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珍·柯士甸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珍·柯士甸
(Jane Austen)
Watercolour-and-pencil portrait of Jane Austen
柯士甸嘅肖像, c. 1810[a]
出世(1775-12-16)1775年12月16號
英國漢普郡史蒂文頓英文Steventon, Hampshire
1817年7月18號(1817-07-18)(41歲)
英國漢普郡溫車士打
墓地英國漢普郡溫車士打大教堂
職業小說家
母校雷丁修道院女子學校英文Reading Abbey Girls' School(1785–1786)
寫作嘅時期佐治時代攝政時代英文Regency era
體裁
名作
活躍年代1787–1817
親戚家族同血統英文Jane Austen's family and ancestry

簽名喺1817年柯士甸遺囑嘅簽名

珍·柯士甸英文Jane Austen,又譯做簡·奧斯丁1775年12月16號1817年7月18號)係英國一個小說作家,憑住6本作品而出名,包括《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曼斯菲爾德公園》(Mansfield Park)、《愛瑪》(Emma)、《諾桑覺寺》(Northanger Abbey)同埋《勸導》(Persuasion)。呢啲小說裏面隱含咁對社會評論、反諷、同埋用自由間接咁講嘢Free_indirect_speech英文Free_indirect_speech嘅呢啲寫嘢方式嚟做特色,去講18世紀末嘅地主貴族英文Landed gentry

柯士甸嘅小說背景係18—19世紀之間嘅英國鄉郊,故事背景設定喺田園地區嘅中產社會,佢以婚姻嚟做中心,透過深刻嘅洞察力同解釋,筆觸細緻幽默,情節成日都會探討女性對婚姻嘅依賴嚟追求有利嘅社會地位同經濟安全感,仲帶有諷刺同愛意嘅方式描繪女性嘅私生活[2]。佢嘅作品係對18世紀下半葉感性小說英文Sentimental novel嘅隱含批評,亦都係向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英文Literary realism過渡嘅一部分[3][b]。佢用社會評論英文Social commentary、現實主義、妙語英文Wit同埋反話嚟令佢喺批評家同學者入面攞得好評。

柯士甸喺22歲之前寫過大型小說,不過佢直到35歲先至出版。柯士甸喺1811年匿名出版嘅《理性與感性》、1813年嘅《傲慢與偏見》、1814年嘅《曼斯菲爾德公園》,同埋1816年嘅《愛瑪》都幾成功,呢啲作品喺柯士甸生前為佢帶嚟咗些少名氣,一般認為佢係最有影響力嘅其中一個小說作家。柯士甸另外寫咗兩本小說—《諾桑覺寺》同埋《勸導》,兩本都係喺1817年佢過咗身後出版嘅—同埋佢開始咗寫另一本最後叫做《桑迪頓Sanditon英文Sanditon》嘅小說,不過呢本呢本小說喺佢過身嗰陣仲未完成。柯士甸亦留低咗3卷少年作品嘅手稿,包括書信體小說蘇珊夫人英文Lady SusanLady Susan》,同埋仲未寫完嘅小說《屈臣一家英文The WatsonsThe Watsons》。柯士甸嘅作品被睇成係近代英國長篇小說嘅巔峰,亦因為對英語入面中自由間接咁講嘢寫作方式嘅發展作出咗重大貢獻而出名。

柯士甸冇結過婚,佢喺41歲就過咗身。自從柯士甸過咗身之後,佢嘅小說好少會絕版。佢嘅名聲喺1833年發生咗個好大嘅轉變,當佢哋喺理察·本特利英文Richard Bentley (publisher)嘅標準小說系列入面重新出版(仲用由費迪南德·皮克林Ferdinand Pickering嘅插畫嚟做一套嘅形式嚟賣)。嗰啲小說逐漸攞到廣泛嘅讚賞同受歡迎嘅讀者群。奧斯汀嘅侄子喺1869年出版咗《珍·柯士甸回憶錄英文A Memoir of Jane Austen》。佢嘅作品啟發咗好多批評文章,亦都收錄喺好多文學選集入面。佢嘅作品好多次畀人改編而拍成電影仲有迷你劇

