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
農業(粵拼:nung4 jip6)係人專登去種植物同埋養動物嚟生產農作物或者畜牲嘅產業,主要為人提供嘢食同日用品嘅原料,可以細分做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同水產業四大類。
農業係人類定居文明興起嘅重要因素,透過種植馴化物種創造糧食盈餘,令人可以住喺城市入面。雖然人類喺至少105,000年前已經開始收集穀物,但係初期嘅農民大約喺11,500年前先開始種植。羊、山羊、豬同牛大約喺10,000年前被馴化。植物喺世界上至少11個地區獨立被種植。喺20世紀,以大規模單一作物種植為基礎嘅工業農業主導咗農業產量。
截至2021年,小型農場生產咗世界上大約三分之一嘅食物,但係大型農場仲係佔主導地位。全球最大嘅1%農場嘅面積大過50公頃(120英畝),佔全球農地嘅70%以上。差唔多40%嘅農業用地都係喺面積大過1,000公頃(2,500英畝)嘅農場度。不過,全世界六分之五嘅農場嘅面積細過2公頃(4.9英畝),只佔全部農業用地大約12%。農場同耕作大大影響鄉村經濟,亦都深刻塑造鄉村社會,影響直接從事農業嘅勞動力同支持農場同農業人口嘅更廣泛嘅企業。
主要嘅農產品可以大致分為食品、纖維、燃料同原材料(例如橡膠)。食品類包括穀物、蔬菜、水果、食用油、肉、奶、蛋同菇類。全球農業生產量大約有110億噸食物、3,200萬噸天然纖維同40億立方米木材。不過,全世界大約14%嘅食物喺生產到零售之間嘅過程中就已經損失咗。
現代農藝學、植物育種、農用化學品(好似殺蟲劑同肥料)同科技發展大大提高咗農作物產量,但係都對生態同環境造成損害。喺動物畜牧方面,選擇性育種同現代做法都增加咗肉類產量,但係都引起咗對動物福利同環境破壞嘅關注。環境問題包括對氣候變化嘅影響、含水層耗竭、森林砍伐、抗生素耐藥性同其他農業污染。農業既係環境退化嘅原因,又容易受環境退化嘅影響,例如生物多樣性損失、沙漠化、土壤退化同氣候變化,呢啲都可能導致農作物產量下降。基因改造生物被廣泛使用,雖然有啲國家禁止使用。
歷史
[編輯]人類原本淨係靠打獵同採集嚟維生(狩獵採集社會;亦係「搵食」呢個字嘅來源),喺某個階段開始搞農業。關於農業嘅起源有好多講法,但係根據哈佛大學、特拉維夫大學同海法大學嘅聯合研究團隊喺以色列嘅加利利湖岸邊發現咗23,000年前嘅農耕遺跡(大麥、黑麥、燕麥、斯佩爾特小麥),呢個發現喺紐約時報等媒體都有報道過[1][2]。
另外,大概一萬年前,喺中國嘅長江流域已經開始以稻作為主嘅農耕,呢個通過考古發掘已經證實咗。而喺黎凡特(敘利亞周邊,即係新月沃地嘅西半部),喺泰勒阿布胡雷拉遺址(11050BP,即係公元前9050年左右)發現咗最古老級數嘅農耕遺跡(黑麥)。講到薯仔類,喺巴布亞新幾內亞發現咗9000年前嘅農業灌溉設施遺跡「庫克早期農耕遺址」,呢個係澳洲學術調查發現嘅。同農耕差唔多時間開始嘅仲有畜牧。
中緯度地區嘅狩獵民族定居之後開始搞農耕同畜牧,呢個過程叫做「農業革命」,對之後人類社會有好大影響[3]。
要種植物就要清理自然植被,當時嘅做法係燒掉個塊地然後播種[4]。原始人可能唔知,但係草木灰裏面有養分,所以算係一種施肥(刀耕火種)[4]。但係呢個方法唔夠提供充足嘅養分,要實現完全定居嘅農業就要等到歐洲發展出輪作同主動施肥(歐洲主要係用廄肥,日本主要係用割草敷)呢啲方法[4]。
隨住社會分工,原本為自給自足同以物易物而搞嘅農業慢慢變成商業化嘅農業[4]。
農業領域
[編輯]喺產業分類同生產物分類入面,農業通常分為種植農業同畜牧農業(仲有農業服務同園藝服務)[5]。種植同畜牧兩個部門嘅合作叫做種畜連携[6]。
種植農業
[編輯]種植農業係指種植稻米、小麥、蔬菜等嘅農業活動[7]。
耕作系統
[編輯]耕作系統會因應可用資源同限制條件(地形同氣候、天氣、政府嘅政策、經濟、社會、政治嘅壓力,農戶嘅經營方針同習慣)而改變[8][9]。
刀耕火種係每年燒林,用釋放出嚟嘅營養素嚟耕種,之後種幾年多年生作物[10]。呢塊地之後會休耕,自然恢復成森林,10到20年之後再燒嚟用。隨住人口密度增加,休耕期會變短,所以就要用肥料同做病蟲害管理。
再下一個階段係冇休耕期嘅耕作系統,呢個就更加需要營養管理同病蟲害管理。再之後工業化進一步發展,就出現咗大規模種植單一作物嘅系統。淨係種一種栽培品種會令到生物多樣性減少,需要嘅營養素都變得單一,病蟲害都會容易爆發。所以就要更加依賴農藥同化學肥料[9]。多造係喺一年之內連續種植幾種作物嘅系統,間作係同時種植幾種作物嘅系統。仲有類似嘅混作系統[10]。
喺熱帶,呢啲耕作系統實際上都有人用緊。喺亞熱帶同沙漠氣候,種植作物就只能喺落雨嘅季節(雨季)做,一年冇辦法種好多次,除非用灌溉。喺呢啲環境,人哋會種多年生作物(咖啡、朱古力),仲有一啲好似農林混作嘅耕作系統。喺溫帶有好多草原同大草原,主要係一年收成一次嘅高產耕作系統[10]。
20世紀係集約農業、農業集中同分工發展嘅時代,有新嘅農業化學技術(化學肥料、農藥)、農業機械、品種改良(雜交同基因改造作物)支持住呢啲發展。呢幾十年,連埋社會經濟學嘅公平性同資源保護嘅概念,仲有耕作系統中環境嘅概念,出現咗可持續農業嘅趨勢[11][12]。呢個趨勢產生咗好多同傳統農業唔同嘅農業形式。例如有機農業、近郊農業、社區支持農業、生態農業、綜合農業等等,整體上明顯有農業多樣化嘅趨勢。
種植農業嘅產品
[編輯]生產物分類有好幾種,但主要嘅種植農業產品包括穀物(小麥、粟米、稻米、高粱、大麥、黑麥、燕麥、雜糧、其他穀物)、蔬菜、生果同堅果、油料種子同油料果實(黃豆、花生、棉花、橄欖、椰子等)、香料植物同香料作物(咖啡、茶、胡椒、辣椒)、豆類、糖料作物(甜菜、甘蔗等)、其他植物原料(飼料用植物、纖維植物、煙草)等等[5]。
以下係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對各類作物產量嘅估計:
按農作物種類分嘅產量 (單位:百萬噸)2004年 | |
---|---|
穀物 | 2,263 |
蔬菜同葫蘆科植物 | 866 |
根同塊莖 | 715 |
牛奶 | 619 |
生果 | 503 |
肉類 | 259 |
植物油 | 133 |
魚類(2001年估計) | 130 |
