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由河道跳轉過嚟)
  想搵第二個意思嘅話,請睇河 (搞清楚)
  「江」跳轉到呢度。想搵其他用法,請睇「江 (搞清楚)」。
  「河流」跳轉到呢度。想搵汪峰嘅專輯,請睇「河流 (專輯)」。
  「江河」跳轉到呢度。想搵澳門影評家,請睇「雷苡丞」。
河道

粵拼ho4),或者粵拼gong1),係天然水道。河嘅源頭可以係又或者幾條。由源頭開始,河向低流,一般都會到達大洋。而河口,就係佢最低嘅地方。

河水一般會響河道上面,響兩河岸中間嘅河床上面。雨水會經河走去海洋。一啲涌或者細河,如同大河會合,就叫做支流。

響古代中國,佢唔係叫河或江,只會叫seoi2)。而河係指黃河,叫河水。而江係指長江,叫江水。其他大嘅重有渭水。後來用嚟指中國同周圍大河,好似黑龍江珠江等等。而外國翻譯嘅大河名就大部分叫河,好似恆河密西西比河,少數外國大河叫江,如伊洛瓦底江

形成

[編輯]
珠江口嘅虎門大橋

通常河流都係由山脈地下水湧出嚟嘅。地下水一直向山坡向下流,一直流到大海,咁樣河流就形成。

以下係世界主要河流嘅源頭:

水流作為河川

[編輯]

河川嘅水流唔係咁簡單,根據河底嘅地形,會出現二次流、旋轉流、螺旋狀嘅流動等多種流向。河川入面有沿岸或者河床削去嘅土砂,呢啲土砂嘅含量因為沿岸土質而異。如果沿岸係脆弱土質或者因為砍樹而變成光禿禿嘅地,就會有好多土砂,令河水變得混濁。土砂嘅運搬可以分為兩種:一種係水流直接機械性地搬走砂礫,另一種係河水中溶解嘅土砂被帶走。河川嘅流速一般同整體河川嘅坡度成正比,源頭標高越高、河川越短,流速就越快,成為急流。一般嚟講,日本嘅河川坡度陡峭,流速都快。此外,河川最少水量同最多水量之間嘅差距叫做河況係數,呢個係數越大,代表乾旱期同雨季之間嘅水量差異越大,治水同利用水資源就越難。河況係數通常喺有明顯雨季同乾季區分嘅乾燥地帶(例如尼日爾河)或者雨季降水量大、全長短、雨水集中嘅日本多條河川中較高[1]

水循環

[編輯]
内文:表面流出

地球上97%嘅水係海水,而陸地上嘅水只佔3%。陸水大部分集中喺北極同南極嘅或者,同埋作為地下水存在,所以河川水只佔地球水資源嘅0.0001%[2]。不停流嘅河水係地球規模水循環嘅一部分。

流入河川嘅水源最終都係雨或者雪等降水。除咗降水直接流入河川,地下水亦會流入河中。因為雪同雨係暫時現象,所以河川持續嘅水源通常係地下水。地下水唔一定從地表流入,有時會直接從河底湧出。此外,湖沼亦會流入河川,喺寒冷氣候區域,萬年雪或者冰河來源嘅水亦會進入河中。人類使用過後嘅污水都會流入河中。

河流出海或者湖沼嘅部分最容易見到。除此之外,水會從表面蒸發成為大氣中嘅水蒸氣,或者從河底滲透成為地下水。亦有啲叫做水無川嘅河流,冇水流動。水無川可能係因為周圍降水少,水唔流動,或者河床土質容易吸水,令水流被吸收。特別喺乾燥地帶,蒸發同滲透現象明顯,降水時先會有流動,或者途中會乾涸,呢啲河流大多數叫乾谷[3]。另外,喺石灰岩區域,從地表吸入嘅水可能被地下不透水層阻隔,然後流向下游,形成地下河流。呢種情況下,地下河流仲會形成鐘乳洞。有啲河流被人類利用嘅部分都好大。

流入量同流出量嘅推算叫做水收支。喺河流中,除咗河流本身嘅水收支,對流域水收支嘅關注亦非常重要。水收支喺一年以上嘅長期內幾乎平衡,但短期內嘅量嘅增減同收支平衡會受到每日天氣同季節變化嘅影響。

