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憫之歌
![]() |
《憐憫之歌》(拉丁文:Miserere,全名:Miserere mei, Deus,意思係 「神啊,憐憫我」)係17世紀聖樂作品,原作者係意大利作曲家葛利高里歐·阿雷格里(意大利文:Gregorio Allegri)。
呢首俾教堂詩歌班唱嘅清唱歌,內容係聖詠第五十一篇(50[註 1],簡稱詠51;基督新教叫詩篇51篇,簡稱詩51),歌名同歌詞都係拉丁文。
呢首歌係喺教宗伍朋八世管治期間,大約係17世紀1630年代,於特內布雷,專為梵蒂岡入邊嘅西斯汀禮拜堂喺聖週(受難週(復活節前一星期內) 期間嘅彌撒而創作。
歷史
[編輯]阿萊格里嘅《憐憫之歌》創作於教宗伍朋八世八世時期,約創作於17世紀30年代約1638年左右,專供梵蒂岡嘅西斯汀禮拜堂詩歌班喺 聖周/受難週 彌撒期間所使用嘅 falsobordone法索博多設定作品之一。 呢種做法至少可以追溯到1514年。
喺某個時候起,呢首作品出現咗幾個謎團。 呢首作品只喺西斯汀禮拜堂演奏,無流出梵蒂岡以外。 呢個所謂嘅保密性係由一個經常重複嘅聲明所提出嘅:「梵蒂岡以外只有三份授權嘅副本,由皇帝利奧波德一世、葡萄牙國王同馬蒂尼神父持有。」 但係,跟據英文版參考資料,喺其他地方嘅演出可以追溯到18世紀「古代音樂學院」演奏嘅作品之一 。
《憐憫之歌》為三個詩歌班而作:一個詩班為五聲部,另一個詩班為四聲部,第三個詩班用素歌回應,每個唱詩班輪流交替唱,並加入 最著名、最持久嘅多聲部複音(多和弦複音音樂)之一嘅 吟唱作爲結尾。 本曲採用九聲部演繹。
相關傳說
[編輯]因為不成文特別嘅演奏安排傳統同獨特嘅裝飾音而增添咗佢嘅神秘感。 個所謂保密性與外傳源於一個流行嘅故事:基於由利奧波德 · 莫扎特喺1770年4月14號寫畀佢太太嘅信:
佢個仔胡爾夫岡·阿瑪迪烏斯·莫札特(德文:Wolfgang Amadeus Mozart)十四歲嗰陣,喺羅馬一個星期三嘅教堂禮拜期間第一次聽到呢首歌,之後佢憑記憶寫低咗呢首歌。 (但係,呢個故事嘅大部分內容都受到懷疑,因為莫扎特喺1764-65年去過倫敦,所以喺倫敦已有呢首歌。)
喺佢抄錄咗之後唔夠三個月,莫扎特就因為佢嘅音樂作品而聞名,並且被教宗克萊門十四世召喚返羅馬,教宗克萊門十四世對佢嘅音樂天才功績大加讚賞,後來喺1770年7月4號授予佢金馬刺騎士勳章。
令呢首作品出名嘅原裝裝飾音係喺作品本身之前嘅文藝復興時期嘅音樂技巧,而正正係呢種技術或技巧受到梵蒂岡嘅密切保護。 因為好少書面資料(連Charles Burney嘅都冇顯示過呢個裝飾音技術),就係咁令呢幅作品出現傳說謎團。
羅馬嘅 彼得 · 阿爾菲里神父喺1840年出版咗一個包括裝飾音嘅版本,目的係保留西斯汀禮拜堂詩歌班合唱團喺阿萊格里同托馬索 · 白(1714)嘅設定下嘅演出運作做法。
此作品亦都有由費利克斯 · 孟德爾松喺1831年同弗朗茨 · 李斯特 人手轉錄寫出曲譜,而其他各種18同19世紀嘅來源,無論有冇裝飾音,都存在[1] 。

版本
[編輯]而家最多人演奏嘅版本,即係四聲falsobordone嘅下半部分有著名嘅「最高C音」,係根據威廉 · 史密斯 · 羅克斯特羅喺《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詞典》第一版(1880年)出版嘅版本,後來同伯尼嘅1771年版嘅第一詩組合,由羅伯特 · 哈斯(1932年)出版。 [2] 由於呢個版本係喺1951年出版咗 Ivor Atkins 嘅英文版之後普及,而原始嘅拉丁文歌詞被《公禱書》(Book Of Common Prayer)邁爾斯·科弗代爾 嘅翻譯取代,而隨後由劍橋英王學院詩歌班根據呢個翻譯版本錄音,阿萊格里嘅《憐憫之歌》仍然係最受歡迎嘅無伴奏清唱合唱作品之一。 [3]
《Miserere》(《憐憫之歌》)係最經常錄製嘅文藝復興後期音樂之一。呢首歌嘅早期錄音係由劍橋國王學院合唱團喺1963年3月嘅錄音,由大衛 · 威爾科克斯指揮,用英文唱 ,並由當時嘅高音羅伊 · 古德曼演唱。 呢張錄音原本係一張留聲機 LP 唱片錄音嘅一部分,名為《聖灰星期三嘅 Evensong》 ,但係《憐憫之歌》(《Miserere》)之後就喺唔同嘅專輯碟重新發行。

