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世界人權宣言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世界人權宣言

世界人權宣言》係聯合國大會1948年12月10號通過嘅一份宣言,目的係維護人類嘅基本權利

呢份關於人權歷史公民權利歷史嘅重要文獻,《世界人權宣言》有30條文章,講清楚每個人嘅「基本權利同自由」,並且肯定咗呢啲權利係天生具備、不可剝奪,對所有人都適用。呢份宣言係以「全世界人民同國家共同奮鬥嘅標準」嚟通過,要求各國承認所有人都係「生而自由,喺尊嚴同權利上平等」,唔理佢嘅「國籍、居住地、性別、民族或種族背景、膚色、宗教、語言或者其他身份」。[1]

《世界人權宣言》普遍被視為里程碑式嘅文獻,因為佢用咗普世嘅語言,冇特別指向某種文化、政治體制或者宗教。[2][3] 呢份宣言直接啟發咗國際人權法嘅發展,亦係制定國際人權憲章嘅第一步。憲章喺1966年完成,1976年正式生效。雖然《世界人權宣言》係非具法律約束力嘅決議,但佢嘅內容已經被細化,納入咗之後嘅國際條約、地區性人權文件同各國嘅憲法同法律之中。[4][5][6]

聯合國嘅193個會員國全部至少批准過九份受《世界人權宣言》影響嘅具約束力條約其中之一,大部分國家仲批咗四份或者更多。雖然普遍認為宣言本身冇法律約束力,同埋唔屬於國際習慣法,但好多國家同意其中好多條款係習慣法嘅一部分。[7][8] 不過,某啲國家法院對佢嘅法律效力態度比較保守。[9][10] 即使如此,《世界人權宣言》喺全球同國家層面對法律、政治同社會發展都產生咗好大影響,亦因為佢已經畀人翻譯成530種語言而凸顯咗佢嘅重要性。[11]

批評

[編輯]

喺起草《世界人權宣言》嗰陣,蘇聯批評宣言冇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嘅立場,足夠咁強調社會權利優先於個人同群體權利,或者正面權利優先於負面權利嘅重要性。[12]

想知多啲:[[:《伊斯蘭人權宣言》]]
伊斯蘭教按國家分佈圖

大部分穆斯林為主嘅國家喺1948年係聯合國成員嘅時候都有簽署宣言,包括阿富汗王國埃及王國伊拉克王國巴列維時期嘅伊朗第一次敘利亞共和國;另外,雖然土耳其共和國擁有壓倒性嘅穆斯林人口,但係佢係一個官方世俗嘅政府,亦都投咗贊成票。[13] 沙特阿拉伯係唯一喺穆斯林國家之中對宣言棄權嘅國家,理由係宣言違反咗伊斯蘭教法(「沙里亞」)。[14][15]

巴基斯坦作為一個伊斯蘭國,簽咗呢份宣言,並且批評咗沙特嘅立場,[16] 強烈支持將宗教自由納入為《世界人權宣言》嘅基本人權之一。[17]Template:Fcn

另外,有啲穆斯林外交官其後仲協助起草咗其他聯合國人權條約。例如,伊拉克駐聯合國代表Bedia Afnan堅持使用承認性別平等嘅措辭,最終令《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同《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ICESCR)嘅第三條得以成立,呢兩條約同UDHR一齊構成咗《國際人權憲章》。巴基斯坦外交官Shaista Suhrawardy Ikramullah喺宣言嘅草案中,特別喺婦女權利方面發揮咗作用,並且參與咗1951年《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嘅起草工作。[17]

1982年,伊朗嘅駐聯合國外交官,代表該國新建立嘅伊斯蘭共和國,表明該宣言係「基於猶太基督教傳統嘅世俗主義理解」,對穆斯林嚟講若要實施,必定同伊斯蘭教法發生衝突。[18]

2000年6月30號,伊斯蘭合作組織嘅成員國(即大多數穆斯林國家)[未記出處或冇根據]正式通過支持《伊斯蘭人權宣言》嘅決議,[14][19] 呢份文件話畀人哋知,人有「依照伊斯蘭教法過尊嚴生活嘅自由同權利」,唔可以因為「種族、膚色、語言、性別、宗教信仰、政治立場、社會地位或者其他考慮」受到歧視。《伊斯蘭人權宣言》被廣泛認為係對《世界人權宣言》嘅回應,雖然採用相似嘅普遍語言,但係全部內容都基於伊斯蘭法學(「菲克」)。[20]

教授T. Jeremy Gunn喺摩洛哥拉巴特國際大學指出:

阿拉伯國家聯盟(阿拉伯聯盟)嘅22個成員——所有成員都係伊斯蘭合作組織嘅成員,亦都係穆斯林佔多數——喺開羅建立咗佢哋自己嘅人權工具同機構,與國際人權機制區分開嚟。儘管「阿拉伯」係指民族性同「穆斯林」係指宗教信仰,所有阿拉伯多數國家都係穆斯林多數國家,但反之唔一定成立。事實上,大部分穆斯林多數國家並唔係阿拉伯國家。長期以嚟,穆斯林多數阿拉伯世界喺人權方面表現特別差。根據2009年阿拉伯人類發展報告,阿拉伯國家似乎滿足於簽署某啲國際人權條約,但唔願意承認國際機制喺落實人權方面嘅作用。

「拒絕殺戮嘅權利」

[編輯]

好似國際特赦組織噉嘅團體[21]同埋國際反戰者聯盟[22],加埋曾任聯合國副秘書長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嘅尚·麥克布里德Seán MacBride[23],都提倡將「拒絕殺戮嘅權利」加入《世界人權宣言》。

