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
閱讀設定
傷寒論,醫書來,漢時張仲景所寫,書秉承黃帝內經,有藥方,為後世醫師所推崇。連埋張仲景另一本金匱要畧,就合稱傷寒雜病論[1]。傷寒論有佢理論體系,而金匱要畧就無,睇來好雜。兩者有時合,有時分。傷寒論按當時書籍寫寫喺竹簡上,原本已失,至今流傳版本好多,都係大唐大宋重新收集輯成,以抄寫紙本,印行紙本散播,喺東亞流傳演化。
日本較注重傷寒論,有做成藥。而中國會睇埋溫熱論,有時兩邊體系會衝撞。不過一切都睇臨牀實證。
傷寒論指一切病,無論病於寒濕熱溫,都本由寒邪引致,故此有寫傷於寒,亦即書名來由。佢將病分成六段,風邪由表入裏,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深入裏時,去到尾好難救,會寫到非生即死情況。病名取自經名。
傷寒論藥方,推斷為張仲景之前就有。張仲景生喺漢末,兩漢已有相當多經驗。而傷寒論再經佢手重新整理。藥方至今仍然用緊。當中至常見有桂枝湯,再加減藥材而治其他病。不過就算有成藥,對比原藥方,分量過輕。
西醫有啲病名借用咗傷寒論,然而實際同理論原意有分別,甚至好唔同。例如傷寒,例如中風。咁讀時要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