首歌都有收錄喺1998年 ClassicFM出嘅 "Choral Favourites" 專輯CD入面為第13首歌做壓軸嘅歌。 各作品音樂部份由 英國皇家劇院管弦樂團負責。喺英國劍橋 三一學院小聖堂 錄音, 當時嘅指揮係 Richard Marlow。由 BMG Entertainment International UK & Ireland 旗下嘅 BMB Conifer出品。立體聲版本。CD 上嘅編號 75605 570522 外圍邊印有 (LC)5303.
喺2015年,西斯廷教堂合唱團發行咗佢哋嘅第一張 CD ,包括喺教堂本身錄製嘅1661年西斯廷手抄本版本嘅《憐憫之歌》 。 [4]
成首作品嘅演唱時間通常大約係12至14分鐘。雖然,喺YouTube搵到嘅版本比較短一半。
喺2008年12月,英國廣播公司第四台播出咗由西蒙 · 羅素 · 比爾主持嘅《神聖音樂:阿萊格里嘅憐憫之歌》 ,並由哈利 · 克里斯托弗斯指揮嘅十六人表演[5] 。
音樂
[編輯]首歌係 無伴奏清唱合唱作品,多和弦複音音樂多聲部-- 採用九聲部演繹。 配合原有詠51嘅內容以及梵蒂岡聖樂嘅傳統 用高音遊走音與「最高C音」,清唱多聲部嘅高音彷彿要將 Psalm 51 嘅原作者 King David (大衛王/達味王) 懺悔懇切求寬恕嘅心情向上傳俾天上嘅神。
呢幅作品用falsobordone 設定,呢種音樂藝術技巧當時通常用嚟以多聲部方式演奏詩篇音調。
阿萊格里嘅設定係基於(Tonus Peregrinus)高音遊走音 (香港聖公會網站譯作「旅者頌音」(Tonus Peregrinus)〈《詩篇》的頌唱:(二) 素歌傳統〉。echo.hkskh.org。喺2025-06-11搵到。{{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詩歌係由以下部份組成:
第一個聖詩詩歌班唱嘅五聲部(第1、5、9、13、17節)
第二個聖詩詩歌班唱嘅四聲部(第3、7、11、15、19節)
兩者之間交替,並穿插其他歌詞部份。 兩個詩歌班一齊嚟,喺第20節嘅九聲部唱最終極高潮。
兩個詩歌班嘅原始聲音域 係 SATTB 與 SATB(Sopprano 女高音女、Alto女低音、 Tenor男高音、Bass男低音) 。 喺18世紀時,兩個男高音其中一個被調高咗一個八度,令到今日最常演奏嘅 SSATB 設定出現 [1] (即在 SATB 之外再加一個女高音遊走音)。 (參考常識:從前父系社會,大教堂嘅聖詩詩歌班不接受女子成員。女高音部份由唱聖詩嘅詩歌班入面部份未發育未變聲嘅少年男仔唱。 )
歌詞
[編輯]歌詞基本上係舊約聖經嘅聖詠(詩篇)第51篇。
拉丁文歌詞 與 英文意譯資料:
ClassicFM 網站有專頁簡介 "What are the lyrics and origins of Allegri's 'Miserere'?". www.classicfm.com. 喺2025-06-11搵到.{{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詳情請參看相關嘅聖經章節嘅各大官方中文譯本。 例如
- 梵蒂岡中文聖經〈梵蒂岡方網站 聖經中文 聖詠51至100 PDF檔〉 (PDF)。www.vatican.va。喺2025-06-11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和合本2010版-神版(香港聖經公會)〈和合本2010 - 神版 詩篇51〉。www.bible.com。喺2025-06-11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中文標準譯本(全球聖經促進會) 〈中文標準譯本聖經詩篇51〉。www.bible.com。喺2025-06-11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文言文版本都有唔少,例如:
- 馬禮遜-米憐 1823年文理版《神天聖書》嘅 神詩書傳 51. 〈神天聖書-神詩書傳 51〉。www.bible.com。access-date 2025-06-11。喺2025-06-11搵到。
{{cite web}}
: Check date values in:|date=
(help)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委辦譯本》 1852-1854年
