度。
帝制時期
[編輯]秦漢以後,大一統成為中國歷史嘅主流,但正所謂「山高皇帝遠」,當中央權力積弱嘅時候,好多時地方政權都會違背中央號令,實質上行使地方自治。例子有東漢末年嘅軍閥割據、西晉嘅八王之亂、隋末群雄割據,晚唐嘅藩鎮割據等等。
清朝後期發生太平天國動亂,各地漢人為咗自保,自行發展團練,例如曾國藩嘅湘軍同李鴻章嘅淮軍。1900年義和團暴亂,滿清朝廷向八國聯軍宣戰,兩廣總督李鴻章提出東南互保,向八國聯軍發表聲明,指東南各省不奉清廷嘅號令,維持同列強和平共處,藉以自保,甚至暗中計劃假若清廷出事,就由李鴻章擔任臨時總統,係地方政府脫離中央控制嘅先聲。之後袁世凱帶領小站練兵,發展北洋陸軍,埋下後來軍閥割據嘅種子。
喺辛亥革命之前,孫中山首先提出中華聯邦嘅構想。孫中山喺1894年創立中國近代第一個反清革命團體——興中會,亦可能係中國近代第一次提出聯邦制嘅主張。興中會口號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合眾政府」。此「合眾」概念顯然來自美利堅合眾國。章太炎1899年寫《藩鎮論》、《分鎮論》,提出加強地方權力。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流亡於外,兩人嘅政見開始出現分歧。梁啟超喺1901年寫《盧梭學案》,以瑞士為例,提倡地方自治。1902年康有為《答同學諸子梁啟超等論印度亡國由于各省自立書》,認為各省自立只會令國家混亂,列強會乘機殖民中國,有如印度大陸,故此康有為仍然寄望清廷能夠實行君主立憲。
民國初期
[編輯]辛亥革命期間,共計有十四個省對清宣告獨立,但當時對未來中國國號未有一致意見,其中四川、廣西、貴州等省份喺獨立時,都以「大漢」為國號;貴州省諮議局喺宣布獨立時,主事嘅張百麟同任可澄宣言將聯合各省成立「大漢聯邦民主共和國」[1]。後來各省雖採章炳麟所擬「中華民國」國號,惟對佢嘅英文譯名仍未統一,其中陳其美主導嘅滬軍都督府,用過「United Provinces of China」(「中華聯合省」)嘅譯名[2][3][4]。
1913年,中華民國國會選舉之前,宋教仁積極主張施行內閣制,並支持地方擁有一定嘅自治權力,但冇耐宋教仁被刺殺身亡,以內閣制達成憲政嘅理想無從實現。
吾人主張高級地方自治團體,當畀以自治權力,使地方自治發達,而為政治之中心。……如立法權,自應屬之中央議會,而地方亦當有列舉之立法權。如此,則既非聯邦制,又非完全集權制矣。如行政權之軍政、外交二者,純為對外關係,當然集於中央。司法宜有劃一制度,交通、財政其權均中央所有者多,而餘則可分諸地方者也。此皆關於政體之組織也。
– 宋教仁, http://history.sina.com.cn/zl/2013-03-14/16443092.shtml
聯省自治
[編輯]1919年,梁啟超喺佢所寫嘅《解放與改造發刊詞》中,提出「聯省自治」嘅政治主張,佢認為:「一、同人確信舊式的代議政治,不宜於中國,故主張國民總須在法律上取得最後之自決權。二、同人確信國家之組織,全以地方為基礎,故主張中央權限,當減到對外維持統一之必要點為止。三、同人確信地方自治,當由自動,故主張各省乃至各縣各市,皆宜自動地制定根本法而自守之,國家須加以承認。」[5]