傳記來源

[編輯]
柯士甸喺1799年6月11號寫畀佢細妹卡珊德拉封信嘅最後一頁。

關於珍·柯士甸嘅傳記資料好稀少,都係嚟自佢嘅幾封幸存同佢屋企人寫嘅信同埋素描[5]。喺柯士甸寫嘅大約3,000封信裡面,淨係得大約160封信仍然存在仲已經出版咗。珍·柯士甸嘅細妹—卡珊德拉·柯士甸英文Cassandra Austen因為想確保「年紀細啲嘅外甥女唔會睇到任何珍有時對鄰居或者屋企人強烈或者直接嘅評論」[6],所以佢就用燒毀或者其他方式嚟銷毀咗大部分佢收到由佢家姐寄嚟嘅信。卡珊德拉為咗保護名聲唔好受到珍對誠實同太過直率嘅偏好,佢省略咗患病、唔開心嘅嘢同埋任何佢覺得難睇嘅嘢[7]。關於柯士甸家族嘅重要細節係因為有意而被省略咗,例如任何提到柯士甸嘅兄弟喬治George嘅嘢,佢喺未被診斷出嚟嘅發育障礙而畀屋企人送咗佢離開屋企;柯士甸嘅兩個兄弟喺好細個嗰陣就被送走去海軍;又或者係有錢嘅阿姨—利-佩羅Leigh-Perrot,佢因為偷嘢而畀人拉咗同受審[8]

柯士甸嘅第一本傳記係由亨利·湯馬士·柯士甸英文Henry Thomas Austen喺1818年出版嘅《傳記通知Biographical Notice》。呢本書喺《諾桑覺寺》嘅過身後版本出現,仲包括咗兩封信嘅摘錄嚟反對其他家庭成員嘅判斷。柯士甸嘅生活細節喺佢侄仔喺1869年出版嘅《珍·柯士甸回憶錄英文A Memoir of Jane Austen》繼續被省略或者修飾,而喺1913年出版,由威廉同埋理察·阿瑟·柯士甸-利William and Richard Arthur Austen-Leigh嘅傳記《珍·柯士甸:她的生命與書信Jane Austen: Her Life and Letters》入面,全部都包括晒額外嘅書信[9]。柯士甸嘅屋企人同親戚建立咗個「好靜嘅珍姨姨good quiet Aunt Jane」嘅傳奇,將佢描繪做一個喺幸福家庭狀況之下嘅女人,佢嘅屋企就係佢生活嘅支柱。現代傳記作者包括喺啲信同埋家族傳記裡面刪除咗細節,不過傳記作者詹·費格斯Jan Fergus咁樣寫,挑戰係要保持觀點平衡,而唔係將佢沉淪喺深深唔開心嘅時期嘅痛苦呈現做「一個被wan3住喺一個完全唔開心屋企裡面嘅苦澀同失望嘅女人」[5]

生平

[編輯]

如果要按時間順序去排嘅話,請睇《珍·柯士甸時間線英文Timeline of Jane Austen》。

史蒂文頓時期

[編輯]

珍·柯士甸喺1775年12月16號生喺漢普郡史蒂文頓教堂院度。佢老豆喬治.奧斯汀(1731年 - 1805年)係個牧師,9歲就冇咗老豆老母,好彩有佢叔叔法蘭西斯.奧斯汀幫手,先至可以入到牛津大學。佢阿媽卡珊德拉(1739年 - 1827年)同佢老豆生咗七個仔女,珍係最細嗰個。大佬詹姆士都係讀牛津,仲寫過啲詩,對珍都有啲影響。二哥喬治就冇咩人講(聽講佢有啲語言障礙),三哥愛德華俾人收咗做養子,四哥亨利都係讀牛津。五哥法蘭西斯同細佬查爾斯.奧斯汀就一齊入咗海軍,兩個都做到提督。珍同家姐卡珊德拉一世人都好親密,而家得返卡珊德拉畫嘅一幅彩色素描係官方認可嘅珍.奧斯汀肖像,而家收藏喺倫敦國家肖像館度。不過聽講珍嘅後人仲有一幅等身大嘅彩色畫,話係畫緊十幾歲嘅珍。

1783年,珍同卡珊德拉一齊俾人寄養咗一排,喺牛津修咸頓度讀過書。1785年到1786年,佢喺巴克郡雷丁嘅雷丁修道院女子寄宿學校讀書。當時佢讀書讀得幾好,接觸咗好多文學作品,仲讀過英文譯本嘅歌德嘅《少年維特的煩惱》。1789年佢就開始寫小說嘅雛形,不過主要係俾屋企人同朋友聽下攞嚟開心。佢將啲小說寫喺三本簿仔度,第二本入面有啲叫「愛同友誼」嘅故仔,已經見到佢嘅特色。

1795年,佢寫咗封信體小說叫「艾琳娜同瑪麗安」,第二年又寫咗「第一印象」。佢老豆寄咗封信去出版社想出版「第一印象」,但係俾人拒絕咗。1797年11月,佢用「艾琳娜同瑪麗安」做藍本,開始寫《理智與情感》。之後佢又寫咗「蘇珊」,後尾變成《諾桑覺寺》,1803年仲賣咗俾克羅斯道出版社。但係佢生前都冇出版到,要等到佢死咗之後先至同《勸導》一齊出版。