水系與流域

[編輯]
世界分水界

河道通常唔係單一,而係樹狀結構,本流會有各地嘅支流流入。呢啲河流集合叫做水系。每個水系都有收集水流入嘅區域(集水域),其總合叫做流域[4]。每條河流嘅流域通常係由稜線等明確分隔,呢啲邊界被稱為分水界,若果係山脈就叫做分水嶺[5]。本流同支流之間冇嚴格嘅界定,支流有時比本流更長、水量更多都唔奇。舉個例子,世界第三長嘅密西西比河,其支流密蘇里河比本流更長,其河流長度係根據密蘇里河嘅源頭計算。此外,支流係流入本流,但本流亦可以有水流出去,流向海洋嘅分流(派河)都存在。通常派河集中喺下游,特別係三角洲地區會見到好多。因為呢啲派河,流入三角洲嘅河流往往會有多個河口

潮汐影響

[編輯]

喺海洋嘅河口,流速同水位會受到潮汐嘅影響而變動。呢啲河流叫做感潮河川,受影響嘅區域叫做感潮域。感潮域形成汽水域,表面輕嘅河水之下會有含鹽嘅重海水潛入,形成鹽水楔,即形嘅海水入侵[6]

如果潮汐差異特別大,滿潮時海水會形成段波,即垂直牆狀嘅波浪,劇烈地逆流,呢種現象叫做海嘯。特別喺巴西嘅亞馬遜河,會發生一種叫做波羅卡嘅現象,呢個現象非常出名[7]

對地形嘅影響

[編輯]
分水嶺嘅例子。喺兵庫縣丹波市嘅水分公園裡面有個高谷川(加古川水系)嘅水道分叉點。直線前進嗰邊係加古川水系,會流入瀨戶內海;相片右邊分開嘅灌溉水道就係由良川水系,會流入日本海。

河道唔係永久嘅結構,喺自然狀態下,由於水嘅各種作用、土壤嘅侵蝕、沖刷出嚟嘅泥沙嘅運搬,同埋喺水流緩慢嘅地方泥沙嘅堆積,可能會喺幾年到幾十年(甚至過百年)嘅時間內改變佢嘅位置。另外,河流可以根據佢形成之後嘅地形變遷,大致分為幼年期、青年期、壯年期同老年期。首先係幼年期,喺平原嘅低窪處有水聚集,形成河道。到咗青年期,隨住侵蝕加劇,會形成峽谷。峽谷喺水量多、侵蝕力大嘅下游會更深更闊。基於同樣嘅原因,溪谷會喺河口附近誕生,隨住時間推移向上游延伸。到咗壯年期,侵蝕會遍及整個流域,源頭嘅山嶽都會被侵蝕成尖銳嘅形狀。另一方面,下游會因為堆積而形成平原,河口處亦會形成由堆積物組成嘅三角洲。到咗老年期,侵蝕作用會變得非常顯著,山嶽會被完全侵蝕,形成準平原。喺呢啲準平原上面會有啲殘丘,係山嶽嘅少少殘餘。之後,如果呢個準平原因為地殼變動而隆起,就會重新開始由幼年期起嘅河流成長。不過實際上,能夠發展到老年期嘅河流非常少,地球上大部分嘅河流都係屬於幼年期到壯年期[8]。呢個係因為地殻變動火山噴發、氣候變化同海平面高度變化等各種因素,令到地形喺到達老年期之前就發生咗年輕化,然後再次開始新一輪嘅循環。以河流為中心嘅呢種地形變遷亦都叫做地形輪廻。

侵蝕作用

[編輯]
内文:侵蝕

河流唔單止運輸水,仲會因為水流而侵蝕河床同河岸嘅泥沙同岩石,長期下來會形成峽谷,令到山谷向下沉降。呢種河流嘅作用叫做侵蝕作用[9]

