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風樓
跳去導覽
跳去搵嘢
屏風樓呢個概念係由環保團體 長春社提出[未記出處或冇根據],指響人口密集、土地有限嘅城市入面,好多幢逼埋一齊嘅摩天大廈。屏風樓好似屏風咁擋住啲光線,阻住空氣流通,令到氣溫颷高,加劇當地嘅空氣污染,令到更多居民患呼吸病。屏風樓嘅出現係因為缺乏政府嘅城市規劃同埋監管,城市發展嗰陣,地產商為咗用盡啲貴地,新起嘅樓向高空發展,啲大廈形成咗屏風陣,搞到舊區變到好似盆地咁。喺香港,大圍、荃灣同深水埗都有呢個問題。
「屏風效應」係指啲樓起到好似天幕,阻住自然嘅風出入,搞到城市嘅空氣變差、「不見天日」、悶熱,影 響附近居民嘅生活環境、空氣質素、景觀同自然光。大圍火車站上蓋同埋九鐵車廠上蓋嘅物業設計,就係屬於呢 類密封式嘅設計。
香港政府賣地嘅政策[編輯]
自從1997年,香港政府賣咗88幅住宅地。環保觸覺調查咗44幅住宅甲類同埋乙類嘅地皮,睇下起好之後啲樓嘅樣,發現好多都有屏風樓嘅特徵,當中包括咗11個超級屏風屋苑,同埋7幅賣咗嘅地,佢地即將會起屏風樓。[1]
香港嘅屏風樓[編輯]
- 西九龍九龍站Union Square物業發展特色
- 曼克頓山 (荔枝角)
- 碧海藍天 (荔枝角)
- 浪澄灣 (奧運站)
- 港灣豪庭 (奧運站)
- 帝峰皇殿 (奧運站)
- 翔龍灣 (土瓜灣)
- 萬景峰 (荃灣)
- 君傲灣 (將軍澳)
- 蔚藍灣畔 (將軍澳)
- 首都 (將軍澳)
- 領都 (將軍澳)
- 映灣園 (東涌)
- 藍天海岸 (東涌)
- 嘉亨灣 (西灣河)
- 銀湖天峰 (烏溪沙)
- 名城 (大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