巴斯同修咸頓時期

[編輯]

珍·柯士甸嘅私生活冇乜變化。1801年,佢老豆將牧師嘅職位讓俾大佬詹姆士,全家就搬去當時好出名嘅療養地巴斯。聽講珍一聽到要搬屋就暈咗,但係喺巴斯嘅經歷後尾成為佢寫小說嘅重要素材。佢哋住過嘅屋仲喺度,附近仲有間珍.奧斯汀中心。呢段時間佢寫咗「華生一家」,但係冇寫完。

1801年夏天,全家去德文郡旅行,聽講珍喺度遇到佢一世人唯一鍾意嘅人。個男仔叫湯馬斯.勒弗洛伊,佢臨死前講過呢件事。1802年仲有個叫哈里斯.畢格-威瑟嘅人向佢求婚。呢個後生仔雖然有錢,但係「高大又唔靈活」,仲後生過珍6年。喺當時嘅英國中產階級,未結婚嘅女仔要成世靠老豆或者兄弟養,所以呢個求婚係個好機會。珍開頭應承咗,但係第二日就拒絕咗。

1805年1月21號,珍老豆過咗身,珍同阿媽同家姐三個人就去咗修咸頓城堡廣場五哥法蘭西斯屋企住咗一排。

喬頓時期

[編輯]

珍.奧斯汀喺晚年住咗8年嘅屋。而家變咗博物館

1809年,因為老婆過咗身嘅三哥愛德華建議,佢哋搬去咗喬頓。愛德華嘅老婆好有錢,俾咗間小屋佢哋住。而家呢間屋變咗珍.奧斯汀之家博物館,任何人都可以去參觀。

1811年,珍開始寫《曼斯菲爾德莊園》,仲用匿名出版咗《理智與情感》。1813年1月,佢又出版咗以「第一印象」為藍本嘅《傲慢與偏見》。所有作品都係匿名出版,連啲親近嘅人都唔知係佢寫。1814年5月,《曼斯菲爾德莊園》出版,但係讀者同文壇都唔知珍.奧斯汀呢個名。1815年10月,《愛瑪》出版前,因為啲巧合,佢竟然俾攝政王子喬治(後尾嘅喬治四世)請去食飯。原來攝政王子好中意珍嘅作品,所以臨時決定將《愛瑪》獻俾佢。

1816年,珍開始成日病(而家啲人覺得佢可能患咗愛狄信病),病情時好時壞。到1817年5月,佢為咗養病搬去咗漢普郡溫徹斯特,但係兩個月之後嘅7月18號就過咗身。佢俾人葬喺溫徹斯特大教堂,1818年《諾桑覺寺》同《勸導》先至出版。

評價

[編輯]

長篇作品《分別同多感》、《驕傲同偏見》、《愛瑪》、《曼斯菲爾德莊園》、《諾桑覺寺》同《勸導》全部都係描寫平凡嘅鄉村生活,題材範圍非常狹窄,登場人物都係名門閨秀同牧師或者軍人等紳士,講述佢哋經歷重重波折之後最終喜結連理。奧斯汀本人都話,鄉下有三四個家庭就已經係寫小說嘅絕佳素材。佢喺呢啲作品入面徹底描繪咗人類嘅階級,展現人性嘅恆常,被認為係心理寫實主義嘅先驅。

同期同後世嘅作家都對佢讚譽有加。毛姆喺《世界十大小說》入面揀咗《驕傲同偏見》,話「雖然冇咩大事發生,但係就係忍唔住想翻頁」,仲讚佢銳利嘅感性同幽默嘅文筆無與倫比,喺平凡生活中發掘真實而多姿多彩嘅描寫手法好高明。曾經留學英國嘅夏目漱石喺《文學論》入面大讚:「Jane Austen係寫實主義嘅大師。佢寫出平凡而生動嘅文字,達到出神入化嘅境界。」

另一方面,同係女作家嘅夏洛蒂·勃朗特就批評佢欠缺感情,馬克·吐溫話睇佢嘅作品會有動物式嘅厭惡感,D·H·勞倫斯都對佢有負面評價[10]

柯士甸作品嘅一個特色就係冇反映當時嘅時代背景。佢出世嘅第二年(1776年)美國發表咗獨立宣言,佢二十歲出頭嗰陣又爆發咗法國大革命。唔知係唔係刻意,但係佢嘅作品完全冇提及呢啲大事,只係寫自己親身經歷過嘅嘢。佢都冇同當時嘅文壇有任何交往,同作家圈子完全冇關係。前面講過,佢所有作品都係用匿名發表,讀者都唔知道作者係邊個。而家仲保存落嚟嘅信,大部分都係寫畀佢家姐卡珊德拉嘅。