雞蛋 | 63 |
豆 | 60 |
植物纖維 | 30 |
資料來源: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13] |
按作物分嘅產量 (單位:百萬噸)2004年 | |
---|---|
甘蔗 | 1,324 |
粟米 | 721 |
小麥 | 627 |
稻米 | 605 |
薯仔 | 328 |
甜菜 | 249 |
黃豆 | 204 |
油棕果 | 162 |
大麥 | 154 |
蕃茄 | 120 |
資料來源: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13] |
農業生產
[編輯]農作物管理
[編輯]- 耕作
- 耕作即係整治塊地、種植農作物、撒肥料、同埋殺蟲嘅工作。亦有啲農法好似免耕栽培咁,基本上唔使耕地。耕作可以令土壤變暖、混入肥料、清除雜草,從而提高生產力。但係亦會令表土容易被沖刷、加速有機物分解釋放二氧化碳、仲會令土壤生物多樣性降低[14][15]。
- 病蟲害防治
- 病蟲害防治係指預防同對付雜草、昆蟲同疾病。方法包括化學防治(用農藥)、生物防治、機械防治(耕作)同埋農業習慣等[16]。農業習慣包括輪作、疏苗、覆蓋作物、間作、堆肥、增強作物抵抗力等技術[17]。綜合病蟲害管理就係用呢啲技術,將害蟲控制喺唔會造成經濟損失嘅水平,而農藥係最後嘅選擇[18]。
- 營養管理(施肥)
- 營養管理係指管理農作物同畜產品生產投入嘅營養,包括點樣用家畜嘅糞肥。營養包括肥料、糞肥、綠肥、堆肥、礦物質等[19]。輪作同休耕都係一種營養管理[20][21]。糞肥可以通過集約式輪牧 (en) 畀牛羊食草時自然排出,或者將固體/液體糞肥撒喺耕地同牧草地度。
- 水分管理
- 世界上大部分地方都需要水分管理,特別係降雨量唔夠或者變化大嘅地方[10]。有啲地方會用灌溉嚟補充降雨量。喺美國同加拿大嘅大平原,有啲地方會用休耕嚟保存土壤水分[22]。全世界用嘅淡水入面,有70%係用喺農業度[23]。
各種農法
[編輯]能源同農業
[編輯]由1940年代開始,主要靠大量用能源嘅機械化、肥料同農藥,農業生產力大幅提高。呢啲能源大部分都係來自化石燃料[24]。1950年到1984年間嘅綠色革命令到全世界嘅農業大變樣,喺世界人口增加一倍嘅同時,穀物產量增加咗250%[25]。而家嘅農業好依賴石油化學產品同機械,有人擔心石油短缺會令成本上升、農業產量減少,引發糧食危機。
發達國家嘅農業同食物系統 用咗幾多能源(%) | |||
---|---|---|---|
國家 | 年份 | 農業 (直接&間接) |
食物 系統 |
英國[26] | 2005年 | 1.9 | 11 |
美國[27] | 1996年 | 2.1 | 10 |
美國[28] | 2002年 | 2.0 | 14 |
瑞典[29] | 2000年 | 2.5 | 13 |
而家嘅機械化農業有兩種方式依賴化石燃料。一係直接喺農場用作燃料,二係間接用嚟製造農場要用嘅嘢。直接用嘅包括農業機械嘅燃料同潤滑油,仲有用嚟做乾燥機、泵、暖氣、冷氣嘅天然氣同電力。2002年美國農場直接用咗大約1.2艾焦耳嘅能源,係美國總能源消耗嘅1%有多[30]。
間接用嘅主要係製造肥料同農藥用嘅石油同天然氣,2002年用咗0.6艾焦耳[30]。製造農業機械用嘅能源都係間接用,但係美國農業部嘅統計冇計埋呢樣。加埋計,美國農業直接同間接用嘅能源大約係總能源消耗嘅2%。美國農業嘅直接同間接能源消耗喺1979年達到頂峰,之後30年慢慢減少緊[30]。
食物系統唔單止包括農業生產,仲有之後嘅加工、包裝、運輸、銷售、消費、廢棄等所有同食物有關嘅嘢。喺美國,農業用嘅能源唔夠食物系統總能源消耗嘅五分一[27][28]。
如果石油短缺,會影響到糧食供應。有啲採用現代有機農法嘅農場話,唔使化學肥料同農藥都可以保持高產量。但係要恢復因為石油科技帶來嘅單一種植而失去嘅土壤養分需要時間[31][32][33][34]。
2007年,種植生物燃料作物吸引咗好多農民[35],加上其他因素(運輸成本上升、天氣異常、中國同印度食物需求增加、世界人口增加等)[36],令到亞洲、中歐、非洲、墨西哥等地糧食供應緊張,全世界食品價格都升咗[37][38]。截至2007年12月,37個國家出現糧食危機,20個國家實施咗某種形式嘅糧食價格管制。呢次2007年-2008年世界糧食價格危機仲引發咗暴動[39][40][41]。
農業相關嘅化石燃料消耗最大嘅係用哈伯-博世法製造化學肥料時,用天然氣嚟製造原料氫氣[42]。用天然氣係因為而家佢係最平嘅氫氣原料[43][44]。如果石油減少,天然氣會暫時取代佢,根據供求關係,天然氣嘅價格會更加貴。如果搵唔到其他氫氣原料,用哈伯-博世法製造化學肥料會變得好貴,化學肥料會越嚟越難買到。咁樣,食品價格可能會突然飆升,引發全球糧食危機。
緩解石油短缺嘅影響
[編輯]應對石油短缺嘅一個方法係轉用有機農業。有機農業唔用石油化學製品製造嘅殺蟲劑、除草劑同化學肥料。有啲農場證明咗用現代有機農法都唔會減少產量[31][32][33][34]。不過有機農業比較費時費力,需要勞動力由城市轉移去鄉村[45]。
另一個建議係喺鄉村用廢物製造生物炭或者合成燃料嚟做燃料。合成燃料可以喺當場製造同使用,效率更高,可能可以為新嘅有機農業提供足夠嘅燃料[46][47]。
而家仲有人研究緊用少啲肥料都唔會減產嘅基因改造作物[48]。不過生態學家同經濟學家都對基因改造作物有疑問[49][50],2008年1月仲有報告話基因改造作物喺環境、社會同經濟方面都係失敗[51]。
孟山都嘅失敗例子顯示咗基因改造作物嘅可持續性研究有限,而傳統嘅品種改良繼續改善緊作物嘅可持續性[52]。生物科技行業對非洲自給自足農民嘅調查發現,大部分農民面對嘅問題同基因改造冇關係[53]。儘管咁,有啲非洲政府仲係話投資基因改造技術係提高可持續性嘅必要條件[54]。
經濟計算
[編輯]- 農業生產額
- 國內農業生產活動得到嘅產品以生產者價格計算嘅價值,加埋農業服務(稻米共同育苗、蔬果共同分級等)嘅銷售額等[55]。呢個數字代表咗廣義農業嘅國內生產額[55]。
- 農業總生產
- 農業生產額減去中間投入,相當於增加值[55]。中間投入係指種子、肥料、飼料、農藥同醫藥、農具維修、農用建築維修、能源動力、租金等為咗農業生產而投入嘅物資同服務嘅成本[55]。