河流嘅水源多數係湧水或者泉水。河流通常由山區嘅湧水或者泉水開始,以溪流嘅形式沿住山坡向下流,喺流過嘅過程中會匯聚各處嘅水源,變成溪澗,最後形成更大嘅水流。喺呢啲源流地區,因為坡度好陡,河流嘅侵蝕作用好劇烈,山體會慢慢被侵蝕。特別係喺侵蝕特別強烈嘅河流,如果侵蝕嘅前端到達另一條河流嘅時候,前者可能會將後者嘅上游整個奪走。呢個叫做河川爭奪。一旦發生河川爭奪,奪走水源嘅一方因為水量增加,侵蝕力會變大,山谷會變得更深。相反,被奪走水源嘅一方,喺被奪走嘅地點以下游,因為水量減少而無法運輸泥沙,只會令到剩低嘅支流嘅泥沙不斷堆積,形成闊闊嘅山谷[10]。另外,喺山區,侵蝕唔係均勻嘅,如果水流遇到懸崖,或者河床嘅地質好硬令到侵蝕停止嘅話,侵蝕就會形成段差,呢種情況下水流就會形成瀑布,垂直落下。

順帶一提,河流唔係喺海岸就會停止,有時候會以海底谷嘅形式延續到好深嘅海洋。呢個係因為喺冰河時期等時期海平面下降嘅時候,河流曾經流到嗰度,之後就咁保留低嚟[11]。另外,流入海洋嘅河水通常會同周圍嘅海水形成一定程度唔同嘅水團,特別係好似亞馬遜河咁水量特別大嘅河流,就算到咗河口以外幾百公里嘅地方,都仲可以明顯分辨到同周圍海水喺鹽分濃度同成分上面嘅唔同[12]

運搬作用

[編輯]
内文:運搬作用

河流侵蝕嚟嘅黏土或者沙礫,會溶解喺流水入面,或者單純咁被沖走,運輸到更下游嘅地方[13]。呢種河流嘅作用叫做運搬作用

喺河流下游堆積嘅堆積物入面,特別係礫石巨礫碎屑物,好多都會變得好圓。呢個係因為岩石喺碎裂嘅時候仲保留住切割面同邊角,但係喺運輸嘅過程中慢慢被磨蝕,令到邊角變圓。

堆積作用

[編輯]
内文:堆積

河流運輸嘅黏土同沙礫,喺下游坡度變緩、河流速度減慢嘅時候,會根據粒徑嘅大細被篩選開,慢慢喺河底或者河岸堆積,形成堆積物。呢種河流嘅作用叫做堆積作用

喺山區河流流出到平原嘅地方,從山區沖落嚟嘅大量泥沙會以扇形擴散堆積,形成沖積扇[14]。特別係喺中游地區,如果因為地殻變動令到地面隆起,河流可能會下切,將之前嘅河岸平原留低喺高原上面。呢個叫做河階,正如佢個名所示,通常會沿住河道形成幾個階梯[15]。喺水流入面,水流緩慢、有停滯而且深嘅地方叫做,而淺而急流嘅地方就叫做[16]。另外,有時候堆積物會喺河中央堆積形成陸地,呢個叫做沙洲[17]。河流運嚟嘅堆積物經常會喺下游形成大片嘅平原,呢個叫做沖積平原。之後會講到嘅氾濫平原同三角洲,都係沖積平原嘅一部分[18]。另外,就算係喺山區,只要有坡度比較緩嘅地方,上游嘅泥沙都會堆積,經常會形成谷底平原

河水上漲時會氾濫嘅一帶叫做氾濫平原,因為容易攞到水同埋土地肥沃,所以由古時開始就畀人用嚟種植。不過當河水上漲嘅時候,呢啲地方本來就會被水淹沒,所以為咗防止呢個情況發生,喺呢啲地區做咗好多治水工程。喺氾濫平原嘅河道附近,經常會有河流運嚟嘅泥沙堆積形成微高地,呢個叫做自然堤防[19]。相對嚟講,喺佢後面擴展開嘅低地就叫做後背濕地。另外,如果人類建造堤防固定河道嘅話,從上游流落嚟嘅泥沙就只會喺河道入面堆積,有時會令到河道本身都變得高過周圍嘅平原。呢個叫做天井河[20]。特別係喺下游地區,河道經常會蜿蜒,如果因為洪水等原因令到水流抄近路嘅話,原本嘅河道就會變成一個好似河道形狀嘅湖。呢個叫做牛軛湖,除咗自然嘅流路改變之外,人為嘅河道整治令到流路改變嘅時候都可能會形成[21]

