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孫權

頁面內容唔支援其他語言。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甄字讀音:一啲討論成果[編輯]

現時粵語嘅「甄」讀成 jan1 其實係好古怪嘅,因爲照計應該係讀 zan1(普通話讀zhēn,越南文讀chân,都係讀爲真;韓文讀견,係讀爲堅;日文讀しん係讀真,讀けん係讀堅)。一年前我搦去問人,但問唔出結果,今日攞入語言學羣組度討論,最後我哋得出結論係讀錯字。大概就係古人眼花,將甄字當咗湮字之類,又或者係望住聲符讀半邊,讀成噉嘅樣。大概係因爲甄氏嘅分佈偏北,郡望喺中山無極(如今石家莊一帶),粵地甄姓少,作爲詞,諸如甄別,用嘅頻次唔高,對於粵地就係隻生僻字,於是唔流通嘅字就讀半邊,原本該讀真,而訛成同因同音。

關於眼花認錯字,古人比較常見。比如佛教嘅護法韋陀,來源自印度教嘅室建陀(skanda;濕婆同雪山女神嘅大仔),簡稱建陀,但抄經時寫錯字,寫成韋陀,然後喺漢傳佛教就將錯就錯。粵語裏頭嘅讀錯音然後流傳嘅例子亦有,比如「瓣」字本該讀 baan6,但讀成 faan5;「埠」本該讀 bou6,但讀成 fau6,呢啲字喺古音唔係三等字,所以佢哋唔係輕脣字。其中「埠」係讀咗「阜」呢個半邊音,呢個現象亦出現喺外地,比如天津地名宜興埠,埠當地讀fu;又比如江蘇阜寧,本來係埠寧。一個更典型嘅例子係「芡實」(him3 sat6)因爲眼花而讀成「茨實」(ci4 sat6),前者其實係「打芡」(daa2 him3)嘅字。但日積月久,「茨實」已經內化成粵語特別詞彙,我就同群中朋友笑稱係「DNA複製出錯導致基因突變」。

導致噉樣嘅情況,我估同廣東嘅歷史進程有關。唔似得南便嘅越南及早分家稱帝、大興科舉,廣東人唔多好做官,鍾意做生意,自然亦唔多歡喜讀書,而嶺南又係天高皇帝遠嘅地方,身爲漢語同其他漢話唔易互通有無,因而語言喺民間之中容易產生「字音突變」。而廣東文教確實同北方比,唔係發達嗰隻。以下段話唔好聽,但係事實:南漢自詡中原正統,來求婚聯姻嘅大長和國,雖然係白子而非漢人,本來畀人認爲係雲貴高原上嘅蠻夷,只係長期崇拜漢文化,但兩國一鬥詩文,使者水平仲叻過南漢君臣,一時令朝廷尷尬無比,唯有應承嫁公主過去;直到今日,廣東依然如同南漢時噉,經濟一流,而教育短板(雖則經已進步過嗰時多多聲)。當然啦,今時廣東文教唔及北方,有好多原因,比如定中南大區時將資源傾斜晒畀武漢,係其中一個當代體制因素。

另外一樣嘢:「甄」字本音係 gin1。都知《紅樓夢》中嘅「甄士隱,賈雨村」係官話隱射嘅「真事隱,假語存」,而我哋廣東人讀「jan1 si6 jan2, gaa2 jyu5 cyun1」,就覺得「甄」字令人尷尬,但就不妨讀成「gin1 si6 jan2, gaa2 jyu5 cyun1」,所謂「堅定流」「堅嘢」,係「堅嘢收埋,假話留低」。惗到「甄」本身有「審查、鑑定」嘅意思,話唔埋係甄字讀堅音喺口語中嘅意外遺傳,畢竟「件事係咪真㗎」等同於「件事係咪堅㗎」,可能因此當初甄字避諱改音就噉樣改「堅」音爲「真」音。當然,只係我哋假設啫,唔敢包係。--S7w4j9 (傾偈) 2019年10月20號 (日) 11:21 (UTC)[回覆]

對外連結有變 (2019年12月)[編輯]

各位編輯仝人:

我啱啱救返孫權上面嘅 1 個對外連結。麻煩檢查下我改嘅嘢。有咩查詢,或者想隻機械人唔理啲外連,或者想隻機械人成版唔好掂,請睇呢版簡明嘅問答頁。我改咗呢啲外連:

如果隻機械人有錯,請睇問答頁嘅指示。

唔該晒!—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9年12月17號 (二) 03:33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