聯省自治運動嘅策動者係熊希齡,湖南督軍譚延闓第一個響應喱個學說。1920年7月22號,譚延闓發表「還政於民」、「湘人自治」嘅通電,表示要「順應民情」,實行民治,「採民選省長制,以維湘局」,並獲得浙江軍閥盧永祥、廣東軍閥陳炯明等人響應。同年10月,章太炎應邀訪問長沙,鼓勵譚延闓實行聯省自治。11月2號譚延闓發表通電,提出聯省自治,比一省自治更進一步。11月9號,章太炎喺北京《益世報》上發表《聯省自治虛置政府議》[6],表示支持。同年,喺北京出現兩個聯合組織,「各省區自治聯合會」以及「自治運動同志會」。天津成立「五省一區自治運動」嘅聯合辦事處。上海成立「旅滬各省區自治聯合會」。1921年湖南省首先推出《湖南省憲法草案》,1922年1月實施《湖南省憲法》,省長為趙恆惕,省務院院長為李劍農,成為第一個具有自治形式嘅省份。之後浙江、雲南、四川、廣東都制定省憲,湖北、廣西、福建、陝西、山西、貴州、江西、江蘇等省亦都積極醞釀製憲自治。章炳麟將呢場聯邦主義運動稱為「聯省自治」。1922年9月,胡適亦主張「建立在省自治上面的聯邦的統一國家」。其它曾經發表文章支持聯邦制嘅有:張東蓀、丁世嶧、章士釗、潘力山、李其荃。
但係孫中山就認為聯省自治並唔能夠推進民主,主張分權制、以縣為單位實施地方自治,故此反對聯省自治,更認為聯邦制乃倒果為因之舉。孫中山於《民權主義第四講》指出,「提倡分裂中國的人一定是野心家,想把各省的地方自己去割據。像唐繼堯割據雲南、趙恆惕割據湖南、陸榮廷割據廣西、陳炯明割據廣東,這種割據式的聯省,是軍閥的聯省,不是人民自治的聯省;這種聯省不是有利於中國的,是有利於個人的,我們應該要分別清楚。」
1922年夏天,孫中山喺廣東韶關建立北伐大本營,組成聯軍欲進攻江西,開始統一中國嘅行動。廣東軍閥陳炯明認為應該「暫緩軍事」,「先立省憲」,於是兩人發生激烈衝突。最後孫中山返廣州,陳炯明喺1922年6月16號砲轟孫中山觀音山總統府,史稱六一六事變。孫中山喺蔣中正、陳策等護衞之下,搭永豐艦離開廣州,退居上海。1925年孫中山得到蘇聯軍事援助,徹底擊潰陳炯明部隊,重奪廣東省。孫中山冇幾耐之後逝世,1926年發生中山艦事件,蔣中正奪得國民黨嘅軍政大權,之後發動北伐戰爭,喺1928年形式上統一中國,聯省自治嘅主張於是不了了之。
陳炯明嘅聯省自治構思
[編輯]將廣東省建立為模範省
[編輯]喺1920至1925年期間,陳炯明曾經構思建立十二省聯省政府嘅初步計劃。佢嘅最初目標係將廣東建設為模範省,實施免費教育、扶助民間企業、並且推行禁煙、裁兵等等德政。
縣級自治
[編輯]陳炯明政府頒佈「暫行縣自治條例」,「暫行縣長選舉條例」同埋「暫行縣議會議員選舉條例」。條例規定,縣級政府具有地方部分事務嘅決策權,而條例未規定者歸省政府管理。縣議會議員有限期,縣政府受省政府監督[7]。
民選縣長由縣民直接選舉縣長侯選人三名,再由省長擇一委任,以避免部分地方惡勢力干擾選舉。舞弊違法嘅問題就交由省法院處理。縣級議員方面,每個縣嘅議員名額由本縣居民數量計算。議員本身只係人民嘅代表,並冇薪酬,只有一啲公務費用報銷[7]。
地方司法獨立
[編輯]陳炯明將地方法院分為數級,分別為地方審檢廳、一等地方法庭、二等地方法庭、三等地方法庭,令地方法院可以保持司法獨立。同時佢嚴禁自己嘅部隊未經司令部允許將犯人就地槍決[7]。
制定省憲
[編輯]1921年初,廣東省議會選出省憲起草委員會進行起草省憲。同年12月19號,正式通過「廣東省憲法草案」,比湖南與浙江兩省嘅省憲遲幾個月。
但係因為陳炯明執政時間短,而且同國民黨多次開戰,好多政策並未得到落實。無論係國民黨主導嘅國民政府,定係共產黨主導嘅中共政權,喺教科書上描述陳炯明,都將佢稱呼做「逆黨」、「叛軍」、「叛徒」。1990年代以後,部分學者開始對此進行考證,尤其係陳炯明個仔陳定炎考查大量當年嘅報刊資料,先至令世人重新認識陳炯明同佢嘅「聯省自治」構想。
中國共產黨初期由省建國嘅主張
[編輯]1920年代,陳獨秀參與過陳炯明嘅廣東省自治政府,主管教育,但係後來反對聯省自治。佢主張組織一個強大嘅政黨,以武力來統一中國。