喺河口地區,從上游流落嚟嘅等堆積物好容易聚集,大型河流經常會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嘅形狀因應堆積物嘅數量同流入嘅海洋嘅情況而有好多種唔同:如果海流比較弱嘅話,就會好似密西西比河咁向海洋延伸;如果海流強嘅話,就會好似尼日爾河咁,喺河口處海岸線會凸出嚟,但係整體上仲係直線嘅海岸線。另外,如果好似恆河咁受到潮汐嘅影響好大嘅話,三角洲嘅每一個沙洲都會向海邊細長咁伸展,而成個三角洲就會以扇形向四周擴展[22]。三角洲因為有上游帶嚟嘅肥沃泥土堆積,加上河水又充足,所以好多地方都發展咗農業,成為大型嘅糧倉地帶。恆河、湄公河尼羅河嘅三角洲地帶都係好例子。

種類

[編輯]

內陸河流

[編輯]

普通嘅河係以高地做水源,然後流入海洋,但係內陸河流喺流入海洋之前,水量會大幅減少,最後消失咗都冇流入海。中共政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河同埋北美洲大盆地就係好出名嘅例子。仲有啲河流好似塔里木河羅布泊咁,唔係流入海洋,而係流入閉合咗嘅湖泊。仲有啲就會被沙漠吸收咗。喺歐亞大陸流動嘅內陸河流之中,有啲長度超過2000公里,但係大多數內陸河流都比國際河流短。

  • 阿姆河(2574公里,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
  • 錫爾河(2212公里,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
  • 塔里木河(2030公里,中國)
  • 伏爾加河(3690公里,俄羅斯)
  • 奧莫河(760公里,埃塞俄比亞)
  • 沙里河(949公里,中非、乍得)
  • 奧卡萬戈河(1600公里,安哥拉、納米比亞、博茨瓦納)- 喺河口形成全世界最大嘅內陸三角洲之一嘅奧卡萬戈三角洲
  • 赫爾曼德河(1130公里,阿富汗、伊朗)
  • 沃伯頓河(412公里,澳洲)- 流經大亞特西斯盆地,注入艾爾湖

內陸流域

小溪

[編輯]
長野縣安曇野市大王山葵農場度流經嘅小溪同水車屋

詳情請參考「Stream

有時我哋會用大細嚟區分河流,大嘅叫河(river),細嘅叫小溪(stream)。雖然冇明確定義,但係通常叫做小溪嘅都係因為水流量少,所以河道窄,河底淺[23]。小溪嘅形成主要有三個因素:地表逕流湧泉溝渠。小溪唔單止對淡水魚好重要,對住喺水邊嘅小動物、昆蟲水草灌木等等都好重要。佢哋仲擔當住抑制生境破碎化同保護生物多樣性嘅重要生態廊道角色[24]

日本河川法嘅分類

[編輯]

日本根據河川法呢條法律同部分地方政府條例,由國土交通省或者各自治體負責管理河流[注 1]。河川可以分類成以下幾種[25]

呢啲分類係根據防洪難度同整備重要性嚟判斷嘅。喺日本,河川係按照水系一致性嚟管理嘅[25]

流量

[編輯]

降水量同流量

[編輯]

河川嘅流量會因為降水量、流域面積同流域情況而改變。河川嘅流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Qy :河川嘅年間流出量[m3] Q :河川嘅年平均流量[m3/s] k :流出係數 p :年間降水量[mm] A :流域面積[km2]

流況曲線

[編輯]

將河川嘅流量由多至少排序嘅日數,呢個係河川管理好重要嘅工具。

流況曲線嘅期間別流量
豐水量 平水量 低水量 枯水量
由最大流量開始計嘅日數[26] 95 185 275 355
呢個流量嘅日數 95 90 90 90

溫度

[編輯]

河川吸收咗流域嘅熱,然後將佢運搬下流。所以,河川嘅溫度通常喺源流嗰度最低,越流到下游就越高。呢個現象唔單止喺溫帶有,熱帶極地都係咁。

所以如果伐採咗河川流域嘅樹木,熱會好快運搬到河入面,通常會令到氣温下降。呢個結果其實同我哋嘅直覺相反,因為一般人會覺得地面日頭多咗就應該氣溫上升。

發展

[編輯]

