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科莫·普契尼
賈科莫·普契尼 | |
---|---|
姓名原文 | Giacomo Puccini |
出生日 | 1858年12月22號 |
出生地 | 盧卡 |
本名 | 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ia Puccini |
死亡日 | 1924年11月29號 (65歲) |
死亡地 | 布魯塞爾、Brussels |
死因 | laryngeal cancer |
國籍 | 意大利王國、Grand Duchy of Tuscany |
識嘅語言 | 意大利文 |
母校 | Milan Conservatory |
職業 | opera composer、作曲家、政治人、指揮家、風琴師 |
風格 | 古典樂、歌劇 |
名作 | 波希米亞人、托斯卡、蝴蝶夫人、杜蘭朵、Gianni Schicchi、Crisantemi |
配偶 | Elvira Puccini |
家族 | Puccini |
阿爸 | Michele Puccini |
[改維基數據] | |
普契尼嘅歌劇作品 |
---|
群妖圍舞(1884) |
賈科莫·普契尼,本名賈科莫·安東尼奧·多米尼科·蜜雪兒·塞孔多·馬利亞·普契尼(意大利文: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1858年12月22號—1924年11月29號),係意大利作曲家。出名嘅作品有《波希米亞人》、《托斯卡》同《蝴蝶夫人》等歌劇,亦係世界上最常演出嘅歌劇之一[1][2]。依啲歌劇當中嘅一啲歌曲已經成為咗現代文化嘅一部份,其中包括咗《賈尼•斯基基》嘅《親愛嘅爸爸》同《杜蘭朵公主》入面嘅《公主徹夜未眠》在內。
家庭同教育
[編輯]普契尼喺1858年,出世喺意大利嘅盧卡。佢係米凱萊·普契尼(1813-1864)同埋阿爾比娜·馬吉(1830-1884)九個仔女入面排第六。普契尼家族喺盧卡已經有幾代人嘅音樂傳統,由普契尼嘅高祖父——都叫賈科莫(1712-1781)開始。[3][4]呢個第一代賈科莫·普契尼係盧卡聖馬丁大教堂嘅「麼斯打」。[5]佢個仔安東尼奧·普契尼繼承咗呢個職位,[5]之後到安東尼奧個仔多梅尼科,再到多梅尼科個仔米凱萊(即係本文主角嘅老豆)。[3]佢哋每一個都喺波隆那讀過音樂,仲有啲人喺其他地方進修過。[3][5]多梅尼科·普契尼仲跟過喬瓦尼·帕伊謝洛學過一排。[3]佢哋每個人都為教會作過曲。除此之外,多梅尼科仲作過幾齣歌劇,米凱萊都作過一齣。[3]普契尼老豆米凱萊喺北意大利好有名氣,佢過身嗰陣成個城市都喺度哀悼,當時大名鼎鼎嘅作曲家喬瓦尼·帕奇尼仲指揮咗場安魂曲。[6]
普契尼家族喺教堂做咗124年嘅「麼斯打」(1740-1864),到米凱萊過身嗰陣,啲人都諗住佢個仔賈科莫大個咗都會接手做呢份工。[4]不過,米凱萊1864年死嗰陣,佢個仔賈科莫先得六歲,梗係冇能力接手老豆份工啦。[3]雖然係咁,但作為細路仔嘅佢都有參與聖馬丁大教堂嘅音樂活動,喺男童合唱團度唱歌,之後仲做過臨時風琴手添。[4]
普契尼喺盧卡嘅聖米凱萊修道院同大教堂修道院讀過書。[3]佢叔父福爾圖納托·馬吉督導佢嘅音樂教育。普契尼喺1880年喺盧卡嘅帕奇尼音樂學校畢業,跟過佢叔父福爾圖納托同阿爾弗雷多·卡塔拉尼嘅老師卡洛·安傑洛尼學習。瑪格麗特王后嘅資助同另一個叔父尼古拉斯·塞魯嘅幫助,俾咗普契尼足夠嘅錢去米蘭音樂學院繼續學習。[3][7]喺嗰度,佢跟斯特凡諾·隆凱蒂-蒙特維蒂、阿米爾卡雷·蓬基耶利、阿明托雷·加利[8]同安東尼奧·巴齊尼學作曲。普契尼喺音樂學院讀咗三年,同皮耶特羅·馬斯卡尼住同一間房。1880年,21歲嘅普契尼作咗佢嘅「彌撒曲」,標誌住佢家族同佢家鄉盧卡嘅教會音樂嘅長期淵源達到咗頂峰。[註 1]
早期事業同第一批歌劇
[編輯]普契尼作咗一首叫做「交響隨想曲」嘅管弦樂曲,作為米蘭音樂學院嘅畢業作品。普契尼嘅老師蓬基耶利同巴齊尼都好欣賞呢首作品,喺1883年7月14日嘅學生音樂會上面由法蘭哥·法喬指揮演奏咗出嚟。普契尼嘅作品喺米蘭嘅《堅持報》度得到好評,[3]因此普契尼喺米蘭音樂界開始建立起一個有前途嘅年輕作曲家嘅名聲。
