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白鼬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白鼬

(學名:**Mustela erminea**),又叫**掃雪鼬**或者**短尾鼬**,係鼬科鼬屬嘅小型食肉動物,主要分佈喺北半球嘅溫帶同寒帶地區,包括歐洲、亞洲、北美洲同北極圈部分區域。以下係關於白鼬嘅詳細介紹:

---

**特徵同外觀**  

1. **體型**:身長約17~35厘米(唔計尾巴),尾巴長5~12厘米,雄性比雌性大啲。  

2. **毛色**:  

   - **夏天**:背部棕褐色,腹部白色,尾尖黑色(最易認嘅特徵)。  

   - **冬天**:喺寒冷地區(例如西伯利亞、加拿大),毛色會變全白(得返尾尖係黑色),咁樣可以喺雪地隱藏自己,所以又叫「雪鼬」。  

3. **其他特徵**:身體修長,腳短,動作敏捷,牙齒鋒利,適合捕獵。

---

**棲息地同習性**  

- **棲息地**:草地、森林、農田、沼澤,甚至人類居住區附近,適應力好強。  

- **食性**:主要食小型齧齒類(例如田鼠、旅鼠),亦會捉雀仔、青蛙、昆蟲,有時仲會食生果。  

- **行為**:  

  - 獨居,日頭同夜晚都會活動,但黃昏同清晨最活躍。  

  - 識爬樹同游水,通常會霸佔其他動物嘅廢棄洞穴嚟住。  

  - 遇到危險時會放出臭液嚇走敵人。

---

### **繁殖同壽命**  

- **繁殖期**:春天交配,但有「延遲着床」現象(受精卵遲啲先發育),幼崽通常喺第二年春天出世。  

- **每胎產仔**:4~12隻,幼崽6個星期大斷奶,3~4個月大就獨立。  

- **壽命**:野外平均1~2年(因為有天敵),人工飼養可以活到7年。

---

### **特別生態角色**  

1. **變色嘅秘密**:冬天變白唔係因為凍,而係受日照時間影響(光周期現象)。  

2. **捕獵技巧**:白鼬會跳「蛇舞」(扭動身體)迷惑獵物,然後突襲。  

3. **文化象徵**:歐洲人曾經覺得白鼬冬天嘅白毛好高貴,用嚟做皇室袍嘅鑲邊。

---

### **保護現狀**  

- **IUCN評級**:無危(LC),整體數量穩定。  

- **威脅**:棲息地減少、農藥影響食物來源,部分地區曾經因為皮毛而獵殺(而家少咗)。  

- **天敵**:猛禽、狐狸、家貓等。

---

**冷知識**  

- 白鼬嘅拉丁名「erminea」係嚟自佢冬天嘅貴價毛皮。  

- 新西蘭曾經引入白鼬嚟控制兔仔數量,結果反而威脅咗本土雀鳥,變成入侵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