而同期湖南省嘅共產黨黨員,以毛澤東、彭璜、張文亮為首,曾經提出湖南省獨立,再由省建國嘅主張。同聯省自治嘅理想唔同,聯省自治主要希望各省自行改革後,共組一個新中國;由省建國則採分離主義,主張建立湖南共和國,徹底否定中華民國存在嘅必要。佢哋受到俄國布什域(Bolshevik)革命成功嘅影響,認為「大國分裂為達到世界大同的一個必然過程」,而「湖南共和國的建立是實現……世界大同的一種手段」,因此主張湖南同其餘各省應由「中華民國」嘅版圖完全分離獨立出來。為達成獨立建國嘅目的,佢哋倡言民族自決嘅原則,以創造湖南人獨立嘅民族性,形成適合自行建國嘅理論(省民自決主義)。
毛澤東1920年10月喺大公報發表:「我們主張『湖南國』的人,並不是一定要從字面上將湖南省的『省』字改成『國』字,只是要得到一種『全自治』,而不以僅僅得到『半自治』為滿足……」
1921年代喺蘇聯背後支持下,外蒙古獨立,當時中國共產黨亦表示支持,後來毛澤東更曾發表言論支持新疆、西藏獨立。但當中共以武力奪取全國統一之後,就唔再提起以省建國嘅主張,亦唔再提起民主憲政[8]。
國民黨統治下嘅地方自治
[編輯]1928年東北易幟,張學良接受國民黨統治,全國名義上統一。然而各地軍閥依然擁有軍政大權,並非完全聽命於國民黨政府。蔣中正為咗裁軍,引發中原大戰,之後又以追剿共產黨為由,收回西南各省軍閥嘅權力。抗日戰爭至國共內戰期間,各地軍政理論上受中央管轄,但各系軍閥經常唔聽號令,經常有為咗保存實力,對友軍見死不救嘅情況。喺西安事變之後,共產黨軍隊新四軍同八路軍理論上亦聽命於國民黨政府,但經常暗中攻擊國民黨軍。
1946年,喺美國嘅催促下,中華民國宣佈將會行憲,1947年頒佈憲法,1948年舉行大選。當時共產黨為咗保持「解放區」嘅割據局面,提倡「聯邦省憲」,各省可以制定省憲法。並要求中華民國總統由各省議會聯合選舉產生[9]。但國民黨同共產黨無法達成協議,共產黨杯葛國民黨主導嘅憲政選舉。民國政府嘅國會於是自行制訂中華民國憲法,僅支持「省縣自治」。依據憲法,中華民國係非聯邦國家。憲法嘅第十、十一章係中央及地方制度,憲法對國家同省縣專屬權限列舉陳述,規定對於剩餘權,即係凡屬於國家嘅事務,由國家處理,凡屬於省縣嘅事務則由省縣處理。中央集權、地方分權、中央對地方監督,即係孫中山嘅均權主義[10]。地方採取省縣自治,各省制定自治法實行自治,但並唔實行聯邦制。而蒙古西藏嘅地方自治權就另有法律規定自治嘅權限。1947年初,周恩來喺延安發表聲明,指呢部憲法限制地方自治,係獨裁憲法[11]。
中共建國後
[編輯]中共以武力奪得政權後,實行中央集權,全國由一黨專政。內蒙古、新疆、西藏被稱為自治區,但係自治權力非常有限。1950年解放軍進入西藏,因無法完全掌控空氣稀薄嘅高原地區,於是誘使十四世達賴喇嘛政府同北京喺1951年簽訂十七條協議,畀達賴喇嘛政府繼續管理西藏內部事務,中央只接管西藏嘅外交國防事務。但係中共只不過將呢個體制當係臨時措施,好快就違反協議,1956年反右運動整肅咗唔少重要藏族幹部,激起四川藏區嘅武裝起義。藏族起義軍逃走到拉薩。中共極左路線令北京同拉薩嘅強硬派主導局勢,最終導致1959年3月10號拉薩起義。起義之後,中共武力鎮壓藏人,達賴喇嘛出走印度。西藏嘅自治權被完全剝奪。達賴喇嘛喺印度成立流亡政府,聲稱自己支持嘅係藏區自治,而非獨立。但係中共將西藏自治運動定性為「藏獨」。
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鄧小平提出以一國兩制收回香港,保證五十年內香港高度自治。香港基本法由中共委任嘅代表草擬後,成為香港嘅憲法,但係原有香港英治時期嘅法律予以保留。1997年收回香港,特區行政首長由小圈子選舉產生,中共唔容許原本嘅立法會議員繼續任期,另行建立臨時立法會,並廢除民選嘅市政局同區域市政局,另行設立區議會。立法會仍然有一半係民選議席,但因為功能組別分組點票,商人及親中份子實際上掌握香港施政。1999年亦以一國兩制方式收回澳門,但同樣只容許有限度嘅自治。2011年香港民間出現「香港自治運動」,中共媒體稱之為港獨,予以打壓。