《女妖》
[編輯]「交響隨想曲」首演之後,蓬基耶利同普契尼討論過普契尼下一部作品可能會係歌劇。蓬基耶利邀請普契尼去佢別墅度住,喺嗰度普契尼識咗費爾迪南多·封塔納。[3]普契尼同封塔納就合作一齣歌劇達成咗共識,由封塔納負責寫歌劇劇本。普契尼將呢部作品命名為《女妖》(意大利文:Le Villi),交咗去參加索恩佐諾音樂出版社喺1883年4月宣布嘅四場音樂比賽中嘅第一場。呢個比賽係要徵一齣全新、未演出過嘅歌劇,要「受意大利歌劇最佳傳統啟發」,可以係「田園風格、嚴肅或者喜劇」,由包括加利同蓬基耶利喺內嘅評審團評判。普契尼嘅參賽作品因為手稿字跡難以辨認而畀取消咗參賽資格;[9][10]第二場比賽喺1889年舉行,著名嘅係馬斯卡尼嘅《鄉村騎士》贏咗。[3][9]
雖然輸咗個比賽,但《女妖》之後喺達爾維爾梅劇院上演,1884年5月31日首演。[3]里科迪出版社幫襯咗首演,免費印製劇本。[3]米蘭音樂學院嘅同學仔組成咗一支大型樂團。[3]呢場演出算係成功,所以里科迪出版社買咗呢齣歌劇。[3]修改成兩幕版本,中間加咗一段間奏曲之後,《女妖》喺1885年1月24號喺米蘭嘅史卡拉歌劇院演出。不過,里科迪遲到1887年先出版樂譜,阻礙咗呢齣歌劇進一步嘅演出。[3]
《埃德加》
[編輯]朱利奧·里科迪係里科迪出版社老闆,佢對《女妖》同呢個後生仔作曲家好有印象,所以就搵佢作第二齣歌劇,最後就出咗《埃德加》。1884年,封塔納開始構思劇本。[11]普契尼喺1887年完成主要作曲,1888年完成配器。[11]《埃德加》1889年4月21日喺史卡拉歌劇院首演,反應平平。[11]演出咗三場之後就抽起嚟修改。[11]朱利奧·里科迪喺米蘭一份報紙度發表咗一篇文章,維護普契尼嘅作曲技巧,同時批評封塔納嘅劇本。修改過嘅版本喺1891年9月5號喺普契尼老家盧卡嘅吉廖劇院演出,獲得成功。[11]1892年,再修改將歌劇由四幕縮短到三幕,呢個版本喺費拉拉反應好好,之後喺都靈同西班牙都有演出。[11]普契尼喺1901年同1905年再做過修改,但呢齣歌劇一直都冇乜人氣。[11]如果冇里科迪嘅私人支持,《埃德加》可能會令普契尼嘅事業玩完。普契尼同佢以前嘅鋼琴學生、已婚嘅艾薇拉·吉米尼亞尼(未婚姓邦圖里)私奔咗,里科迪嘅同事願意對佢嘅生活方式睇開啲,只要佢仲有成績。《埃德加》失敗之後,佢哋建議里科迪放棄普契尼,但里科迪話佢會繼續支持普契尼,喺佢下一齣歌劇出嚟之前都繼續俾錢佢。[12]
《瑪儂·萊斯科》
[編輯]普契尼開始寫佢下一齣歌劇《瑪儂·萊斯科》嗰陣,宣布話佢要自己寫劇本,咁就「冇乜嘢劇本作家可以搞砸佢」。[13]里科迪說服佢接受魯傑羅·萊翁卡瓦洛做佢嘅劇本作家,但普契尼好快就要求里科迪將佢踢出呢個項目。之後仲有四個劇本作家參與呢齣歌劇,因為普契尼成日改主意,唔知點擺呢齣歌劇嘅結構。最後兩個人,路易吉·伊利卡同朱塞佩·賈科薩,幾乎係意外咁合作完成咗呢齣歌劇。
《瑪儂·萊斯科》1893年2月2號喺都靈皇家劇院首演。[14]咁啱,普契尼第一齣長做長有嘅歌劇喺威爾第最後一齣歌劇《法斯塔夫》首演前一個禮拜出現,《法斯塔夫》係1893年2月9號首演嘅。[14]首演前夕,La Stampa寫道,普契尼係個後生仔,「對佢抱有好大期望係有真實基礎嘅」(意大利文:un giovane che è tra i pochi sul quale le larghe speranze non siano benigne illusioni)。[14]不過,因為《埃德加》失敗咗,如果《瑪儂·萊斯科》再失敗,可能會危及普契尼做作曲家嘅前途。雖然里科迪出版社老闆朱利奧·里科迪喺《瑪儂·萊斯科》仲喺創作階段嗰陣都一直支持普契尼,但里科迪出版社董事會當時正考慮停止對普契尼嘅經濟支持。[15]無論如何,「《瑪儂·萊斯科》係普契尼第一齣亦係唯一一齣冇爭議嘅成功作品,畀評論界同公眾一致讚賞。」[16]1894年倫敦首演之後,蕭伯納宣布:「普契尼睇嚟比起佢啲對手,更似係威爾第嘅繼承人。」[17]