對人類文明嚟講,河流係非常有用嘅嘢,可以用喺好多方面。最早期嘅人類文明,好似埃及文明尼羅河為基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為基礎,印度河文明印度河為基礎,黃河文明黃河為基礎,好多文明都係以大河為根基,喺佢哋流域擴展開嚟嘅[27]

治水

[編輯]
内文:治水

河流喺遇到颱風或者暴雨嗰陣,可能會突然湧入大量嘅水,超過河道嘅負荷能力,令到水溢出河道周圍。呢個叫做水浸,因為河流附近通常都係人口密集嘅地方,所以經常會造成好大嘅損失。為咗保護人命同財產,避免水災,我哋會採取一啲措施,呢啲措施就叫做「治水」。地球上好多文明都係喺河邊形成嘅,所以控制河水氾濫係文明嘅一個最重要嘅課題。對於喺沖積平原上面建立社會嘅日本嚟講,治水一直都係個避唔開嘅問題。為咗控制水浸,每個文明由古到今都採取過唔同嘅方法。佢哋會喺水源附近搞好森林,建立水源林,令到大雨嗰陣可以暫時儲水,減少水位上升嘅速度,同時喺乾旱嘅時候都可以保持一定嘅水量。佢哋又會喺河邊起堤壩,控制河道,防止大雨時河水氾濫[28]。仲有喺河道起水壩,防止泥沙流失(呢啲叫砂防堰堤),或者喺主流起更大型嘅水壩儲水[29]。佢哋仲會設立遊水區,喺水浸嘅時候可以儲水,又或者起分水道同排水道,令水有得走。相反,佢哋又會用堤壩堵塞分流,將河水集中喺一個地方,方便控制。呢啲治水嘅方法有好多種。特別係近代之後,工業能力大幅提升,可以進行大型工程,起水壩同堤壩嘅工程就變得好普遍。仲有將彎曲嘅河道拉直,改善水流嘅工程都多咗[30]

不過,起堤壩之後,由大自然豐富嘅山區流落平原嘅水就會減少,令到當地原有嘅生物種類改變,同埋氮同磷呢啲營養物質嘅供應都會減少,呢啲都係負面影響嚟[31]。仲有,特別係起水壩嘅時候,經常要將住喺河邊嘅居民大規模搬遷,呢個都係個好大嘅問題[32]。另外,因為山區嘅森林荒廢,同埋堤壩工程嘅進行,令到水更加集中喺河道度,所以暴雨嘅時候水位會更加容易上升,呢啲都係而家面對嘅問題[33]

用水

[編輯]

河水係好寶貴嘅資源,可以用嚟做生活工業農業用水,仲可以用嚟做水力發電。為咗用水,我哋會起水壩水道河口堰等設施。全世界所有嘅文明都係以農業為基礎,所以河流作為農業用水嘅來源,對文明嘅生死有決定性嘅影響。到咗工業時代,河流嘅重要性不減反增。佢唔單止係工業用水嘅來源,仲要繼續供應規模越嚟越大嘅農業用水,同埋為不斷增加嘅人口提供生活用水。不過,有啲河流就因為流域人口增加同農業發展,令到用水需求超過咗河流嘅水量。例如喺中國華北平原嘅黃河,同中亞嘅阿姆河錫爾河,都出現咗呢個問題。黃河經常出現斷流,而阿姆河同錫爾河注入嘅鹹海就乾涸埋。呢啲都係因為用水失衡而引起嘅嚴重環境問題。仲有,如果係國際河流,特別係流經乾燥地區嘅河流,水嘅分配就更加係生死攸關嘅問題,經常會引起嚴重嘅國際糾紛。例如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上游嘅土耳其1976年制定咗GAP計劃,喺兩條河上面起咗好多水壩,又將沿岸地區灌溉。呢個計劃令到下游嘅敘利亞伊拉克同土耳其之間出現咗嚴重嘅衝突[34]。仲有尼羅河,喺1959年簽訂嘅用水協議入面,下游嘅埃及可以用大部分嘅水量[35]。呢個對埃及好有利嘅協議令到上游嘅烏干達埃塞俄比亞等國家非常不滿。到咗2010年5月,佢哋簽訂咗一個新嘅「尼羅河流域合作框架協議」,但係要放棄既得利益嘅下游國家拒絕接受,而上游國家就接受咗,所以兩邊就對立起上嚟[35]