- 農業淨生產
- 農業總生產減去固定資本消耗等(固定資本消耗+間接稅-經常補貼)[55]。固定資本消耗係指固定資產喺正常使用中嘅價值減少(折舊)同資本意外損失嘅評估額[55]。
農業經營
[編輯]特點
[編輯]現代社會係金錢經濟,農業雖然仲保留緊啲自家消費嘅生產,但係大多數農戶都係靠賣農產品嚟賺錢收入㗎[56]。同打工仔唔同,農戶自己就係經營體,好多時都係靠家庭勞動,所以計算收入就會複雜啲[56]。
農業收入就係賣農產品嘅收入(準確啲講仲包埋農戶自己食用嘅農產品)減去農業經營支出[56]。農業經營支出包括肥料、農藥等物料費、地租、請人工錢、農業機械等嘅折舊費[56]。呢啲經營支出同包括家庭勞動費、自耕地地租、自己資本利息等嘅「生產成本」係有分別㗎[56]。除咗賣農產品嘅收入之外,有時政府畀嘅補助金都係重要嘅收入來源[56]。
農業係喺自然環境裏面生產動植物,所以會有自然災害同歉收嘅風險。如果淨係諗住短期內賺大錢,就會搞到土地失去肥力。所以農業經營係有好多方面要考慮㗎[56]。
種農作物基本上要同大自然打交道,所以好容易受到日照、氣溫、降雨量等天氣狀況嘅影響。仲有因為供求關係同投資影響,市場價格會起起跌跌,所以收入方面都幾難穩定。
至於畜牧業呢,除咗市場價格波動之外,仲要日日朝早到深夜照顧啲牲口,要畀水同飼料佢哋食,仲要帶佢哋做運動。咁就好難放假,從業員身體(過勞)同精神(壓力)都會好大負擔。仲有牲口嘅屎尿會造成臭味同環境污染等問題添[57]。
規模
[編輯]講到農業經營嘅規模,農業經濟學同農業經營學一直都有大農同小農嘅爭論[56]。小農係指冇請工人嘅小規模家庭經營農戶,佢哋嘅生產活動係靠自家勞動(家庭勞動)嚟做,有部分農產品係自己食用,家庭開支同生產(經營)都冇分開[56]。有時都會將佢哋分為家庭經營同企業式農業經營[56]。
農業政策
[編輯]農業政策係處理農業生產嘅目標同埋方法。喺政策層面,主要嘅農業目標有以下幾樣:
好多政府都畀緊補貼或者資助農業,確保有適當嘅食物供應。呢啲農業補貼通常係畀小麥、粟米、米、黃豆、牛奶等特定食品。當已發展國家實施呢啲補貼制度嘅時候,通常會被叫做保護貿易,而且經常被批評為冇效率同對環境有壞影響[60]。
近年來,因為大家對密集式農業對環境嘅負面影響(外部性)有咗反彈,特別係水質污染嘅問題,所以出現咗推動有機農業嘅行動。例如歐盟喺1991年開始認證有機農產品,到咗2005年,佢哋修改咗共同農業政策 (CAP)[61],決定逐步將生產量同補貼分開,呢個叫做「脫鈎方式」。
2007年下半年,因為幾個因素,穀物價格突然飆升(小麥升咗58%,黃豆升咗32%,粟米升咗11%),連帶影響到用穀物做飼料嘅畜牧產品價格都跟住升[62][63]。全世界好多國家都出現咗暴動[39][40][41]。價格飆升嘅原因有澳洲等地嘅乾旱、中國同印度等國家嘅中產階級對肉類需求增加、穀物開始用嚟生產生物燃料,同埋有啲國家限制咗貿易等等。
最近,Ug99株嘅小麥染上咗一種叫做小麥桿銹病 (英文) 嘅傳染病,喺非洲同亞洲蔓延開,令人好擔心[64][65][66]。另外,全世界大約40%嘅農地都面臨嚴重嘅土壤退化問題[67]。聯合國大學喺加納嘅非洲自然資源研究所話,如果非洲繼續呢樣土壤退化落去,到2025年,可能淨係得25%嘅非洲人口先有糧食食[68]。
因為經濟發展、人口密度、文化等因素唔同,世界各地嘅農民都係喺完全唔同嘅條件下工作。
美國嘅棉花農民每英畝土地可以攞到230美元嘅補貼(2003年嘅數據),但係馬里共和國等發展中國家嘅農民就冇呢啲補貼[69]。就算價格跌,美國嘅棉農因為有補貼,所以唔使減少生產,但係馬里嘅棉農就可能因為價格跌而破產。
南韓嘅畜牧農民受到政府保護,每頭牛仔可以賣到1300美元。但係南美洲南方共同市場成員國嘅農場主,每頭牛仔嘅售價淨係得120到200美元(兩個都係2008年嘅數據)[70]。前者係用政府補貼嚟彌補土地不足同高成本,後者就靠大量土地同低成本嚟彌補冇補貼嘅情況。
喺中華人民共和國,平均每個農戶嘅耕地大約係1公頃[71]。喺巴西同巴拉圭等容許外國人自由買地嘅國家,幾千公頃嘅農地或者未開發嘅土地可以喺國際市場上以每公頃幾百美元嘅價錢賣出[72][73]。
農業生產額
[編輯]下面係2011年世界各國嘅農業生產額。
排名 | 國家 | 生產額(十億美金) | 佔GDP比例 (%) | 世界份額 (%) |
---|---|---|---|---|
— | 全世界 | 4,249.237 | 6.1% | 100.0% |
1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737.113 | 10.1% | 17.3% |
— | Template:European Union旗資料 | 316.398 | 1.8% | 7.4% |
2 | 印度 | 303.382 | 18.1% | 7.1% |
3 | 美國 | 181.128 | 1.2% | 4.3% |
4 | 巴西 | 144.589 | 5.8% | 3.4% |
5 | 印尼 | 126.006 | 14.9% | 3.0% |
6 | 尼日利亞 | 93.179 | 39.0% | 2.2% |
7 | 日本 | 82.173 | 1.4% | 1.9% |
8 | 俄羅斯 | 77.717 | 4.2% | 1.9% |
9 | 土耳其 | 71.584 | 9.2% | 1.7% |
10 | 澳洲 | 59.529 | 4.0% | 1.4% |
11 | 伊朗 | 54.034 | 11.2% | 1.3% |
12 | 西班牙 | 49.286 | 3.3% | 1.2% |
13 | 法國 | 47.198 | 1.7% | 1.1% |
14 | 泰國 | 45.971 | 13.3% | 1.1% |
15 | 墨西哥 | 45.037 | 3.9% | 1.1% |
16 | 阿根廷 | 44.764 | 10.0% | 1.1% |
17 | 巴基斯坦 | 44.008 | 20.9% | 1.0% |
18 | 意大利 | 41.776 | 1.9% | 1.0% |
19 | 埃及 | 33.944 | 14.4% | 0.8% |
20 | 馬來西亞 | 33.442 | 12.0% | 0.8% |