柯士甸嘅作品被視為英國文學嘅經典之一,備受推崇。由初級課程到各國學術會議嘅深入研究,好多大學都會研究佢嘅作品。而家喺巴斯蓋伊街有個簡·奧斯汀中心,除咗展出各種資料之外,仲會搞研究同推廣活動。

喺你心靈嘅花園種植耐性,雖然種子會好苦,但果實會好甜。」就係佢講過嘅一句說話。

奧斯汀家族嘅紋章

由2016年開始流通嘅10英鎊紙幣上面,就用咗珍·柯士甸嘅肖像[11][12]

著作

[編輯]

長篇小說

[編輯]

短篇小說

[編輯]
  • 蘇珊夫人(Lady Susan
  • 華生家族(The Watsons,未完)
  • 桑迪頓(Sanditon,未完)
    • 都留信夫監譯《桑迪頓 珍・奧斯汀作品集》鷹書房弓プレス 1997年
    • :收錄「伊芙琳・凱瑟琳或者東屋 ・一個小說嘅構思 ・華生家族嘅人・桑迪頓」

習作

[編輯]
  • 《三姊妹》(The Three Sisters
  • 《愛情同友誼》(Love and Freindship
  • 《英國史》(The History of England
  • 《凱薩琳,或者涼亭》(Catharine, or the Bower
  • 《美麗嘅卡桑德拉》(The Beautifull Cassandra
    • 都留信夫監譯《美麗嘅卡桑德拉 珍・奧斯汀早期作品集》鷹書房弓プレス 1996年

作品嘅電影化

[編輯]

柯士甸嘅作品因為好親民,所以一直以來都有好多次被拍成電影同影視作品。

其中以《傲慢同偏見》最多人拍,截至2005年已經有6部電影。近年有2005年祖懷特導演,綺拉・奈特莉主演嘅電影《傲慢與偏見》。5部電視劇系列入面,BBC喺1995年製作,由珍妮花・艾莉哥連・费夫主演嗰版評價非常之高。2001年嘅《BJ單身日記》都有受呢個故事啟發嘅人物出現。仲有好多從《傲慢同偏見》衍生出嚟嘅作品,2009年出版嘅《傲慢與偏見與殭屍》都好受歡迎,2016年仲拍咗套電影。

愛瑪》都拍過5次電影。《理智同感性》喺1995年由李安導演拍成《理性與感性》,愛瑪·湯普遜仲攞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勸導》拍過兩次電視劇,一次電影。《曼斯菲爾德莊園》同《諾桑覺寺》都有拍過電影。2016年仲有凱特·貝琴薩主演嘅短篇作品《蘇珊夫人》,改名做"Love and Friendship"拍成電影。

1980年製作嘅《曼哈頓嘅珍・奧斯汀》就講緊兩間電影公司爭住將佢僅存嘅一部話劇《查爾斯・格蘭迪森爵士》拍成電影嘅故事[13]

以佢為題材嘅電影・劇集

[編輯]

親屬

[編輯]

連出去

[編輯]

作品

[編輯]

作者資料

[編輯]

Fan sites and societies

[編輯]

Miscellaneous

[編輯]
  1. Kirkham (2005), 68–72.
  2. 19世紀的英作家Jane Austen,結婚被偽裝兩次。AFPBB News。2017-3-22。喺2020-7-26搵到 {{cite web}}: Check date values in: |accessdate=|date= (help)
  3. Grundy (2014), 195–197
  4. MacDonagh (1991), 65, 136–137.
  5. 5.0 5.1 Fergus (2005), 3–4
  6. Le Faye (2005), 33
  7. Nokes (1998), 1
  8. Nokes (1998), 1–2; Fergus (2005), 3–4
  9. Nokes (1998), 2–4; Fergus (2005), 3–4; Le Faye (2004), 279
  10. 文壇對奧斯汀嘅評價NHK文字視圖(2017年8月17日)2020年2月20日閱覽
  11. 國10英鎊紙幣用傲同偏見者簡·奧斯汀嘅肖像CNN.co.jp。2013-07-25。喺2015-08-16搵到
  12. 國10英鎊紙幣用作家J·奧斯汀嘅肖像,佢寫過傲同偏見作品AFPBB News。2013-07-25。喺2015-08-16搵到
  13. "Rare Austen manuscript unveiled". BBC新聞. 2004-03-23. 喺2006-04-06搵到.


引用錯誤 <ref> tags exist for a group named "lower-alpha", but no corresponding <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tag wa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