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嘅未來形而上學導論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嘅未來形而上學導論》
Prolegomena.jpg
《形而上學導論》初版扉頁
作者伊曼努爾·康德
語言德文
原著書名Prolegomena zu einer jeden künftigen Metaphysik, die als Wissenschaft wird auftreten können
題材哲學

任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嘅未來形而上學導論[1]德文Prolegomena zu einer jeden künftigen Metaphysik, die als Wissenschaft wird auftreten können)係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嘅一本短篇著作。本書喺康德嘅《純粹理性批判》出版之後兩年,即1783年首次面世。

《形而上學導論》可以當係《純粹理性批判》嘅縮水版,入面包咗對前作嘅總覽同埋完善。康德話喺呢本書用嘅方法係「分析」法,同《純粹理性批判》用嚟檢視人類心智能力同原則嘅「綜合」法打對台。[註 1]

因為對《純粹理性批判》收到嘅負評唔順氣,康德特登喺《導論》度加插咗對前作嘅辯護,重點強調論證形而上學係咪可以當係科學存在嘅重要性。本書附錄仲詳細收錄咗康德對《純粹理性批判》受批評嘅反駁。

內容概要

[編輯]

導言

[編輯]

康德聲稱《導論》嘅目的係畀學生同老師一條研究形而上學科學方法嘅思路。同其他科學唔同,形而上學仲未做到普遍同永恆嘅知識,亦冇分辨真理同謬誤嘅標準。康德於是問:「形而上學有可能存在嗎?」

休謨曾經研究過因果律嘅起源問題:因果律嘅概念究竟係獨立於經驗,定係從經驗度認識到?康德認為休謨錯喺嘗試從經驗度搵因果律概念。如果因果律唔係從經驗得出,咁就要扯到形而上對象,例如「萬能嘅神」或者「唔死嘅靈魂」。康德聲稱自己透過邏輯推理得出「因果律同其他純粹概念係源自人類理性本身,而唔係靠經驗外部世界得嚟。」

同《純粹理性批判》用「綜合法」論證唔同,康德喺《導論》度用「分析法」。佢將形而上學當成由三部分組成嘅科學,依次討論純粹數學、純粹自然科學形而上學各自點樣可能成立。結論令佢可以劃定純粹理性嘅界限,再答「形而上學點做科學?」呢條問題。

註釋

[編輯]
  1. 分析同綜合方法同分析與綜合判斷唔完全一樣。分析法係由已知推未知,綜合法則由未知搵已知。康德喺原書第四節度講,分析法係「靠住已知嘅嘢,有信心噉由嗰度出發,追溯返未知嘅源頭」;而綜合法則係「喺純粹理性本身度做研究,嘗試透過原理嚟確定佢嘅成分同使用法則。」

參考資料

[編輯]
  1. Kant, Immanuel (1978)。何一種能夠作為科學出現嘅未來形而上學導論。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龐景仁譯。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017985

出面網頁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