- | 其他國家 | 1,933.377 | 45.5% |
農作物嘅流通
[編輯]食品安全、標籤同規管
[編輯]食品安全同食品標籤嘅問題係關乎食品安全性嘅問題。喺國際層面,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規管咗轉基因作物嘅貿易。歐盟規定用轉基因作物整嘅食品一定要標明,但係美國就冇呢個要求。因為對轉基因作物嘅安全性仲有疑問,有啲人認為一定要喺食品上面標明有冇用轉基因作物,等普通市民可以自己揀[74]。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以「消除饑餓」為目標,提供一個平台畀成員國平等咁傾糧食政策同農業規管,達成共識。FAO嘅畜牧生產同衛生部部長 Samuel Jutzi 話,大型食品公司嘅遊說活動阻礙咗為改善健康同環境而做嘅改革。佢喺 世界農業關愛組織 (CIWF) 嘅年度會議上講:「真正嘅問題係,受到有強大背景嘅說客影響嘅政治過程解決唔到實際問題。」舉個例,畜牧業界提出咗自我規管嘅建議,想限制每單位面積可以養幾多隻動物,減少對土地嘅長期傷害,但係呢個環保建議最後因為大型食品公司嘅壓力而被否決咗[75]。
加工、流通同市場營銷
[編輯]喺美國,家庭食品開支入面農業成本嘅比例越嚟越低,而食品加工、流通同市場營銷嘅成本就越嚟越高。呢個唔單止係因為農業生產效率提高咗,仲因為高附加值嘅食品越嚟越多。由1960年到1980年,農業成本喺食品開支入面大概占40%左右,但到咗1990年跌到30%,1998年更加跌到22.2%。食品行業嘅壟斷化都越嚟越嚴重,1995年頭20間食品公司嘅產品已經占咗成個市場一半,比1954年增加咗一倍。喺流通方面都係咁,美國頭6大超市連鎖店喺食品銷售嘅占比由1992年嘅32%升到2000年嘅50%。壟斷化喺某啲方面可能會提高效率,但係對農村可能會有負面影響[76]。
品種改良同生物科技
[編輯]人類由幾千年前文明開始嗰陣已經做緊品種改良。人類一直都喺度改變植物嘅遺傳結構,等佢哋有更好嘅特徵。例如,整到果實或者種子變大啲,或者令到佢哋抵得住乾旱,又或者抗蟲。格雷戈爾·孟德爾之後,品種改良技術就有咗好大嘅進步。因為孟德爾喺遺傳特徵方面嘅成就,令人哋對遺傳嘅理解加深咗,品種改良嘅技術就因此而發展。我哋開始揀啲有理想特徵嘅植物,用自花授粉同異花授粉嘅方法,最後仲要搞埋基因改造[77]。
植物品種改良慢慢令到收成增加,抵抗病害同乾旱嘅能力提高,收割變得容易啲,作物嘅味道同營養價值都提升咗。經過小心嘅揀選同培育,農作物嘅特徵發生咗好大嘅變化。例如喺1920年代到1930年代,紐西蘭通過揀選同培育改良咗牧草同三葉草。到咗1950年代,用X光同紫外線嚟增加突變率嘅原始基因工程出現咗,用嚟改良小麥、粟米、大麥等品種[78][79]。
綠色革命普及咗傳統嘅雜交技術,種植高產量品種令到收成倍增。例如,美國嘅粟米收成量由1900年左右嘅每公頃2.5噸,去到2001年左右已經達到每公頃9.4噸。同樣,小麥嘅全球平均收成量由1900年左右嘅每公頃1噸,去到1990年已經升到每公頃2.5噸。南美洲嘅平均小麥收成量係每公頃2噸,非洲就少過1噸,但係喺埃及同阿拉伯嘅灌溉地區,收成量可以去到每公頃3.5到4噸。相比之下,技術先進嘅法國可以收到每公頃8噸以上。收成量嘅地區差異主要係因為氣候、品種、耕作技術(肥料、害蟲防治、防止倒伏等)嘅分別[80][81]。
基因工程
[編輯]基因改造作物 (GMO) 係用基因工程技術改變咗基因嘅作物(植物)。基因工程擴大咗可以用嚟創造新品種繁殖系嘅基因範圍。1960年代初期,當機械式蕃茄收割機發明出嚟之後,農學家就整咗啲更適合機械收割嘅基因改造蕃茄。最近,基因改造技術俾人用嚟開發各種作物嘅新品種。
抗除草劑嘅基因改造作物
[編輯]叫做農達Ready嘅品種有抗除草劑嘅基因,就算接觸到草甘膦都唔會受影響。農達係以草甘膦為主要成分,可以殺死任何雜草嘅非選擇性除草劑嘅商品名。即係話用農達Ready品種嘅話,就算噴草甘膦,作物都唔會受影響,但係可以殺死所有雜草。抗除草劑嘅作物喺全世界都有種植。美國大豆嘅種植面積有92%都係抗除草劑品種(基因改造作物)[82]。
當抗除草劑作物種得多,自然就會用多啲以草甘膦為主嘅除草劑。有啲地方仲出現咗抗草甘膦嘅雜草,逼到要轉用第二種除草劑[83][84]。而家有研究緊大範圍使用草甘膦對收成量同作物營養價值嘅影響,仲有對經濟同健康嘅影響[85]。
抗蟲嘅基因改造作物
[編輯]都有人開發抗蟲嘅基因改造作物,將一種可以產生對昆蟲有毒嘅土壤細菌蘇雲金芽胞桿菌嘅基因植入作物度。呢啲作物就唔會俾昆蟲蠶食。例如,有種叫Starlink嘅粟米。棉花都有類似嘅品種,而家美國有63%嘅棉花都係呢啲品種[82]。
有啲人話唔使做基因改造,用傳統嘅品種改良方法,特別係同野生品種雜交或者異花授粉,都可以整到抗蟲嘅品種。野生品種有時都可以成為各種抗性嘅來源。有人就用野生品種雜交整到可以抵抗19種病害嘅蕃茄栽培品種[86]。
基因改造作物嘅成本同好處
[編輯]基因工程師可能遲早會整到唔使理會灌溉、排水或者保育都可以種植嘅作物。呢啲作物喺嗰啲要靠大規模灌溉嘅貧瘠地區會好重要。不過,基因改造都有好多批評。基因改造作物喺食品安全同環境兩方面都引起咗爭議。例如,將作物嘅下一代種子整到唔可以發芽嘅「終結者種子」就俾環境學家同經濟學家質疑[87][88]。終結者種子喺國際間受到強烈反對,而家都未喺實際作物中應用[89]。
另一個問題就係點樣保護用基因改造技術開發嘅新品種嘅專利。開發公司擁有呢啲品種嘅知識產權,仲有權為用呢啲品種種植嘅作物設定條件。而家全球有十間種子公司控制咗三分之二嘅種子銷售[90]。環保人士范達娜·席娃話呢啲公司申請生命專利係為咗賺錢,仲話佢哋犯咗生物剽竊罪(生物勘探)[91]。用緊受專利保護嘅種子嘅農民,就算可以喺收成嗰陣攞到下一年嘅種子,都要每年買過新種子。以前農民慣常喺收成嗰陣攞種子留返嚟第二年用,而家為咗唔俾人告佢哋侵犯專利,就要改變呢個習慣[83][91]。
啲適應有限地區嘅品種(本土品種)而家俾改良品種同基因改造作物威脅到,有滅絕嘅危機。呢啲品種好重要,因為佢哋經過好長時間適應咗當地嘅氣候、土壤同其他環境條件、田地設計,仲有當地人嘅喜好[92]。引入基因改造作物或者雜交品種可能會同本土品種雜交,產生危險。即係話基因改造作物可能會威脅到本土品種嘅可持續性同當地文化。如果本土品種因為雜交而獲得咗基因改造作物嘅特徵,嗰啲品種就可能要受到擁有專利嘅公司設定嘅條件約束[93]。
