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圍魏救趙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圍魏救趙三十六計入面嘅第2個計策,歸類入勝戰計,內容係先退到敵人虛弱嘅後方,再襯敵方精銳部隊攻打另一敵人時,趁機會打敵方。

原文

[編輯]

圍魏救趙係兵法「三十六計」嘅第二計,原文係「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1]

  • 「共敵不如分敵」嘅意思係:與其進攻敵人兵力集中嘅地方,不如先諗辦法分散敵人嘅兵力,然後再進攻佢哋。
  • 「敵陽不如敵陰」嘅意思係:與其進攻敵人剛陽嘅地方,不如進攻敵人陰弱嘅地方。

故事

[編輯]

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衛國,想迫衛國屈服,衛國原來係魏國嘅屬國,被迫依附趙國,魏惠王知道之後好嬲,決定派龐涓去討伐趙國。唔夠一年嘅時間,龐涓就攻打到趙國嘅國都邯鄲。趙國嘅國君趙成侯,一面固守邯鄲,一面派人去齊國(趙國同齊國係結咗盟嘅)求救。齊威王於是叫田忌做主將,孫臏做軍師,率兵去解救趙國。

孫臏認為大軍到咗齊魏邊境嘅時候,魏軍好可能已經攻入咗邯鄲。孫臏諗到一個計仔,佢認為魏軍依家打緊趙國,精銳部隊一定會傾巢而出,國內只會得番啲老弱殘兵,所以佢建議田忌,不如「擊其虛處」,只要派出輕裝部隊直奔魏國嘅首都大梁,占據險要嘅軍事要塞,魏國被人揸住要害,一定會班師回朝,解救自己受到嘅威脅。田忌聽咗孫臏嘅建議,叫唔識打仗嘅齊城、高唐,假裝攻打襄陵(魏國嘅軍事要地),而真正識打仗嘅軍隊,就繞道去打大梁。

果然,魏軍知道咗大梁俾齊國圍困之後,急急腳班師回朝。呢個時候,田忌將兵馬埋伏喺魏軍必經之路桂陵,魏軍途經桂陵嘅時候就同齊軍撞到正。兩軍打起嚟,齊軍先係假裝打輸咗要走佬,魏軍唔敢追。龐涓嚟到之後,發現齊軍「戰敗」,但係自己嘅前鋒無追住佢哋打,於是帶兵匆匆追趕。結果魏軍俾齊軍重重包圍,喺桂陵大敗,趙國嘅威脅解決咗。


呢個就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嘅策略。

  1. 十六計/勝戰計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zh.wikisource.org (中文)。喺2024-09-04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