近代嘅聯邦思想
[編輯]近年來,中華聯邦思想再次出現,可以話係民國聯省自治思想嘅延續。民國時期嘅政客同學者提出嘅聯邦制主張,主要係針對當時嘅軍閥割據情況。而喺今日,中國、臺灣、香港以及海外華人嘅一啲學者,認為中華聯邦制能夠喺維持地方政府嘅自治權得到完善保障,並可以作為解決台灣海峽兩岸問題嘅一種方案,達成以聯邦制嘅一個國家,又或者由多個國家組成邦聯。所提出嘅名稱有大中華聯邦共和國[12]、中華聯邦[13]、中華聯合共和國[14][15]、中華聯邦共和國[16]、中華聯邦民主共和國等。
中華聯邦共和國
[編輯]中華聯邦共和國最早喺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就已經提出,「用自由聯邦制,統一中國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17],七大黨章又重申「為建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與富強的各革命階級聯盟與各民族自由聯合的新民主主義聯邦共和國而奮鬥」嘅官方主張[18] [19]。流亡民主人士嚴家其等人喺1994年撰寫咗《中華聯邦共和國憲法(建議性草案)》[20]。部分中國大陸民主人士成立咗「中國民主正義黨」,並提議建立大中華聯邦共和國[12]。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亦曾經喺《零八憲章》入面提出「在民主憲政的架構下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
中華國聯/中華國協
[編輯]呢個係1982年由臺灣學者張旭成(後來曾任立法委員)提出,主張喺一個國聯內部,兩個政權實體能夠並存、分離,喺經濟同外交上可以建立關係。呢個模式嘅實質,係喺所謂「中華國聯」嘅名義底下,承認兩岸彼此分別為主權地區,而且加入或者退出國聯都係依照自由原則。之後,前司法院長林洋港喺1996年到上海會見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嘅時候,曾經向汪道涵建議,未來尋求統一時,臺灣可以以臺灣自治邦(dominion or free state)嘅身分加入;林洋港認為,臺灣同中國大陸喺咁嘅安排下,「彼此是自治的地區,地位平等,無論是內政還是外交上,不相互從屬,然以中國名號下統一,各為國協的成員。中國國家主席是國協的領袖。」[21]
中華邦聯
[編輯]呢個方案最初係1984年10月12號,由臺灣立法委員費希平提出嘅「大中國邦聯」模式,該構想基本特徵有三樣:
- 各邦有佢獨立嘅內政同外交、國防,喺各邦之上,並冇最高權力機構;
- 邦聯盟約嘅制定同修正,必須經各邦同意;
- 各盟邦有權自由退出邦聯。
費希平話:「臺灣同大陸在邦聯盟約之下,從事和平競爭,經過十年、二十年、也許五十年,人民在生活體驗中自然會比較出來究竟是哪種制度適合中國,然後以公民投票解決中國統一問題。這才是『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最佳途徑。」[22]
1998年,彭明喺北京成立「中國發展聯合會」,主張以「中華邦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23]。2001年,國民黨主席連戰再次提出以「邦聯制」實現兩岸統一嘅模式,並列為國民黨16大政綱草案[24]。