農業可持續性
[編輯]農業唔單只包括耕田,仲有好多嘢例如將大片地變成啱種嘢嘅農地(開墾)同埋開水路嘅灌溉等唔同嘅專業技術。農業嘅基本,仲係喺農地上種植農作物同埋喺牧草地度搞畜牧。
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曾經預咗,地球係養唔起越嚟越多嘅人口,但係綠色革命咁嘅科技令應付糧食需求增加變得可能[94]。
由二十世紀尾開始,因為擔心傳統農業,大家對可持續農業嘅關注大大提高。雖然通過品種改良、農藥、化學肥料等技術創新令到收成量急劇增加,但係環境同人體健康出現咗負面影響(例如環境污染)[95]。喺畜牧業方面,通過品種改良同埋「集約型」嘅養豬、養雞,肉類嘅產量顯著增加,但係亦引起咗動物虐待嘅問題,仲有使用抗生素同生長激素等化學物質對人體嘅健康影響引發擔心[96]。
生物藥品、(歐美國家)藥劑(生藥)、生物塑膠、生物燃料[注 1][97],越嚟越多地用作呢啲原料[98]。不過,世界上仲有好多地方面對糧食短缺,唔少人餓死咗。將植物用嚟做燃料燒,會搞到全球糧食供應減少,甚至推高基本農產品嘅價格,從而影響低收入、冇嘢食嘅人,進一步威脅佢哋嘅生存[99][100]。
對環境嘅影響
[編輯]農業因為用農藥、養分流失、過度用水等問題,會對社會造成外部成本(公害)。2000年發表嘅研究顯示,英國喺1996年嘅總外部成本估計有23億4300萬英鎊,平均每公頃208英鎊[101]。美國喺2005年嘅耕作相關外部成本估計大約係50億到160億美元(每公頃30到96美元),畜牧業嘅外部成本估計有7億1400萬美元[102]。兩個研究都話要內部化呢啲外部成本,但冇分析補貼嘅影響,只係提到補貼都會影響農業對社會嘅成本。兩個研究都只係講純經濟影響。2000年嘅研究包括咗農藥污染嘅報告,但冇考慮經常用農藥嘅影響,而2004年嘅研究就用咗1992年嘅農藥影響估計。
諾曼·博洛格係開發革命性農業技術,救咗幾十億人命嘅重要人物。佢開發嘅品種令到發展中國家嘅穀物產量大幅增加,被稱為「綠色革命之父」。
畜牧業嘅問題
[編輯]聯合國職員同埋呢個問題相關聯合國報告嘅共同作者亨寧·施泰因費爾德話:「畜牧業係今日環境問題最主要嘅原因之一。」[103]。畜牧業佔咗農業用地總面積嘅70%,用咗地球總面積嘅30%。佢仲係溫室氣體最大嘅來源,換算成二氧化碳,全部溫室氣體排放量嘅18%都係畜牧業產生嘅。相比之下,交通運輸業嘅二氧化碳排放量只佔總量嘅13.5%。人類活動排放嘅亞氧化氮有65%係畜牧業產生(溫室效應係二氧化碳嘅296倍),甲烷有37%係畜牧業產生(溫室效應係二氧化碳嘅23倍)。另外,氨氣嘅64%都係畜牧業產生,呢啲氨氣係酸雨同生態系統酸化嘅原因。畜牧業仲係森林砍伐嘅主要原因,亞馬遜開墾咗嘅土地有70%變成咗牧場(其餘係耕地)[104]。通過森林砍伐同開墾,可以話畜牧業令到生物多樣性減少。
開墾同荒廢
[編輯]將土地開墾來搞農業同畜牧業係對地球生態系統影響最大嘅人類活動,亦係令到生物多樣性減少嘅最大動力。人類到而家開墾咗嘅土地估計有39%到50%唔等[105]。土地荒廢 (en) 意味住生態系統功能同生產力長期下降,估計全世界有24%嘅土地(大部分係農地)發生緊呢種情況[106]。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話土地荒廢嘅主要原因係土地管理出咗問題,報告話有15億人靠住呢啲荒廢咗嘅土地生存。呢度講嘅荒廢包括森林破壞、沙漠化、侵蝕、礦物質耗盡、土壤酸化同鹽害等[10]。
富營養化
[編輯]富營養化係指水中生態系統有太多營養,令到藻類大量生長,水中氧氣濃度下降。咁樣魚類就冇得生存,生物多樣性就會減少,呢啲水都冇得飲同用嚟做工業用途。喺耕地放太多肥料或者畜牧業餵太多飼料會令到氮同磷呢啲營養物質表面流失或者滲漏。呢啲營養物質係水中生態系統富營養化嘅主要非特定污染源[107]。
農藥
[編輯]全世界用農藥嘅數量由1950年開始,每年都增加250萬噸,但係農作物受害蟲破壞嘅情況就差唔多冇變[108]。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 (WHO) 估計每年有300萬人因為農藥中毒,大約22萬人因此死亡[109]。繼續用農藥會令到啲抗藥性嘅害蟲生存落嚟,咁就要用更強嘅農藥,形成一個惡性循環[110]。
有啲人話用農藥嘅密集式農業可以喺防止飢荒同保護環境之間取得平衡,例如Center for Global Food Issues嘅網站開頭就引用咗「每英畝嘅收成越多,就可以保留更多土地嘅自然狀態」呢個觀點[111][112]。但係批評者就話環境同食物需求之間唔一定要有取捨[113],佢哋主張減少用農藥,改用輪作等好嘅農業管理習慣[110]。
氣候變化
[編輯]農業受到氣溫、降雨量同降雨時間、CO2、陽光等因素變化,或者呢啲因素組合造成嘅氣候變化影響[10][114]。農業有助防止全球暖化,但同時都可能令情況惡化。大氣中CO2增加嘅原因之一係泥土中有機物腐爛,而大氣中大部分甲烷都係由水田等濕泥土中有機物分解產生[115]。喺濕嘅厭氧泥土中,脫氮會令到氮以一氧化氮嘅形式釋放到大氣中,呢種氣體都係溫室氣體嘅一種[116]。如果好好管理泥土,就可以減少呢啲溫室氣體嘅排放,仲可以喺泥土中儲存大氣中嘅CO2[115]。
農業生物
[編輯]講到農業生物,地球上有幾種。
- 蟻嘅一種切葉蟻會種植叫做蟻菇嘅真菌嚟食。
- 魚類嘅黑尾雀鯛會種植一種叫做絲菜嘅藻類嚟食。佢哋會將其他種類嘅海藻扯走,掟到自己地盤以外嘅地方。咁樣,佢哋就會趕走想食佢哋種植嘅藻類嘅海膽同其他魚。
- 魚類長鼻雀鯛會喺比黑尾雀鯛大約20倍嘅地盤度種植唔同種類嘅藻類嚟食。
- 一種叫做黃色網狀粘菌嘅粘菌,當佢哋嘅食物(細菌)變少,要搬屋嗰陣,有啲株會將細菌帶埋一齊搬,到咗新地方就將細菌撒出嚟,等細菌喺新地方繁殖,咁就唔使擔心冇嘢食。
睇埋
[編輯]疏仕
[編輯]- ↑ "Farming Had an Earlier Start, a Study Says". 《紐約時報》. 2015-07-27. 喺2015-07-27搵到.
