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略安撫使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經略安撫使,又叫做「安撫使」、「經略使」、「安撫大使」、「宣慰安撫使」、「宣慰使」、「宣撫使」等,名唔同但係做既嘢都一樣,係朝廷派去唔同地方,巡視同埋處理地方事務既官員,後嚟呢個位多數係高級軍官做。

「安撫大使」最早係喺隋朝,當時「安撫大使」係由行軍主帥兼職做,例如楊素就曾經坐過呢個位。喺唐朝,開始既時候,「安撫使」變咗係臨時派去各個道,負責處理事務既大臣。去到唐朝中期,呢個位取消咗。晚唐就變成喺戰爭或者天災既時候,朝廷派大臣巡視既官員,叫做「宣慰安撫使」或者「宣撫使」。

宋朝係用中央集權制,為咗避免藩鎮割據,地方上既「節度使」、「觀察使」都只係虛銜,實際工作係由直屬中央既「知州」做,但係「知州」管轄既範圍好細,不可以處理比較大既區域事務,呢啲嘢只係喺必要既時候,由「朝廷命官」做「安撫使」去管理較大區域既事務,例如宋真宗既時候,曾經派王欽若(當時既翰林學士)去做四川「安撫使」。

北宋偶然亦都會派樞密院大臣或者政事堂大臣去地方出巡,做啲掌撫綏邊境、安撫百姓同埋統護將帥、督視軍旅等既事,呢啲官員叫做「宣慰使」,後來演變成為戰爭時期,管轄一路或者幾路軍隊既統帥,叫做「帥司」。

南宋初期,每個路都設有「安撫使司」呢個位,但係廣東、廣西兩路既叫法唔同,仍舊喺「安撫」前面加返「經略」二個字,呢個位通常係由每個路既最重要嗰個州府既長官兼任,負責軍事同埋民事既工作。如果嗰個州府既長官係二品以上,就叫做「安撫大使」。

之後既朝代,大多經略安撫使都係統管軍民。明朝只叫「經略」,唔叫「經略使」,官階比總督略為高啲。清朝既「經略大臣」係封疆將帥裏面既最高級官員,官階一般係正二品或從一品。

民初,設有「宣撫使」同埋「經略使」。國民政府就設有「宣撫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