國際反戰者聯盟指出,對良心拒服兵役者Conscientious objector)嘅權利主要係源於《世界人權宣言》第18條,呢條保障咗思想、良心同宗教自由嘅權利。[22] 聯合國喺某啲範疇上都有嘗試令呢個權利更加清晰,人權理事會多次重申,第18條保障「每個人有權以思想、良心同宗教自由行使拒服兵役嘅權利,呢個係合法嘅權利行使」。[24][25]

美國人類學協會喺《世界人權宣言》起草過程中批評過,認為佢定義普世權利反映咗一種西方文化嘅視角,對非西方國家唔公平。協會仲指出,西方過去搞殖民主義傳教主義,令佢哋成為其他地區嘅道德代表係有問題嘅。協會提出咗三點建議,底層意思係文化相對主義: 1. 個體通過佢嘅文化發展人格,所以尊重個體差異等於尊重文化差異。 2. 尊重文化之間嘅差異係因為一個科學事實:未有一種定性評估文化嘅技術被發現。 3. 標準同價值觀係基於佢哋來源嘅文化,相信一種文化嘅信仰或道德準則衍生嘅原則,必然削弱《世界人權宣言》對全人類嘅適用性。[26]

喺籌備1993年舉行嘅世界人權會議期間,幾個亞洲國家嘅部長通過咗《曼谷宣言》。呢份宣言重申佢哋對聯合國憲章同《世界人權宣言》嘅承諾,表示人權係相互依賴、不可分割嘅,並強調人權嘅普遍性、客觀性同非選擇性嘅必要性。不過,佢哋亦提倡主權同不干涉原則,呼籲更加重視經濟、社會同文化權利,特別係通過建立簽署方之間嘅國際合作指導方針,確保經濟發展嘅權利。《曼谷宣言》被視為亞洲價值觀對人權普遍主義嘅重要表達,對其提出咗延伸性嘅批評。[27]

疏仕

[編輯]
  1. UDHR Booklet,第2條。
  2.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英文). Amnesty International. 喺2020年8月20日搵到.
  3. Akkad, Dania (2012年12月10日). "Human Rights: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vs The Cairo Declaration". Middle East Centr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喺2020年8月20日搵到.
  4.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under Universal International Law". United Nations. 喺2021年6月25日搵到.
  5. "Declaration on Human Rights Defenders".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喺2021年6月25日搵到.
  6. "70 Years of Impact: Insights on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United Nations Foundation. 2018年12月5日. 喺2021年6月25日搵到.
  7. Henry J Steiner 同 Philip Alston,《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in Context: Law, Politics, Morals》(第二版),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
  8. Hurst Hannum([[:eu:{{{3}}}|巴斯克文版]]),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in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aw》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20年1月3號,.,第145頁。
  9. Posner, Eric (2014年12月4日). "The case against human rights". The Guardian (英國英文). ISSN 0261-3077. 喺2020年1月22日搵到.
  10. 《Sosa v. Alvarez-Machain》,542 U.S. 692, 734 (2004)。
  11.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Main".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12. 盧基娜安娜 (2017)。聯同界人權宣言SSRN電子期刊。Elsevier。doi:10.2139/ssrn.2952292ISSN 1556-5068。馬克斯普朗克歐洲法律歷史研究所研究報告系列 No. 2017-01。
  13.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Turkey: 土耳其外交部. 喺2015年10月30號搵到.
  14. 14.0 14.1 Gunn, T. Jeremy (2020年夏)。Audi, Robert (編)。權有冇世俗、個人主義同反伊斯蘭偏見?DaedalusMIT Press for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149 (3): 148–169。doi:10.1162/daed_a_01809ISSN 1548-6192JSTOR 48590946OCLC 1565785
  15. Abiad, Nisrine (2008)。里亞、穆斯林國家同國際人權條約義務:比較研究。BIICL。頁 60–65ISBN 978-1905221417
  16. Price 1999, p. 163
  17. 17.0 17.1 Hashemi, Nader and Qureshi, Emran. "人權". 喺《牛津伊斯蘭世界百科全書》。牛津伊斯蘭研究在線。
  18. Littman, D (1999年2月至3月)。世人權與伊斯蘭人權Midstream原著喺2006年5月1日歸檔。 {{cite news}}: Check date values in: |date= (help)
  19. "Resolution No 60/27-P". 伊斯蘭合作組織. 2000年6月27號. 原著喺2007年10月12號歸檔. 喺2011年6月2號搵到.
  20. Brems, E (2001). 《伊斯蘭人權宣言》。人權:普遍性與多樣性:國際人權研究系列第66卷。Martinus Nijhoff. pp. 241–284. ISBN 9041116184.
  21. 「Out of the margins: the right to conscientious objection to military service in Europe: An announcement of Amnesty International's forthcoming campaign and briefing for the 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1997年3月31號。國際特赦組織。
  22. 22.0 22.1 「A Conscientious Objector's Guide to the UN Human Rights System」,第一、二、三部分,國際法對拒服兵役者嘅背景資料,同承認拒服兵役權利嘅標準,國際反戰者聯盟。
  23. Seán MacBride「The Imperatives of Survival」,諾貝爾講座,1974年12月12號,諾貝爾基金會——諾貝爾基金會官方網站。喺1971–1980年和平講座
  24. "Conscientious objection to military service".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 喺2020年8月20號搵到.
  25. "Human Rights Documents".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 喺2020年8月20號搵到.
  26. "Statement on Human Rights" (PDF). 芝加哥大學. 原著 (PDF)喺2020年3月22號歸檔. 喺2015年10月30號搵到.
  27. "Final Declaration of the Regional Meeting For Asia Of The World Conference On Human Rights".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 原著喺2004年11月24號歸檔. 喺2012年7月7號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