《瑪儂·萊斯科》大獲成功,確立咗普契尼作為同輩中最有前途嘅作曲家嘅地位,亦係最有可能「繼承」威爾第成為意大利歌劇傳統領軍人物嘅人。[7]伊利卡同賈科薩之後再次做普契尼下三齣歌劇嘅劇本作家,呢三齣可能係佢最成功嘅作品:《波希米亞人》、《托斯卡》同《蝴蝶夫人》。
中期事業
[編輯]《波希米亞生涯》
[編輯]普契尼喺《瑪儂·雷斯考》之後嘅下一部作品係《波希米亞生涯》,呢部四幕嘅歌劇係基於亨利·墨哲喺1851年寫嘅書《波希米亞生涯》改編。《波希米亞生涯》喺1896年於都靈首演,由阿圖羅·托斯卡尼尼指揮。[18] 喺幾年之內,呢部歌劇已經喺歐洲好多著名嘅歌劇院演出,包括英國同美國。[19]呢套歌劇非常受歡迎,至今仍然係最常演出嘅歌劇之一。
呢部歌劇嘅劇本,自由改編自墨哲嘅分散式小說,將主角們貧窮生活中嘅喜劇元素同悲劇元素結合,例如年輕縫紉女咪咪嘅死。普契尼年輕時喺米蘭嘅生活,亦成為咗劇本嘅靈感來源之一。喺佢做音樂學院學生嘅時期,同埋《瑪儂·雷斯考》之前嘅日子,佢曾經經歷過同《波希米亞生涯》入面啲波希米亞人類似嘅貧困,包括長期缺乏食物、衣服同租金。雖然普契尼每個月都有羅馬嘅慈善組織(Congregazione di caritá)畀少少津貼,但佢經常要當啲家當嚟應付基本開支。[3][20] 早期嘅傳記作家,例如韋克靈·德賴同尤金尼奧·契奇,係普契尼當時嘅朋友,佢哋直言將呢啲經歷同歌劇入面嘅某啲場景畫上等號。[3][20]契奇仲引述普契尼做學生時期所寫嘅日記,記錄咗某次好似歌劇第四幕咁樣,四個人一齊食一條鯡魚做晚餐嘅經歷。[3][20] 普契尼自己都講過:「我真係經歷過呢個《波希米亞生涯》,嗰陣時我仲未有諗住用呢個故事嚟寫歌劇。」(「Quella Bohème io l'ho vissuta, quando ancora non mi mulinava nel cervello l'idea di cercarvi l'argomento per un'opera in musica.」)[20]
普契尼寫《波希米亞生涯》嘅過程,曾經引起佢同另一位作曲家盧吉羅·萊翁卡瓦洛嘅公開爭拗。喺1893年年初,佢哋發現雙方都係用墨哲嘅小說嚟寫歌劇。萊翁卡瓦洛首先開始咗佢嘅作品,佢同佢嘅音樂出版商聲稱佢哋對呢個題材有「優先權」(雖然墨哲嘅作品已經屬於公眾領域)。普契尼回應話,佢完全唔知萊翁卡瓦洛有做緊呢個題材,並且寫咗:「佢寫佢嘅,我寫我嘅,觀眾會做決定。」[21] 普契尼嘅歌劇早過萊翁卡瓦洛嘅作品一年首演,佢嘅歌劇一直都係觀眾嘅至愛,而萊翁卡瓦洛嘅版本好快就冇咗蹤影。[11]
《托斯卡》
[編輯]普契尼喺《波希米亞生涯》之後嘅下一部作品係《托斯卡》(1900年),呢部作品可以話係普契尼第一次探索「寫實主義」風格,呢種風格係將現實生活中嘅唔同面貌,包括暴力,真實咁描寫出嚟。普契尼早喺1889年睇咗維克托連·沙杜嘅戲劇《托斯卡》之後,就開始諗住將佢改編成歌劇。嗰陣時佢寫信畀佢嘅出版商朱利奧·里科迪,求佢去攞沙杜嘅許可,將呢部作品改編成歌劇:「我喺呢個《托斯卡》度睇到我想要嘅歌劇,冇過份嘅大場面,冇花巧嘅劇情,亦唔需要過多嘅音樂。」[22]
《托斯卡》嘅音樂運用咗音樂符號嚟代表特定嘅角色同情感,有啲人將佢同瓦格納嘅動機聯繫起嚟,並認為普契尼喺用一種新嘅音樂風格,受到理查德·瓦格納影響。不過亦有人有唔同嘅睇法。喺1900年2月20號嘅都靈首演,批評家駁斥咗《托斯卡》受到瓦格納影響嘅指控,佢寫道:「我諗你搵唔到一套比呢套更具普契尼風格嘅樂譜。」[23]
車禍同差啲死
[編輯]1903年2月25號,普契尼喺從盧卡去托雷德爾拉戈嘅路上發生咗嚴重嘅車禍。當時架車由普契尼嘅司機駕駛,車上載住普契尼、佢未來嘅妻子艾維拉同佢哋嘅仔安東尼奧。架車失控跌落咗幾米高嘅地方,仲翻咗個車。艾維拉同安東尼奧畀甩咗出車,只有輕傷,而司機雖然亦畀甩咗出車,但佢大腿嚴重骨折。普契尼則畀車壓住咗,右腳嚴重骨折,車嘅一部分壓喺佢胸口。一位住喺車禍現場附近嘅醫生同另一位見到情況過嚟幫忙嘅人,救咗普契尼出嚟。[24] 但係普契尼嘅傷勢恢復得唔好,佢要長期接受治療。醫生檢查期間仲發現普契尼患有糖尿病。[25] 呢場車禍同佢嘅後遺症令普契尼嘅下一部作品《蝴蝶夫人》嘅完成時間延遲咗。
註
[編輯]攷
