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
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喺Wikidata改呢個
位處政區中西區香港 喺Wikidata改呢個
地點必列者士街上環 喺Wikidata改呢個
地址No. 51 Bridges Street, Sheung Wan 喺Wikidata改呢個
遺產名香港法定古蹟一覽 喺Wikidata改呢個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嘅位置
Map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向樓梯街嘅外牆上有「青年會」三字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又叫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央會所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街會所(英文:Chinese YMCA of Hong Kong Bridges Street Centre),係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舊日嘅總部,喺香港上環必列者士街51號,而家會所服務有「必愛之家宿舍」、「必愛之家庇護工場」同以康體服務為主導嘅青少年服務。建築物喺1981年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並喺2009年12月18號改評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編輯]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係由芝加哥YMCA會員起嘅,設計師Stattck and Hussey亦係嚟自芝加哥。會所喺1918年由施勳護督(Hon.Claud Severn, C.M.G.)主持啟用,成為當時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總部,亦係香港第一個市民會堂同體育場館,會所裏面擁有當時最先進嘅康體設施,包括香港第一個室內泳池,以及設有懸空嘅室內鑊形跑道。會所高六層,用紅磚起成,融合中西建築風格,並受到芝加哥建築學派所影響,喺香港相當罕見。

1927年2月18號同19號,中國作家魯迅曾經喺會所禮堂裏面演講,主題係《無聲的中國》同《老調子已經唱完》。

1937年之後,會所被徵用做防空救護隊半山區A段總站,以收容超過一千名難民。香港日治時期,會所被日本當局嘅文教課徵用做日語德語學校。香港重光之後,會所恢復做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總部。

1966年,隨住喺九龍油麻地窩打老道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九龍會所完成重建,總部搬到嗰處,後來由於嚴重性飽和而被拆咗重起,原址仍保留做青年中心。之後,上層空間改做智障人士庇護工場同宿舍,外來人士冇得再入裏面參觀。

奠基石同捐款人士嘅名牌等歷史文物,而家仍保留喺會所嘅正門入口大堂牆上面。

出面網頁[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