- ↑ "First evidence of farming in Mideast 23,000 years ago". 《科學日報》. 2015-07-22. 喺2015-07-22搵到.
- ↑ 池谷和信「人類にとって定住化とは何か―2014年国際人類学民族学科学連合中間会議の成果から」 國立民族學博物館,2020年6月29日閱覽。
- ↑ 4.0 4.1 4.2 4.3 高橋英一, 「肥料の歴史 : 人間活動とのかかわり合い」『化學與生物』 1984年 22卷 9號 p.671-673, ,2020年6月29日閱覽。
- ↑ 5.0 5.1 産業別生産物分類策定参考資料 總務省,2020年6月29日閱覽。
- ↑ 耕種と畜産の連携強化による農業生産の総合的な振興[失咗效嘅鏈] 農林水產省,2020年6月29日閱覽。
- ↑ 5 定義と範囲 和歌山縣,2020年6月29日閱覽。
- ↑ U.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Rome. "Analysis of farming systems"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3年8月6號,.. Retrieved December 7, 2008.
- ↑ 9.0 9.1 Acquaah, G. 2002.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pp. 283-317 in "Principles of Crop Production, Theories, Techniques and Technology".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NJ.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Chrispeels, M.J.; Sadava, D.E. 1994. "Farming Systems: Development, Productivity, and Sustainability". pp. 25-57 in Plants, Genes, and Agriculture. Jones and Bartlett, Boston, MA.
- ↑ Gold, M.V. 1999. USDA National Agriculture Library. Beltsville, M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Definitions and Terms". Retrieved December 7, 2008.
- ↑ Earles, R.; Williams, P. 2005. ATTRA National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Service. Fayetville, A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An Introduction"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1年5月26號,.. Retrieved December 7, 2008.
- ↑ 13.0 13.1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STAT)". 喺2007-10-11搵到.
- ↑ Brady, N.C. and R.R. Weil. 2002. Elements of the Nature and Properties of Soils. Pearson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NJ.
- ↑ Acquaah, G. 2002. "Land Preparation and Farm Energy" pp.318-338 in Principles of Crop Production, Theories, Techniques and Technology.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NJ.
- ↑ Mayer, Joachim (2015-02-07). Gemüse biologisch anbauen: Selbst gezogen, frisch geerntet. Gräfe und Unzer Verlag GmbH. ISBN 978-3-83383-803-3.
- ↑ Pousset, Joseph; Bureau, Jean-Marc (19 November 2014). Assolements et rotations des cultures. France Agricole. ISBN 978-2-85557-343-4.
- ↑ Acquaah, G. 2002. "Pesticide Use in U.S. Crop Production" pp.240-282 in Principles of Crop Production, Theories, Techniques and Technology.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NJ.
- ↑ Acquaah, G. 2002. "Soil and Land" pp.165-210 in Principles of Crop Production, Theories, Techniques and Technology.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NJ.
- ↑ Chrispeels, M.J.; Sadava, D.E. 1994. "Nutrition from the Soil" pp.187-218 in Plants, Genes, and Agriculture. Jones and Bartlett, Boston, MA.
- ↑ Brady, N.C.; Weil, R.R. 2002. "Practical Nutrient Management" pp.472-515 in Elements of the Nature and Properties of Soils. Pearson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NJ.
- ↑ Acquaah, G. 2002. "Plants and Soil Water" pp.211-239 in Principles of Crop Production, Theories, Techniques and Technology.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NJ.
- ↑ Pimentel, D.; Berger, D.; Filberto, D.; Newton, M.; et al. 2004. "Water Resources: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Bioscience 54:909-918.
- ↑ "World oil supplies are set to run out faster than expected, warn scientists". The Independent. June 14, 2007.
- ↑ The limits of a Green Revolution?
- ↑ Rebecca White (2007). "Carbon governance from a systems perspective: an investigation of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the UK,"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1年7月19號,. Oxford University Center for the Environment
- ↑ 27.0 27.1 Martin Heller and Gregory Keoleian (2000). "Life Cycle-Based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for Assessment of the U.S. Food System," University of Michigan Center for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
- ↑ 28.0 28.1 Patrick Canning, Ainsley Charles, Sonya Huang, Karen R. Polenske, and Arnold Waters (2010). "Energy Use in the U.S. Food System,"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0年9月18號,. USDA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Report No. ERR-94.
- ↑ Christine Wallgren & Mattias Hojer (2009). "Eating energy—Identifying possibilities for reduced energy use in the future." Energy Policy 37: 5803-5813. doi:10.1016/j.enpol.2009.08.046
- ↑ 30.0 30.1 30.2 Randy Schnepf (2004). "Energy use in Agriculture: Background and Issues,"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 ↑ 31.0 31.1 Realities of organic farming
- ↑ 32.0 32.1 Comparison of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Corn, Soybean, Alfalfa, Oats, and Rye Crops at the Neely-Kinyon LTAR
- ↑ 33.0 33.1 "Organic Farming can Feed The World!". 原著喺2006年1月27號歸檔. 喺2024年9月10號搵到.
