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

座標31°48′14.7″N 119°18′58.4″E / 31.804083°N 119.316222°E / 31.804083; 119.316222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由句曲山跳轉過嚟)
  呢篇文講山。想搵法術嘅話,請睇茅山術
茅山
海拔372.5米
位置中國江蘇(鎮江句容、常州金壇)
座標31°48′14.7″N 119°18′58.4″E / 31.804083°N 119.316222°E / 31.804083; 119.316222

茅山粵拼maau4 saan1;吳語通用拼音:mau sae)係位置喺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嘅山,喺鎮江句容常州金壇交界位,主峰大茅峰,標高372.5米。古名句曲山(句讀勾,ngau1 kuk1 saan1)、地肺山dei6 fai3 saan1)、三茅山saam1 maau4 saan1

茅山係中國道教名山,喺道教洞天福地中,排十大洞天嘅第八洞天、七十二福地嘅第一福地[1]。佢係道教上清派嘅發源地,佢嘅道教史好長。呢度誕生咗有名嘅茅山道術,係道教茅山宗嘅活動基地。相傳西漢景帝時已經有道士來呢度修煉隱居,所以有長達兩千年嘅道教史。據《茅山志》,茅山曾有三宮、九觀、七十茅庵,殿宇房屋三千間,道士上千人,直到明清呢度嘅道教先開始衰弱。茅山得名自三茅真君,相傳漢景帝時有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來呢度修道成仙,爲咗紀念佢哋,座山嗌做三茅山,簡稱茅山[1]

1949年後,茅山三宮五觀合併成茅山道院文革時受到好大破壞,1979年後宗教活動先恢復正常。1983年茅山道院列入全國21處重點開放宮觀,1986年江蘇省定茅山景區做省甲級風景名勝區,2014年國家旅遊局升佢做國家5A級景區。

[編輯]

西晉開始,茅山成爲道教聖地,西晉時有女道士魏華存來呢處修道,後人尊佢做茅山宗開山太師;東晉許謐、楊羲喺茅山合著《上清經》。齊梁年間,陶弘景創立茅山上清道團,同啲弟子開咗一批道館。隋唐五代,係茅山道教嘅鼎盛期,大批道士來呢度修道,茅山宗一直有宗師傳承。呢陣時唐太宗敕建太平觀、崇元觀、紫陽觀。宋元年間,呢度繼續高道輩出,茅山宗師從第二十代到第四十五代都受朝廷禮遇。後世嘅三宮五觀就喺呢陣時建成。三宮即係九霄萬福宮、元符萬寧宮、崇禧萬壽宮,五觀即係德佑觀、仁佑觀、玉晨觀、白雲觀、乾元觀。明清時代雖然開始衰落,但香火仲係隆盛。太平天國時,茅山宮觀受兵禍燒冧。1938年9月日本仔侵華,燒毀90%以上嘅宮觀房屋。文革時又受破壞,直到改革開放後啲嘢先修復返[1]

宗教場所[編輯]

茅山度登記入冊嘅宗教場所有兩宮一觀:九霄萬福宮、元符萬寧宮、乾元觀。兩個宮都係茅山道院嘅,喺山嘅句容部分,既係全國重點宮觀,亦係觀光地,年均接待50萬人次遊客信衆。乾元觀喺山嘅金壇部分,係坤道道觀,同茅山道院無關。

九霄萬福宮喺茅山主峯大茅峰頂,所以統稱「頂宮」。萬福宮有四進,依山逐級上。第一進係靈官殿,第二進係藏經樓,第三進係主體建築太元寶殿,入面有三茅真君像,第四進係升表台、二聖殿。宮內有茅山鎮山四寶,玉印、玉圭、玉符、哈硯,都係宋代文物[1]

元符萬寧宮喺積金峰麓,原先茅山道教收埋教印嘅地方,所以稱爲「印宮」。唐朝始建,宋代興盛,傳說宋哲宗嘅母后唔小心吞咗銀針,御醫都冇佢符,茅山宗師入京,攞張符畀佢吞,太后吞咗後嘔返支針,哲宗龍顏大悅,落令重建宗師住嘅地方,賜名元符宮,又賜佢鎮山四寶[1]。而家元符宮係江蘇省道協、鎮江市道協、茅山道協嘅駐地。

乾元觀喺茅山東麓青龍山南。茅山三宮五觀中,三宮奉嘅係正一道,五觀奉嘅係全真道,乾元觀就係全真宗祠、五觀之首[2]

[編輯]

  1. 1.0 1.1 1.2 1.3 1.4 . . 原著喺2020年3月28號歸檔. 喺2017年6月16號搵到.
  2. 應與發展 — 淺談茅山道教適應與發展歷程以及廿一世紀的發展趨向. . 原著喺2020年2月19號歸檔. 喺2017年6月16號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