河流其中一個好重要嘅功能就係提供飲用水,但係喺城市,特別係市中心流過嘅河流通常唔會用嚟攞自來水。因為流經城市嘅河流好多都有水質污染嘅問題,淨化嘅成本好高,而且如果處理唔好,仲可能會引發瘟疫。其實喺工業革命嗰陣,城市嘅水質污染加速惡化,但係飲用水仲係要喺河流度攞,所以成為咗瘟疫爆發嘅原因之一。而家喺大多數發達國家,如果要用河水做自來水,通常會喺水質乾淨嘅上游起水壩攞水,又或者喺河流嘅伏流水豐富同乾淨嘅地方攞水,然後先做好處理先至供應自來水。同樣地,河流對於城市嘅排水都好重要,但係喺近代之前,未經處理嘅污水會直接排入河流,令到城市河流嘅水質迅速變差。而家因為有污水處理系統同污水處理廠,大部分嘅污水都可以淨化,所以好多城市河流嘅水質都改善咗。

另外,河流由古到今都係重要嘅動力來源。以前喺河邊起嘅水車就係好重要嘅動力來源,到咗近代之後,喺攔河水壩度裝水力發電機,成為咗主要嘅電力來源之一。

戰後嘅日本喺1947年制定咗電源開發促進法,用河流嚟做復興嘅能源供應。到咗高度經濟增長期,大都市圈對水嘅需求急速增加,要求提高水資源供應嘅穩定性。喺1961年,為咗制定同執行每個「水資源開發水系」嘅開發計劃,制定咗水資源開發促進法水資源開發公團法。但係,水壩建設等對策趕唔上急劇增加嘅用水需求,福岡、高松、松江等地方都出現過缺水嘅情況。

防沙

[編輯]
内文:防沙

河流上游嘅山區會有泥沙流入,岩石又會因為自然風化而碎裂,跟住水流一齊流下嚟,慢慢變細,最後喺河口或者中途堆積。堆積嘅泥沙又會跟水流再次流入河道。喺日本,每年大約有2億立方米嘅泥沙由山區流入河川,估計大約一半(約1億立方米)會堆積喺河道中途嘅水壩、防沙壩、堰等地方,剩低嘅就會流到河口。泥沙會降低用水水壩嘅功能,又會令到用堤壩圍住嘅下游河床升高,增加水浸嘅風險,所以要用防沙壩等嘢嚟調節泥沙流入嘅數量。喺冇呢啲人工設施嘅時代,河口附近嘅沙灘係自然形成嘅,而家因為防沙壩等嘢令到泥沙流入量減少,呢啲沙灘就有萎縮嘅趨勢[36]

採沙

[編輯]

主要係為咗建築材料,喺大河流嘅河床大規模採沙。日本以前都有大量採沙,但係因為水壩同堤壩令到自然流入嘅沙量減少,過度採沙對環境有壞影響,所以而家有規管。1976年全國總共採咗約4000萬立方米嘅沙,到2000年就減少到約1100萬立方米[31]

水運

[編輯]
睇埋:水運

河流由古到今都係船隻嘅交通路線。喺只有馬車呢啲交通工具嘅時代,用船運輸可以載好多貨物同重嘢,如果係順流而下仲可以好快。所以除咗用水之外,水運都係城市形成嘅重要因素之一,因為可以方便運貨,所以好多城市都喺河邊發展。

