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IP地址唔係人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呢版係篇論文;唔同政策同指引,佢只反映一啲編者嘅意見。若有需要,更新佢,又或者響討論版度傾。


「IP用戶」,或者叫做「未開戶用戶」,係指嗰啲編輯維基百科,但係無註冊到用戶名嘅用戶。喺編輯記錄裡面,伊啲用戶會被系統用佢等所在嘅IP地址來代替。雖然IP用戶對維基百科作出嘅貢獻無可非議,但係IP地址畢竟唔係用戶名,而且同用戶名相比,IP地址更加容易共用,但係維基百科嘅政策就係「用戶名唔准共用」。因此,IP地址同用戶名無得絕對平等,亦都好合情理。

喺2004到2007年之間,英文維基百科嘅統計數據顯示:一方面,IP用戶嘅編輯有八成都係有建設性嘅;另一方面,平均每10次破壞都有8次係IP用戶搞事。從2013年開始,粵語維基百科有記錄嘅破壞同搞搞震入面,10次有9次都係IP用戶搞事[1]。除此之外,由於共用IP地址係好容易嘅事,所以同用戶名相比,IP地址被人用作分身嘅機會更高,亦都更難追蹤。正係因為咁,維基百科嘅政策,先至會唔准IP用戶申請做管理員或者事務員,或者投票選管理員或者事務員,或者編輯被人保護咗嘅文章。

  1. 粵語維基百科刪除日誌

用戶唔係數字[編輯]

IP地址同郵政地址最大嘅區別就係:郵政地址係好難改嘅,例如廣州清平飯店嘅地址「荔灣區清平路171號」唔會突然變成「越秀區清倉路717號」;但係由於《互聯網協議版本4》(IPv4)能夠提供嘅地址實在太有限,亦都由於網絡服務供應商處置IP地址嘅手法有所唔同,IP地址係周不時都會變嘅——一個IP地址今日係被一個越秀區用戶用咗、旦日就可能係被一個花都區嘅用戶用咗。就算係相對穩定嘅大集團自設服務器,都有可能由於換服務供應商而改用新IP地址。咁樣一來,要根據一個IP地址來追蹤一個IP用戶長時間嘅貢獻,就變得幾乎無可能。

相對而言,註冊用戶名更加可靠,係因為維基百科嘅政策規定「唔准共用用戶名」同埋「一個人除非特殊情況,否則唔准有多過一個用戶名」,如果唔係就會被判極刑;而同一個IP地址,一年可能被唔知幾多個人用過。咁係因為IP地址唔係同任何人一一對應嘅,而係基本上焉個想用就可以拿來用嘅。

IP地址嘅可靠性[編輯]

移動/動態IP地址[編輯]

為咗應對今日移動上網嘅龐大需求,好多服務供應商都會事先預留好多個IP地址,到有用戶需要用移動裝置上網嘅時候,再分配一個IP地址畀佢。伊個IP地址祇能夠表明今次連接嘅位置,用完之後就會被服務供應商收返,再分配畀下一個用戶。咁樣一來,一個匿名用戶就可以喺一個鐘頭之內,獲得12個唔同嘅IP地址,用每個IP地址來編輯一下維基百科,個編輯紀錄就會顯示12個唔同嘅IP地址來過維基百科做編輯。另外,出於供貨問題,有啲服務供應商會「有咁啱得咁巧」買到睇起身來自唔同地方嘅IP地址,咁樣,一個來自天津匿名用戶用移動裝置上網,隨時可能被人分配到一個睇起身來自湖北嘅IP地址。

持續性[編輯]

要跟蹤一個匿名用戶嘅長期編輯紀錄,係幾乎無可能嘅。因為換一個服務供應商,簽一份新合約,就會得到一個全新嘅IP地址,之前嗰個IP地址就再用唔到,而用之前嗰個IP地址作出嘅評論亦再都修改唔到——技術上係改到,但係改咗之後又點證明兩個IP地址其實係同一個人呢?簡單嘅編輯就話問題唔大,但係如果一場爭論要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先至有結果嘅話,咁其他用戶要高搞清楚焉個打焉個就好困難——點證明兩個IP地址其實係同一個人呢?如果後來有另一個匿名用戶被人分配到你以前用開嘅IP地址,然後掉返轉頭來指責你呃秤,重話佢先至係真身,咁你就跳落珠江都洗唔清嘞。

睇埋[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