- ↑ 34.0 34.1 Organic Farms Use Less Energy And Water
- ↑ Smith, Kate; Edwards, Rob (March 8, 2008)."2008: The year of global food crisis", The Herald (Glasgow).
- ↑ "The global grain bubble",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Boston), January 18, 2008.
- ↑ "The cost of food: Facts and figures", BBC News Online (London), October 16, 2008.
- ↑ Walt, Vivienne (February 27, 2008)."The World's Growing Food-Price Crisis"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1年11月29號,., Time (New York).
- ↑ 39.0 39.1 Watts, Jonathan (December 4, 2007). "Riots and hunger feared as demand for grain sends food costs soaring", The Guardian (London).
- ↑ 40.0 40.1 Mortished, Carl (March 7, 2008)."Already we have riots, hoarding, panic: the sign of things to come?"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1年8月14號,., The Times (London).
- ↑ 41.0 41.1 Borger, Julian (February 26, 2008). "Feed the world? We are fighting a losing battle, UN admits", The Guardian (London).
- ↑ "Raw Material Reserves". International Fertilizer Industry Association. 原著喺2008-06-30歸檔. 喺2015-11-11搵到.
- ↑ Integrated Crop Management-Iowa State University January 29, 2001 [1]
- ↑ "The Hydrogen Economy", Physics Today, December 2004.
- ↑ Strochlic, R.; Sierra, L. (2007). Conventional, Mixed, and "Deregistered" Organic Farmers: Entry Barriers and Reasons for Exiting Organic Production in California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8年5月9號,.. California Institute for Rural Studies.
- ↑ Peter Read (2007). "Carbon cycle management with increased photo-synthesis and long-term sinks". Royal Society of New Zealand. 原著喺2005-05-11歸檔. 喺2015-11-11搵到.
- ↑ Greene, Nathanael (December 2004). How biofuels can help end America's energy dependence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0年12月5號,..
- ↑ Srinivas; 等 (2008). "Reviewing The Methodologies For Sustainable Living". 7. The Electronic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993–3014.
{{cite journal}}
: Cite journal requires|journal=
(help); Explicit use of et al. in:|author=
(help); Unknown parameter|month=
ignored (help) - ↑ Conway, G. (2000).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risks and promise". 4(1): 2. Conservation Ecology.
{{cite journal}}
: Cite journal requires|journal=
(help) - ↑ Pillarisetti, R.; Radel, Kylie (2004).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Produ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and Crops and the WTO". 19 (2). Journa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332–352.
{{cite journal}}
: Cite journal requires|journal=
(help); Unknown parameter|month=
ignored (help)CS1 maint: multiple names: 作者名單 (link) - ↑ Lopez Villar, Juan; Freese, Bill (2008). "Who Benefits from GM Crops?" (PDF). Friends of the Earth International. 喺2010-12-22搵到.
{{cite web}}
: Unknown parameter|month=
ignored (help)CS1 maint: multiple names: 作者名單 (link) - ↑ "Monsanto failure". 《New Scientist》.第181卷第2433號. London. February 7, 2004. 喺2008-04-18搵到.
- ↑ Kuyek, Devlin (2002).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in Africa: Implications for Small Farmers" (PDF). Genetic Resources Action International (GRAIN). 喺2010-12-22搵到.
{{cite web}}
: Unknown parameter|month=
ignored (help) - ↑ Cooke, Jeremy (May 30, 2008).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in Africa: Implications for Small Farmers". BBC News Online. London. 喺2008-06-06搵到.
- ↑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農業・食料関連産業の経済計算の概要 農林水產省,2020年6月29日閱覽。
- ↑ 56.00 56.01 56.02 56.03 56.04 56.05 56.06 56.07 56.08 56.09 清水 徹朗「農業收入、農戶經濟同農業經營─佢哋嘅趨勢同對農業結構改革嘅啟示─」農林金融2013・11 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2020年6月29日閲覽。
- ↑ Schümann, Helmut (2014年10月14號)。〈啲牛着尿片嘅爭議〉。Der Tagesspiegel。
- ↑ 小麥價格創紀錄上升,聯合國官員警告食品價格飆升可能會喺發展中國家引發社會動盪
- ↑ Trumbull, Mark(2007年7月24日)。「食品價格上升限制咗對全球窮人嘅援助」,《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波士頓)。
- ↑ Schneider, Keith (1989年9月8日)。〈科學學院建議恢復自然耕種〉。《紐約時報》。
- ↑ 歐盟委員會(2003年),CAP改革。
- ↑ 〈泰森同卡夫嘅利潤受到穀物成本限制〉。《紐約時報》。彭博社。2007年9月6日。
- ↑ McMullen, Alia (2008年1月7日)。〈唔使理石油啦,而家新嘅全球危機係食物〉。《金融郵報》。多倫多。
- ↑ McKie, Robin; Rice, Xan(2007年4月22日)。「數百萬人因農作物疾病肆虐面臨飢荒」,《觀察家報》(倫敦)。
- ↑ Mackenzie, Debora (2007年4月3日)。〈數十億人面臨小麥超級枯萎病嘅風險〉。《新科學人》。倫敦 (2598): 6–7。原著喺2007-05-09歸檔。喺2007-04-19搵到。
- ↑ Leonard, K.J. 黑桿銹病嘅生物學同對小麥種植者嘅威脅,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局
- ↑ Sample, Ian(2007年8月31日)。「全球糧食危機迫在眉睫,氣候變化同人口增長令肥沃嘅土地減少」,《衛報》(倫敦)。
- ↑ 「到2025年,非洲可能淨係可以養活25%嘅人口」,《mongabay.com》,2006年12月14日。
- ↑ Baxter, Joan (2003年5月19日)。〈棉花補貼令馬里陷入困境〉。《BBC新聞網》。倫敦。喺2010-01-01搵到。
- ↑ 〈生產夥伴〉 (西班牙文)。megaagro.com.uy。原著喺2012-04-25歸檔。喺2009-02-18搵到。
- ↑ 〈中國:養活龐大嘅人口〉。堪薩斯-亞洲(非政府組織)。原著喺2003-12-19歸檔。喺2009年2月18日搵到。「而家中國平均每個農戶大概耕種1公頃嘅土地」
- ↑ 〈巴拉圭農地房地產〉。Peer Voss。喺2009-02-18搵到。
- ↑ 〈巴西邊疆農地〉。AgBrazil。原著喺2009-02-27歸檔。喺2009-02-18搵到。
- ↑ Shiva, Vandana. 《地球民主:正義、可持續發展同和平》, South End Press, 劍橋, 麻省, 2005.
- ↑ Jowit, Juliette (2010年9月22日)。〈聯合國高級官員警告企業遊說阻礙食品改革:農業峰會透露大型農業企業同食品生產商用拖延戰術,阻撓有利人類健康同環境嘅決定〉。《衛報》。倫敦。喺2010-12-23搵到。, 衛報(英國),2010年9月22日
- ↑ Sexton,R.J. (2000)。〈美國食品業嘅工業化同整合:對競爭同福利嘅影響〉。《美國農業經濟學期刊》。82 (5): 1087–1104。doi:10.1111/0002-9092.00106。
- ↑ History of Plant Breeding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3年1月21號,.. Retrieved December 8, 2008.