學術界方面,2001年6月,朝陽科技大學廖顯謨喺《朝陽學報》第6期發表〈「大中華邦聯」: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妥協〉建議兩岸先同意成立「大中華邦聯」完成形式上嘅統一[25];2003年,石齊平喺大前研一《中華聯邦》第四章之後,以評論文章方式發表咗〈中華邦聯:臺灣的出路?〉一文認為,「中華聯邦」短期內可能性唔高,「中華邦聯」就重有討論同思考嘅空間。[26]
中華聯盟
[編輯]呢個名係經周陽山喺〈統合論的幾種抉擇〉整理,參考蘇聯成立初期或者歐盟嘅設計,提出以「一個主權,兩岸共享」、「一個中國,多元體制」嘅原則,混合單一制省份、民族自治區、國防外交由中央掌握嘅港澳特區、保留自主國防同部分外交空間嘅臺灣,建立「四重聯盟」[27]。
華夏共同體
[編輯]呢個名本來係史學上對先秦時期中國文化嘅用語,2002年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王蒼黎喺清華大學同北京大學擔任訪問學者時,提出建立以漢字文化為基礎嘅「華夏共同體」,具體三個步驟為:首先實現臺灣同大陸嘅統一;然後喺大陸、臺灣、香港、澳門實現自由貿易同埋統一貨幣;最後喺大陸、臺灣、香港、澳門同新加坡、越南、南韓、朝鮮、蒙古九個國家同地區建立自由貿易區以及統一貨幣[28]。
中華聯邦
[編輯]呢個名起源於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2003年喺《中華聯邦》一書入面提出嘅「中華聯邦論」,該論主要根基於經濟同文化嘅統合,模糊政治上嘅對立,呢個諗法嘅英文對應譯名為United States of Chunghwa 又或者 Commonwealth of Chunghwa[29]。由於呢個概念着重於經濟同文化嘅共同性,故此並唔排斥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國融入嘅可能性。「日圓先生」榊原英資所提「漢字東亞經濟體」一說,亦係呢個理論嘅變體[30]。
中華聯合共和國
[編輯]呢個名緣於United Republic of China,由前中華民國國防部次長林中斌提出。佢喺2004年話,呢個係北京中國智庫人員提出嘅想法,當時雖然未講明細節,但係概念可能來自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由大陸部分嘅坦噶尼喀同海島部分嘅桑給巴爾兩個共和國聯合為一個聯邦國家,後者繼續保有政府、議會,民選總統;用呢個國號可以代表兩岸平等共組新國家[31]。
2011年1月,澳洲悉尼「南天寺」舉行嘅「南天會談」中,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系主任李義虎亦提及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同桑給巴爾之間「一國兩憲」嘅關係,可以作為「一中兩憲」嘅參考[32]。
2011年2月,香港《中國評論》轉載吉林大學哲學系碩士生王貞威文章,以學術論文形式公開討論坦桑尼亞模式嘅可行性[33][34]。
香港城邦論與中華聯邦論
[編輯]香港近年出現香港自治運動。2011年香港學者陳雲嘅著作《香港城邦論》,比較香港同希臘城邦以及一啲現代城邦作為比較,認為香港係一個城邦嘅格局,有良好嘅三權分立、法治同人權等等嘅核心價值。陳雲繼而寫成《香港遺民論》,指出喺歷史上人口嘅主要成份係由南來嘅華人組成,宋朝皇室為逃避蒙古征服逃難到九龍一帶,好多新界圍村人亦係宋代遺民。之後好多次移民潮,香港喺殖民地政府統治下,反而保存倒華夏文化,例如廣東話漢音同正體字,文雅嘅公共用語等等。佢反對香港獨立運動,認為香港應該保持自治,直到有朝一日帶領中國及其它華夏文化地區共同建立中華聯邦或者邦聯嘅體制。陳雲稱下一部著作將會係《中華聯邦論》。
