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耜
閱讀設定
耒耜(粵語拼音:leoi6 zi6)係用嚟挖泥、翻土嘅農具。「耒」(粵語讀音:淚)係指農具嘅「柄」,「耜」(粵語讀音:字)係指農具嘅「刃」[1]。喺《孟子.滕文公上》:「……陳良之徒陳相與其弟辛,負耒耜而自宋之滕……」[1][2],意思係「……陳良嘅徒弟陳相同埋細佬陳辛,帶住農具從宋國嚟到滕國……」,文章嗰度講嘅「耒耜」,就係「農具」。
中國神話傳說嗰度話,耒耜喺神農氏發明嘅一種簡單嘅挖泥、翻土嘅農具。《易經·繫辭》提及「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3],意思係「伏羲死咗之後,神農氏興起,神農氏斬斷木頭做成耜(農具嘅刃),烤彎木頭做成耒(農具嘅柄),將耒耜(農具)嘅用法教俾天下嘅平民百姓。」《禮含文嘉》亦都提及,神農「……始作耒耜,教民耕種……」[4],意思係神農氏「……先係整咗啲農具,然後教人點耕田、種植……」。
有種講法係:
耒係一支尖頭嘅木棍,加上一段短嘅橫樑,用嘅時候將尖頭插入泥裏面,然後用腳踩橫樑,令到木棍深入啲泥嗰度,然後用力將啲泥翻出嚟。改進咗嘅耒有兩個尖頭或者有慳力嘅曲柄。
耜嘅結構類似耒,但係將尖頭改成咗扁頭(叫耜冠),類似現代嘅鋤頭(Hoe)、鏟(Shovel),佢哋嘅材料從早期嘅木製,發展到石、骨同埋燒過嘅陶土。
《管子.海王》提及「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銚,若其事立」[5],意思係耒、耜、銚可能係三種唔同嘅農具。
耒耜嘅發明提高咗古代農耕嘅效率。喺商朝開始出現嘅犁,好可能係由耒耜發展出嚟嘅,所以犁有時會叫做耒或者耒耜。
《幼學瓊林.卷四.制作類》:「興貿易,制耒耜,皆由炎帝[1][6]」,意思係「神農氏神農氏時期,開始振興貿易,發明翻泥土嘅農具」。
參考
[編輯]- ↑ 1.0 1.1 1.2 〈耒耜〉。《中華民國教育部》。喺2024年3月9號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孟子/滕文公上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zh.wikisource.org (繁體中文)。喺2024-09-02搵到。
- ↑ 〈周易正義/08.2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zh.wikisource.org (繁體中文)。喺2024-09-02搵到。
- ↑ 〈古微書 (四庫全書本)/卷17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zh.wikisource.org (中文)。喺2024-09-02搵到。
- ↑ 〈管子 : 海王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 (臺灣中文)。喺2024-09-03搵到。
- ↑ 〈幼學瓊林/卷四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zh.wikisource.org (繁體中文)。喺2024-09-02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