- 北京官話譯本1874 〈北京官話譯本1874年 詩篇 51 - 聖經網 - 網上數碼版〉。www.bible.com。喺2025-06-11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施約瑟淺文理《新舊約聖經》〈施約瑟淺文理譯本 詩篇51〉。www.bible.com。喺2025-06-11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Byram-Wigfield, Ben (2017). "Gregorio Allegri's Miserere mei, Deus". Ancient Groove Music. 喺10 November 2022搵到.
- ↑ For more details on this, and the "most bizarre musicological error" of Rockstro's edition, see Rotem (2020) and Byram-Wigfield (2017) .
- ↑ Rotem, Elam (2020). "Falsobordone, the Miserere of Allegri, and a most bizarre musicological error". earlymusicsources.com. 喺10 November 2022搵到.
- ↑ (Staff Report of the Catholic Herald) (10 September 2015). "Sistine Chapel Choir to release first ever album in time for Christmas". Catholic Herald. 喺18 October 2015搵到.
{{cite news}}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Sacred Music: The Story of Allegri's Miserere". BBC Four. 21 December 2008. 喺11 June 2023搵到.
註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Miserere: Scores at the International Music Score Library Project"Miserere (Allegri, Gregorio)". imslp.org. 喺2025-06-11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Allegri's Miserere 喺 Choral Public Domain Library (ChoralWiki)嘅免費樂譜"Miserere mei (Gregorio Allegri)". www.cpdl.org. 喺2025-06-11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Allegri – Miserere : YouTube 短片之 BBC VCD Cambridge King's College Choir 版本 5分45秒版"Allegri | Miserere mei | King's College, Cambridge". www.youtube.com. 喺2025-06-11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古典音樂台電台ClassicFM嘅介紹與短片 "What are the lyrics and origins of Allegri’s ‘Miserere’? "https://www.classicfm.com/composers/allegri/miserere-mei-lyrics-origins/
- 一個喺YouTube 有拉丁文與英文歌詞字幕嘅版本 Miserere Mei, Deus - Allegri - English translation
- 歌詞參考:梵蒂岡聖經中文版聖詠51-100 PDF 檔〈梵蒂岡官方網站聖經中文版聖詠 第51-100篇PDF檔〉 (PDF)。www.vatican.va。喺2025-06-11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