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掌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熊掌
亞洲黑熊
棕熊

熊掌,舊時珍貴食材,甚至補品。熊掌亦寫熊蹯。現今熊大為減少,受保護,唔畀食。至出名孟子嗰句魚與熊掌,至少周時已成為名菜。大清列做八珍之一。一般話周八珍,查實後人改寫,原本無。

傳統上指亞洲黑熊棕熊。楚國已經有記載,可見周嗰陣,華中有熊。大清就東北白頭山,尤其吉林東部。左前掌至頂級。

煮法[編輯]

煮要做十日,功夫好多[1][2]。首先,用暖水洗,再用滾水浸。再三日三夜用流水浸到表皮[3]。之後用酒醋蒸五日五夜[1]。等到無晒就去骨。再薄切。跟住就,用埋雞汁,幾個鐘後,加調味,咁就煮好[1]

記載[編輯]

熊掌記載好古老,史上亦有佢意義。

楚王[編輯]

春秋時,楚成王熊惲,想立王子熊職,廢王子熊商臣。商臣同潘崇作反,圍王。王臨死都想食熊掌,唔畀,王就吊頸死。故仔記喺左傳。

春秋左傳文公元年

冬、十月、以宮甲圍成王、王請食熊蹯而死、弗聽。丁未、王縊。謚之曰靈、不瞑。曰成、乃瞑。穆王立、以其為大子之室與潘崇、使為大師、且掌環列之尹。

史記楚世家都有同樣記載。

王充衡論死僞都有提。

楚成王廢太子商臣、欲立王子職。商臣聞之、以宮甲圍王。王請食熊蹯而死、弗聽。

大明大清經三人編改,寫成小說東周列國志,加鹽加醋,潘講崇怕王借等熊掌班救兵,就話熊掌難熟,要王自殺。

成王曰、孤方命庖人治熊掌、俟其熟而食之、雖死不恨。潘崇厲聲曰、熊掌難熟、王欲延時刻、以待外救乎。請王自便、勿俟臣動手。

其他[編輯]

戰國時,孟子同告子講,熊掌先過,用來比喻先過。孟子告子章句十。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牧乘有賦叫七發,講個故仔,吳客點引導楚太子,遠離貪慾享樂,改學聖人辯士之言。當中有一則講食講熊掌。

熊蹯之臑、勺藥之醬。

徐幹七喻,由北堂書鈔錄入卷一百四十二酒食部。

賓曰、大宛之犧、三江之魚、雲鶬水鵠、熊蹯豹胎。

王粲七釋,由北堂書鈔錄入卷一百四十二酒食部。

霜熊之掌、文鹿之茸。

孔煒七引,由北堂書鈔錄入卷一百四十二酒食部。

龍脅之肪、鳯趾之䈥、麕髓鹿腸、鵠告麒䏖、秋熊柔蹯、文豹⿰⺼邕胎。

三國曹植又有名都篇,講有錢子弟生活,就提及炙熊掌。

膾鯉雋胎鰕、炮鱉炙熊蹯

另一篇樂府,由北堂書鈔錄入卷一百四十二酒食部。

魴腴羆掌、豹胎黿腸。

傳巽七誨,由北堂書鈔錄入卷一百四十二酒食部。

豹胎熊膰、肥濡晞沐。飛鷃伏鶉、雙雞合熟。

西晉張協七命,由文選錄入卷三十五。

封熊之蹯、翰音之跖、䴏髀猩脣、髦殘象白。

傅玄七謨,由北堂書鈔錄入卷一百四十二酒食部。

爚鳯凰之胎、煿飛龍之肝、五黃千品桂蠧、熊蹯不可勝原。

大宋陸佃埤雅卷三釋獸講熊,話佢美味喺熊掌。

熊似豕、堅中山居、冬蟄。當心有白脂如玉、味甚美、俗呼熊白、其膽春在首、夏在腹、秋在左足、冬在右足。好舉木而引氣、謂之熊經。莊子所謂熊經、鳥伸是也。冬蟄不食、飢則自舐其掌、故其美在掌。

陸游有詩東窗偶書兩首,第二首詩有提熊掌,借孟子魚與熊掌典故。

萬事何曾有速淹、熊蹯魚腹自難兼。

大明張九韶羣書拾唾卷十動植食物記八珍,講到熊掌。

八珍。淳熬、淳毋、炮豚、炮牂、擣珍、漬、熬、肝膋。後世八珍則曰龍肝凰髓、兔胎、鯉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

大清趙翼食田雞戲作一詩之中,講到熊掌。

由来雋味在翹肖、何用猩唇貛炙熊蹯胹。

陳元龍格致鏡原一書都有提,講八珍時話後人改到好侈,改成熊掌。

按禮所謂八珍者、淳熬淳母炮豚擣珍漬熬糝肝膋炮牂、蓋八法也。其品則牛羊麋鹿麕豕狗、皆所以養老者也。後世則侈云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鶚炙腥唇熊掌酥酪蟬。

現今[編輯]

近年要入手食用熊掌好難,點煮法都失傳。之不過,偷獵走私仍然好嚴重[4][5][6]

[編輯]

  1. 1.0 1.1 1.2 佐藤垢石 (1993). . p. 78. {{cite book}}: Text "和書" ignored (help)
  2. . 喺2019/11/01搵到. {{cite web}}: Check date values in: |access-date= (help); Text "和書" ignored (help)
  3. 佐藤垢石 (1993). . p. 77. {{cite book}}: Text "和書" ignored (help)
  4. 西森林公安繳獲853只走私穿山甲22只熊掌 (簡體中文). 広西新聞网-南国早報-新浪网. 2006-08-02. 喺2009-06-08搵到.
  5. 外四名男子走私35只熊掌獲刑 (簡體中文). 中国広播网-新浪网. 2007-10-19. 喺2009-06-08搵到.
  6. 西警方従廢紙車中査出173只熊掌 (簡體中文). 中国広播网-新浪网. 2009-06-08. 喺2009-06-08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