- ↑ Template:Cite journal2
- ↑ Template:Cite book2
- ↑ Ruttan, Vernon W. (1999). "Bio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e: A Skeptical Perspective" (-Scholar search). AgBioForum. 2 (1): 54–60. 喺October 11, 2007搵到.
{{cite journal}}
: External link in
(help); Unknown parameter|format=
|month=
ignored (help) - ↑ Cassman, K. (December 5, 1998). "Ecological intensification of cereal production systems: The Challenge of increasing crop yield potential and precision agriculture". Proceedings of a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Colloquium, Irvine,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Nebraska.
- ↑ 82.0 82.1 Adoption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Crops in the US: Extent of Adoption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2年6月10號,.. Retrieved December 8, 2008.
- ↑ 83.0 83.1 Farmers Guide to GMOs. Retrieved December 8, 2008.
- ↑ Report Raises Alarm over 'Super-weeds'. Retrieved December 9, 2008.
- ↑ Ozturk, et al., "Glyphosate inhibition of ferric reductase activity in iron deficient sunflower roots", New Phtologist, 177:899-906, 2008.
- ↑ Kimbrell, A. Faltal Harvest: The Tragedy of Industrial Agriculture, Island Press, Washington, 2002.
- ↑ Conway, G. (2000).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risks and promise". 4(1): 2. Conservation Ecology.
{{cite journal}}
: Cite journal requires|journal=
(help) - ↑ . R. Pillarisetti and Kylie Radel (2004).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Produ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and Crops and the WTO". 19 (2). Journa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332–352.
{{cite journal}}
: Cite journal requires|journal=
(help); Unknown parameter|month=
ignored (help) - ↑ UN biodiversity meet fails to address key outstanding issues, Third World Network. Retrieved December 9, 2008.
- ↑ Who Owns Nature?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9年3月27號,.. Retrieved December 9, 2008.
- ↑ 91.0 91.1 Shiva, Vandana. Biopiracy, South End Press, Cambridge, MA, 1997.
- ↑ Nabhan, Gary Paul. Enduring Seeds,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Tucson, 1989.
- ↑ Shiva, Vanadana. Stolen Harvest: The Hijacking of the Global Food Supply South End Press, Cambrdge, MA, 2000, pp. 90-93.
- ↑ Template:Cite news2
- ↑ "Human Health Issues | Pesticides | US EPA". Epa.gov. 2006-06-28. 喺2009-11-26搵到.
- ↑ "EU Scientists Confirm Health Risks of Growth Hormones in Meat". Organicconsumers.org. 原著喺2009-07-24歸檔. 喺2009-11-26搵到.
- ↑ Brickates Kennedy, Val (October 16, 2007). "Plastics that are green in more ways than one".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New York.
{{cite news}}
: More than one of|work=
、|newspaper=
specified (help) - ↑ "Growing Plants for Pharmaceutical Production vs. for Food and Feed Crops". bio.org. Washington DC: Biotechnology Industry Organization. 原著喺2009-12-25歸檔. 喺2009-10-02搵到.
- ↑ Kuhr, Daniela (2012-08-23). "Mensch vor Maschine". Süddeutsche Zeitung.
- ↑ Cherki, Marc (2014-02-21). "Des plantes de plus en plus prisées pour du bioplastique". Le Figaro.
- ↑ Pretty, J; 等 (2000). "An assessment of the total external costs of UK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Systems. 65 (2): 113–136. doi:10.1016/S0308-521X(00)00031-7.
{{cite journal}}
: Explicit use of et al. in:|last1=
(help) - ↑ Tegtmeier, E.M.; Duffy, M. (2005). "External Cos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PDF). The Earthscan Reader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原著 (PDF)喺2009年2月5號歸檔. 喺2024年9月10號搵到.
- ↑ "Livestock a major threat to environment". U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November 29, 2006. 原著喺March 28, 2008歸檔. 喺2009-08-07搵到.
- ↑ Steinfeld, H.; Gerber, P.; Wassenaar, T.; Castel, V.; Rosales, M.; de Haan, C. 2006. U.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Rome. "Livestock's Long Shadow -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options."
- ↑ Vitousek, P.M.; Mooney, H.A.; Lubchenco, J.; Melillo, J.M. 1997. "Human Domination of Earth's Ecosystems". Science 277:494-499.
- ↑ Bai, Z.G., D.L. Dent, L. Olsson, and M.E. Schaepman. 2008. Global assessment of land degradation and improvement 1:identification by remote sensing. Report 2008/01, FAO/ISRIC - Rome/Wageningen. Retrieved on December 5, 2008 from "Land degradation on the rise"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9年2月12號,.
- ↑ Carpenter, S.R., N.F. Caraco, D.L. Correll, R.W. Howarth, A.N. Sharpley, and V.H. Smith. 1998. "Nonpoint Pollution of Surface Waters with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8:559-568.
- ↑ Pimentel, D. T.W. Culliney, and T. Bashore. 1996. "Public health risks associated with pesticides and natural toxins in foods in Radcliffe's IPM World Textbook"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1999年2月18號,.. Retrieved December 7, 2008.
- ↑ WHO. 1992. Our planet, our health: Report of the WHU commission on health and environment.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 110.0 110.1 Chrispeels, M.J. and D.E. Sadava. 1994. "Strategies for Pest Control" pp.355-383 in Plants, Genes, and Agriculture. Jones and Bartlett, Boston, MA.
- ↑ Avery, D.T. 2000. Saving the Planet with Pesticides and Plastic: The Environmental Triumph of High-Yield Farming. Hudson Institute, Indianapolis, IN.
- ↑ Center for Global Food Issues. Churchville, VA. "Center for Global Food Issues.". Retrieved December 7, 2008.
- ↑ Lappe, F.M., J. Collins, and P. Rosset. 1998. "Myth 4: Food vs. Our Environment" pp. 42-57 in World Hunger, Twelve Myths, Grove Press, New York.
- ↑ Fraser, E.: "Crop yield and climate change"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6年10月23號,., Retrieved on September 14, 2009.
- ↑ 115.0 115.1 Brady, N.C. and R.R. Weil. 2002. "Soil Organic Matter" pp.353-385 in Elements of the Nature and Properties of Soils. Pearson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NJ.
- ↑ Brady, N.C. and R.R. Weil. 2002. "Nitrogen and Sulfur Economy of Soils" pp.386-421 in Elements of the Nature and Properties of Soils. Pearson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NJ.
- ↑ "For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think bug". NewScientist. 喺2010-02-26搵到.
- ↑ B. Hölldobler & E.O. Wilson (1990). The Ants. Cambridge MA: Belknap. ISBN 978-0-674-48525-9.
引用錯誤 <ref>
tags exist for a group named "注", but no corresponding <references group="注"/>
tag wa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