新中國聯邦
[編輯]喺2020年6月4號六四 31 周年嘅時候,退役嘅中國足球名宿郝海東喺網上直播入邊宣讀《新中國聯邦》嘅中文版宣言,佢講咗建國綱領嘅同時亦數臭中共建國以嚟嘅暴政,當其時佢老婆葉釗穎(中國前羽毛球世界冠軍)亦有出鏡支持,之後亦有發Twitter話好開心老公同自己嘅政治觀好一致;而英文版嘅宣言就由前白宮首席戰略顧問班農宣讀。據外媒報導,呢個新中國聯邦建國宣言儀式係由流亡美國嘅中國富豪郭文貴主導。[35][36]
因為呢件事,郝海東兩公婆俾大陸媒體鬧爆同封殺,連佢個名都唔畀提,淨係用H姓球員嚟代表佢。之後佢兩公婆嘅微博都被註銷,而大陸嘅網絡搜尋器都再搵唔到佢兩個嘅資料。[37]
質疑
[編輯]一直有聲音質疑,若果大中華地區採用中華聯邦主義,會否加劇各地嘅民族分離主義情緒。西藏地區藏族佔總人口嘅96.4%,新疆地區維吾爾族佔總人口的40.6%[38],但係現時中共不停透過大量漢人移民去殖民新疆、西藏地區。有人認為若果中央政府權力過於分散到地方,可能會導致中國西藏、新疆、內蒙古等地方產生民族分離主義,最後走向類似南斯拉夫內戰嘅情形。
孫中山亦曾有言中國唔能夠實行美國嘅聯邦制,因為中美國情同歷史發展唔同。孫中山喺《民權主義第四講》有言:「將本來統一嘅中國變成二十幾個獨立嘅單位,好似一百年以前嘅美國十幾個獨立嘅邦一樣,然後再來聯合起來。呢種見解同思想,真係謬誤到極點,可謂人云亦云,習而不察。好似咁樣只睇見美國行聯邦制度就成為世界頂富強嘅國家,我哋而家要中國富強都要去學美國嘅聯邦制度,就係好似前次所講嘅歐美人民爭民權,唔好話爭民權,就算講嘅係自由平等,我哋中國人此時來革命都要學歐美人嘅口號話去爭取自由平等,都係一樣嘅盲從!都係一樣嘅莫名其妙!……我哋而家喺東亞處於此時嘅潮流,要將「聯邦」兩個字用得恰當,就應該講中國同日本要聯合起來,或者中國同安南、緬甸、印度、波斯、阿富汗都聯合起來。因為呢啲國家向來都唔係統一嘅,此刻要亞洲富強,可以抵抗歐洲,要聯成一個大邦,咁先至可以講得通。至於中國嘅十八省同東三省以及各特別區,喺清朝時候已經係統一嘅,已經係聯屬嘅。我哋推翻清朝,承繼清朝嘅領土,先有今日嘅共和國,點解要將向來統一嘅國家再來分裂呢?」但畢竟當時情勢唔同現今兩岸問題,未可蓋棺論定。
睇埋
[編輯]參考
[編輯]- ↑ 姚崧齡,〈辛亥革命貴陽光復目睹記〉,《傳記文學》,卷10期1,頁96;轉引自張朋園,《立憲派與辛亥革命》,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年2月3版,頁155-156。
- ↑ 〈存档副本〉。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喺2014年5月21號搵到。
- ↑ [1]
- ↑ [2]
- ↑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五,第20頁,中華書局1990年。
- ↑ 章太炎:《章太炎政論選集》,中華書局,北京,1977年版。
- ↑ 7.0 7.1 7.2 〈陳炯明研究〉。原著喺2011年7月8號歸檔。喺2014年5月21號搵到。
- ↑ 笑蜀編著《歷史的先聲——中國共產黨曾經的承諾》。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9。
- ↑ 李炳南《政治協商会議與國共談判》永業出版公司。
- ↑ 孫中山《三民主義》
- ↑ 周恩来,對馬歇爾聲明嘅聲明,周恩来文選,人民出版社
- ↑ 12.0 12.1 大中華聯邦共和國的國體—聯邦—民主之原中國民主正義黨