[編輯]- ↑ "Quick Opera Facts 2007". OPERA America. 2007. 原著喺2006-10-01歸檔. 喺2007-04-23搵到.
- ↑ Alain P. Dornic (1995). "An Operatic Survey". Opera Glass. 喺2007-04-23搵到.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Dry 1905, p. [未記頁數]
- ↑ 4.0 4.1 4.2 "Cattedrale di S. Martino". Centro di Studi Giacomo Puccini. 喺3 November 2012搵到.
- ↑ 5.0 5.1 5.2 Gervasoni 1812, pp. 240–241
- ↑ Streatfeild 1895, p. 269.
- ↑ 7.0 7.1 Streatfeild, R. A. (1897). The Opera. London: John C. Nimmo.
- ↑ Di Cesare, Maria Carmela (1998). "Galli, Amintore". Dizionario Biografico degli Italiani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Italians] (意大利義大利文).第51卷. 喺5 January 2024搵到.
- ↑ 9.0 9.1 Greenwald, Helen M. (2023). "Coupling: Mascagni and Leoncavallo". Royal Opera House Programme for Cavalleria Rusticana and Pagliacci. Royal Opera House: 30–35.
- ↑ Vannoni, Giulia (15 November 2021). "Galli, questo sconosciuto" [Galli, this stranger]. Il Ponte (意大利義大利文). 喺6 January 2024搵到.
-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Girardi, Michele (2000). Puccini:His International Ar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 Carner 1959, p. 49.
- ↑ Carner 1959, p. [未記頁數].
- ↑ 14.0 14.1 14.2 "Arte e Scienze". La Stampa. 2 February 1893.
- ↑ Phillips-Matz 2002, p. 64.
- ↑ Sadie & Macy 2006, p. [未記頁數]
- ↑ Budden 2002, p. 107
- ↑ Budden 2002, p. 494.
- ↑ Template:Almanacco
- ↑ 20.0 20.1 20.2 20.3 Checchi 1897, pp. 470–81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Phillips-Matz
嘅參照 - ↑ Phillips-Matz 2002, pp. 106–107.
- ↑ "La prima della Tosca del M. Puccini al Teatro Regio". La Stampa (義大利文). 21 February 1900.
- ↑ "Una disgrazia automobilistica al maestro Puccini". La Stampa. 27 February 1903.
- ↑ Phillips-Matz 2002, p.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