特別係啲水量充足,連大船都可以航行嘅大河,對內陸貨物運輸好重要,每個國家都好重視呢啲流經大陸嘅大河。好似萊茵河嘅水運就對德國最主要嘅工業地區魯爾工業區嘅發展有好大貢獻。為咗改善水運嘅方便程度,好多地方都會疏浚河道,又或者建造同河流相連嘅運河。 特別係喺各大洲,有啲河流好似多瑙河咁流經幾個國家嘅領土,呢啲河流嘅沿岸國經常會簽條約,定佢做國際河流,唔單止沿岸國,任何國家嘅船都可以自由航行[37]。特別係啲水量多又流得慢嘅亞馬遜河長江,連啲大海洋船都可以逆流而上去到好遠嘅上游。不過,呢啲河流主要都係小船為主,呢啲小船又冇辦法出海,所以喺河口或者附近要同海洋船換貨,因此好多大河嘅河口都會有大型嘅貿易港。例如萊茵河河口嘅鹿特丹,同埋長江河口嘅上海都係咁。

日本喺水運方面都係主要嘅交通工具之一,例如安曇川等好多野河流,會將上游伐採嘅木材流落下游,仲有木筏漂流等活動。另外,利根運河等為咗水運而建嘅運河都曾經建造過。不過,日本嘅河流多數急流,同埋河寬都比較窄,季節性嘅水流變化都好大,加上四面都係海,令到海運發展得更加成熟。而且,日本喺近代化時期已經開始有鐵道發展,所以水運冇得到歐洲國家咁嘅發展。喺明治時期,利根川信濃川等大河流開始有蒸気船行駛,改善咗河川交通,但隨著鐵道網絡嘅發展,呢啲船隻就迅速被取代,到了明治末期,船隻嘅河川交通已經衰退咗。

而家,美國同歐洲國家都因為船隻大型化以及同鐵道同貨車運輸競爭,河川水運嘅重要性下降咗,但對於重型貨物同危險品等仍然有佢嘅優勢,所以河川水運依然係主要嘅輸送工具之一。另外,河川水運相比道路同鐵道對環境嘅負擔非常低,所以喺歐洲特別受到重視,開始重新評估[38]

其他

[編輯]

好多條河流都有漁業,成為重要嘅食物供應來源之一。除咗作為一個產業,河流釣魚都係一個受歡迎嘅休閒活動。隨著近代河道整備嘅進展,堤防內側開始出現廣大嘅河川敷,特別喺城市內部開放空間少嘅情況下,呢啲地方會被整備成網球場或者簡易運動場,或者沿河修建遊步道,用作休閒空間[39]

河水作為界線

[編輯]

河水雖然可以透過水路運輸連繫兩岸,但係如果冇渡船或者嘅話,要過河都係幾困難嘅。因為咁,河水自古以來都有劃分界線嘅作用。就算係而家,都有好多國家以河流嚟劃分國界。喺日本,好似千葉縣同埋隔籬啲縣咁,都有好多自治體以河流嚟劃分界線。呢啲情況下,通常都會將河流嘅中線當做國界線。不過,河流經常會因為水浸等原因改變流向,相比起山脈邊界嚟講,河流邊界就冇咁穩定。因此,有時都會因為河流改道而引發邊界糾紛。相反,美國同墨西哥嘅邊界線就係以格蘭德河嚟劃分,但係喺1906年人為咁將河道縮短咗,結果喺南岸形成咗一個美國飛地。後來呢個飛地被人遺忘咗,反而畀墨西哥管轄,仲喺墨西哥管轄嘅情況下起咗個叫做里奧里科嘅城。到咗1970年先重新發現呢件事,最後呢個原本係美國領土嘅地區就正式割讓畀墨西哥。

環境

[編輯]

日本嘅情況

[編輯]

喺日本,由1950年代到1960年代嘅經濟高速增長期工業廢水同埋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令到水質污染變得好嚴重。呢個問題最初係以公害病同埋惡臭嘅形式被人關注,之後喺1970年制定、第二年實施咗水質污染防治法等對策。另外,河流原本係人哋可以親近大自然嘅地方,但係因為過分重視城市化同埋防洪,將河流用混凝土牆圍起嚟或者將佢改成地下河,令到佢唔再係一個休閒嘅地方。到咗1980年代,防洪工作告一段落,水質改善都有啲眉目嘅時候,為咗改善呢種情況,開始有啲河流計劃以創造親水空間為目標。再到後來,當人哋意識到河流同河岸嘅生態系統好重要嘅時候,以1990年建設省河川局發出嘅「推進自然型河道建設」通知為契機,自然型河道建設就成為以後河流規劃嘅基本方針。而家,好多河流嘅水質都已經達到環境標準,透過重新檢討類型等方法,水質仲可以進一步改善。