- ↑ 大中華文化圈與漢字的使用 華社網
- ↑ 〈自由時報報導〉。原著喺2005年1月16號歸檔。喺2014年5月21號搵到。
- ↑ 〈聯合共和國:坦桑尼亞模式與兩岸統一模式初探〉。原著喺2020年8月5號歸檔。喺2014年5月21號搵到。
- ↑ 《零八憲章》基本主張第十八條:聯邦共和:以平等、公正的態度參與維持地區和平與發展,塑造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維護香港、澳門的自由制度。在自由民主的前提下,通過平等談判與合作互動的方式尋求海峽兩岸和解方案。以大智慧探索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可能途徑和制度設計,在民主憲政的架構下建立中華聯邦共和國。
- ↑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 ↑ 中国共产党党章(七大)
- ↑ 中共四名老幹部為劉曉波被判刑鳴不平
- ↑ [3]
- ↑ 〈中華國協〉。原著喺2015年12月22號歸檔。喺2014年5月21號搵到。
- ↑ 費希平,〈為實現「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向行政院提出「大中國邦聯」構想〉,1984年10月12號。本文收錄於《理想與期待:民主政治家費希平先生言論集》(費希平1990年12月初版)第141至150頁。
- ↑ 〈彭明:中華邦聯非空中樓閣〉。原著喺2014年10月11號歸檔。喺2014年5月21號搵到。
- ↑ 〈比較「邦聯」與「一國兩制」之優劣〉。原著喺2016年3月4號歸檔。喺2014年5月21號搵到。
- ↑ “大中華邦聯”: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妥協
- ↑ 石齊平,〈中華邦聯:臺灣的出路?〉,收錄於大前研一《中華聯邦》(商周出版2003年出版)第238至245頁。
- ↑ 〈統合論的幾種抉擇〉。原著喺2009年5月15號歸檔。喺2014年5月21號搵到。
- ↑ 华夏共同体的构想[失咗效嘅鏈]
- ↑ 〈是該認真思考「邦聯」的時候了!〉。原著喺2011年11月13號歸檔。喺2014年5月21號搵到。
- ↑ 〈日圓先生倡:漢字東亞經濟體〉。原著喺2011年4月30號歸檔。喺2014年5月21號搵到。
- ↑ 〈自由時報報導〉。原著喺2005年1月16號歸檔。喺2014年5月21號搵到。
- ↑ 人間福報投書
- ↑ 〈聯合共和國:坦桑尼亞模式與兩岸統一模式初探〉。原著喺2020年8月5號歸檔。喺2014年5月21號搵到。
- ↑ 中國的坦桑尼亞式聯合--「一國兩制」的另一種實踐形式初探
- ↑ 〈足球名宿郝海東倡「新中國聯邦」遭中共封殺 誅連其子被塞爾維亞超聯球隊解僱 | 立場報道 | 立場新聞〉。《立場新聞 Stand News》 (英文)。原著喺2020-06-10歸檔。喺2020-06-15搵到。
- ↑ 〈郝海東宣布推翻共產黨 成立新中國聯邦 - 大紀元〉。《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臺灣中文)。2020-06-04。喺2020-06-15搵到。
- ↑ 〈中國退役足球名將郝海東 網上發言稱「消滅中共」 夫婦兩人遭網絡封殺 | 立場報道 | 立場新聞〉。《立場新聞 Stand News》 (英文)。原著喺2020-06-07歸檔。喺2020-06-15搵到。
-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