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特班雅明
閱讀設定
華特班雅明 | |
---|---|
姓名原文 | Walter Benjamin |
出生日 | 1892年7月15號 |
出生地 | 柏林 |
死亡日 | 1940年9月26號 (48歲) |
死亡地 | Portbou |
國籍 | 德意志帝國、德意志國 |
母語 | 德文 |
識嘅語言 | 德文 |
母校 | 慕尼黑大學、University of Bern、柏林洪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 |
職業 | 哲學家、作家、翻譯員、essayist、literary critic、社會學者、art critic、literary historian、翻譯員 |
名作 | Theses o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The Origin of German Tragic Drama、One Way Street、The arcades project |
配偶 | Dora Sophie Kellner |
仔女 | Stefan Benjamin |
阿爸 | Emil Benjamin |
兄弟姊妹 | Georg Benjamin、Dora Benjamin |
[改維基數據] | |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年7月15號—1940年9月26號)係德國猶太裔哲學家,主要研究美學、文學評論同歷史唯物主義。
班雅明嘅思想同作品涉及多個領域,包括哲學、文學、藝術同文化批評。佢嘅作品包括《拱廊計畫》(英文:The Arcades Project)、《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英文: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歷史哲學論綱》(英文:Theses o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班雅明嘅思想對於當代文化理論、媒體研究同社會批評有重要影響,佢係被視為後現代主義同批判理論嘅重要先驅之一。
生平
[編輯]班雅明喺1892年7月15日出生於德意志帝國嘅柏林。佢阿爸叫Emil Benjamin。班雅明喺學業上表現優異,佢喺柏林大學學習哲學、德國文學同歷史學。班雅明嘅學術生涯受到馬克思主義同存在主義爾類思想影響,亦都對猶太文化同宗教傳統保好有興趣。班雅明嘅職業生涯包括文學評論、文化評論、翻譯同教學幾個領域。佢嘅作品經常帶有詩意同象徵性風格,重結合哲學、文學同藝術思考。由於納粹黨喺德國嘅崛起,班雅明喺1933年流亡到法國,佢喺嗰處繼續佢嘅著作同研究。好可惜,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嘅政治局勢,佢喺1940年9月26日喺法國圖魯茲自殺身亡。
影響
[編輯]以下是一些關於他的思想對後現代主義和批判理論的影響的要點:
- 影像和媒體:班雅明嘅著作《藝術作為社會性》入面探討咗技術媒介對藝術嘅影響。佢關注影像嘅再製性同大眾傳播嘅影響,重提出咗「技術媒介嘅解放」嘅概念,認為藝術嘅再製能夠解放佢哋喺傳統藝術價值觀念入面脫離出來。
- 歷史觀同記憶:班雅明嘅思想對歷史觀念同記憶研究有重要影響。佢提出咗「歷史觀念」嘅概念,強調歷史嘅斷裂同破碎性,重關注被遺忘嘅過去同被壓抑嘅記憶。咁對於後現代主義嘅歷史觀同對過去嘅重新詮釋有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