生物

[編輯]

河流有唔同嘅獨特生物相。

上游區起伏好大,水流湍急,溶解氧含量多,水溫低,營養物質少。呢啲區域叫做溪流。溪流嘅大型水生植物唔多,但係喺石頭表面會有好多矽藻。動物方面有水鼩哺乳類斑魚狗或者河烏等鳥類,以櫻花鉤吻鮭岩魚為代表嘅溪流魚類,仲有幼蟲期係水生昆蟲石蠶蜉蝣昆蟲非常豐富。

中游區河床闊闊地,水流慢啲,但係河底仲可以睇到小石頭。喺呢啲區域,河床會生長包括柳樹喺內嘅特有植物群,河底都會有矽藻。動物方面有翠鳥等鳥類,香魚紅眼魚等魚類,仲有好多石蠶同蜉蝣等水生昆蟲

下游區水流好慢,河底係沙泥質。河邊會生長蘆葦香蒲等水生植物。動物方面有蒼鷺小白鷺等住喺水邊,蘆葦叢入面會有小鳥,仲會有候鳥會經過。另外仲有鯽魚同鯉魚等靜水魚類,河口區會有烏頭等汽水魚游入嚟。白魚等都係下游到河口區嘅魚。昆蟲方面,泥質河底會有搖蚊等,佢哋係魚嘅重要食物。有時仲會見到鯊魚等本應該生活喺海洋嘅魚。

底棲動物之中,昆蟲佔好大比例,呢個係河流嘅一個重要特徵。呢啲昆蟲相對容易採集同鑑定,而且會因為富營養化嘅狀態或者污染而受到好大影響,佢哋嘅物種組成會明顯改變。因為咁,佢哋喺環境調查方面扮演住好重要嘅角色。

注解

[編輯]
  1. 有啲河段可能會將管理權移交俾都道府縣或者政令市。請參考一級水系

引述

[編輯]
  1. 宇野木 2010,頁 156.
  2. 青木ほか 1995,頁 4 表1-1.
  3. 新谷ほか 2006,頁 5.
  4. 藤岡 2014,頁 135.
  5. 藤岡 2014,頁 139.
  6. 宇野木 2010,頁 181.
  7. 宇野木 2010,頁 66.
  8. 宇野木 2010,頁 145.
  9. 宇野木 2010,頁 127.
  10. 大矢 2006,頁 77-78.
  11. 藤岡 2014,頁 114.
  12. 宇野木 2010,頁 285.
  13. 宇野木 2010,頁 129.
  14. 藤岡 2014,頁 163.
  15. 藤岡 2014,頁 62-65.
  16. 新谷ほか 2006,頁 109.
  17. 藤岡 2014,頁 164-165.
  18. 宇野木 2010,頁 86.
  19. 宇野木 2010,頁 89.
  20. 藤岡 2014,頁 56-58.
  21. 藤岡 2014,頁 177.
  22. ピネ 2010,頁 410.
  23. "What Is A Stream In Geography?". World Atlas. 2018-03-19. 喺2022-09-05搵到.
  24. "IMPORTANCE OF RIVERS AND STREAMS". Basic Biology. 2016-01-16. 喺2022-09-05搵到.
  25. 25.0 25.1 中尾 2014,頁 169-170.
  26. 宇野木 2010,頁 78.
  27. 新谷ほか 2006,頁 11.
  28. 新谷ほか 2006,頁 149-150.
  29. 新谷ほか 2006,頁 110-111.
  30. 新谷ほか 2006,頁 136.
  31. 31.0 31.1 末次 2005 Template:要ページ番号
  32. 宇野木 2010,頁 111.
  33. 高橋 2012,頁 26-27.
  34. ヴィクトルほか 2007,頁 87-89.
  35. 35.0 35.1 イル川流域国間の水資源問題式ウェブサイト国際協力機構 (JICA)。2010-12-21。原著喺2015-06-29歸檔。喺2015-07-08搵到
  36. 新谷ほか 2006,頁 158-159.
  37. 瀬川 1999,頁 76.
  38. 三浦ほか 2008,頁 73.
  39. 新谷ほか 2006,頁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