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運輸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貨運站
喺冰川到運輸大嘅石頭,冰川退咗之後,大嘅石頭就會沉喺離佢出發地好遠嘅新位置

運輸係指運輸主體(人或者係貨物)通過運輸工具(或者交通工具運輸路徑),由甲地移到乙地,完成某個經濟目的嘅行為。因此,運輸係一種「衍生嘅經濟行為」,運輸多數都係為咗完成某啲經濟行為,例如買嘢、返工、返學、探朋友等需求而進行。

而運輸主體同運輸工具喺運輸路徑到所產生嘅互動現象,就係交通現象。因此運輸係一種兩地間嘅移動行為,而交通係兩地之間所發生嘅現象。「運輸」同「交通」兩詞成日撈亂嚟用,粵文用開「交通擠塞」而唔係「運輸擠塞」,「運輸路徑」唔係「交通路徑」。

運法

[編輯]
内文:交通方式
英國曼徹斯特嘅各種交通方式

交通方式係指用特定類型嘅車輛、基礎設施同埋操作嘅運輸方案。運人或者運貨可能會用到一種或者幾種方式,後者就叫做多式聯運或者複合運輸。每種方式都有佢嘅優缺點,揀邊種就要睇成本、能力同埋路線。

政府負責處理啲車點樣運作,同埋訂立相關嘅程序,包括融資、法律同埋政策。喺運輸業,基礎設施嘅運作同擁有權可以係公營或者私營,要視乎國家同埋方式而定。

客運可以係公共嘅,即係有營運商提供定期服務,又或者係私人嘅。貨運就主要集中喺貨櫃化上面,不過散裝運輸都會用嚟運大量耐用嘅貨物。運輸喺經濟增長同埋全球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係大多數類型都會造成空氣污染同埋用大量土地。雖然政府大力資助,但係好嘅運輸規劃對於令到交通流量暢順同埋控制城市擴張都係必不可少。

人力

[編輯]
内文:人力運輸
人力運輸喺發展中國家仲係好常見。

人力運輸,即係一種可持續運輸,係用嘅肌肉力量嚟運人或者運貨,例如行路跑步同埋游水。現代科技令到機器可以增強人力。人力運輸仲係好受歡迎,因為可以慳錢、消遣做運動環保;有時候仲係唯一可用嘅方式,特別係喺未開發或者偏僻嘅地區。

雖然人類唔使基礎設施都可以行路,但係有道路可以令運輸更加方便,尤其係用人力嚟推動車輛,好似單車同埋直排輪咁。人類仲發明咗啲人力車輛嚟應付啲難搞嘅環境,例如雪地同埋水上,好似划艇同埋滑雪咁;就連空中都可以用人力飛機飛上去。

畜力

[編輯]
内文:畜力運輸

畜力運輸就係用役畜嚟運人同貨。人可以直接騎住啲動物,又或者用佢哋做馱畜嚟馱貨,仲可以用繩索將佢哋單隻或者成隊咁綁住,拉雪橇或者有輪嘅車輛

航空

[編輯]
内文:航空
一架白色嘅噴射機準備降落,起落架已經完全放低。每隻機翼底下都有一個渦輪扇發動機
一架法國航空空中巴士A318倫敦希斯路機場降落緊

固定翼飛機,通常叫做飛機,係一種重於空氣嘅飛行器,佢靠空氣相對於機翼嘅運動嚟產生升力。呢個詞係用嚟同旋翼機區分開嚟,因為旋翼機係靠升力面相對於空氣嘅運動嚟產生升力。旋翼飛機就係固定翼同旋翼兩樣都有。固定翼飛機包括小型教練機同埋休閒飛機,以至大型客機同埋軍用貨機。

飛機要飛起要有兩樣嘢:機翼上面有空氣流動嚟產生升力,同埋有地方可以降落。大部分飛機仲要有機場,提供維修、補給、加油,以及上落機組人員、貨物同乘客嘅基礎設施。[1]雖然大部分飛機都係喺陸地上面起飛同降落,但係有啲飛機可以喺冰面、雪地同埋平靜嘅水面上面起飛同降落。

飛機係第二快嘅交通工具,僅次於火箭。商用噴射機可以飛到每小時955公里每個鐘(593英里每個鐘),單引擎飛機可以飛到每小時555公里每個鐘(345英里每個鐘)。航空可以快速將人同少量貨物運送到好遠嘅地方,但係成本同能源消耗都好高;對於短距離或者難以到達嘅地方,就可以用直升機。根據2009年4月28日《衞報》嘅報道,「世衞估計任何時候都有多達50萬人喺飛機上面。」[2]

陸路

[編輯]
内文:陸路運輸

陸路運輸包括所有喺陸地上面運送人、貨物同服務嘅系統。陸路運輸喺連接唔同社區方面扮演住重要角色。陸路運輸係城市規劃嘅一個關鍵因素。佢有兩種:鐵路同公路。

鐵路

[編輯]
内文:鐵路運輸
一架白色嘅電力列車,有條紅色嘅線條裝飾,喺鄉郊地區由一個隧道駛出嚟
德國高速客運列車城際快車
北京地鐵係全世界最大同最繁忙嘅捷運網絡之一。

鐵路運輸就係火車喺兩條平行嘅軌上面行走,呢啲軌道就叫做鐵路。啲鋼軌垂直固定喺木頭、混凝土或者鋼嘅枕木上面,令到兩條軌之間保持一致嘅距離,即係軌距。啲軌同埋垂直嘅枕木都係放喺由混凝土或者壓實嘅泥土碎石組成嘅基礎上面,再鋪一層道碴。其他嘅方法仲有單軌鐵路同埋磁懸浮列車

火車由一架或者多架相連嘅車廂組成,喺啲軌道上面行走。通常都係由機車嚟提供動力,拉住一系列冇動力嘅車廂,可以載客或者載貨。機車可以用蒸汽柴油或者由路邊系統供應嘅電力嚟驅動。另一種方法就係所有或者部分車廂都有動力,呢種就叫做動車組。仲有啲火車可以用纜索重力氣動同埋燃氣渦輪嚟驅動。鐵路車輛行走嘅摩擦力比起橡膠輪胎喺鋪裝路面上面要細得多,所以火車嘅能量轉換效率就高啲,不過仲係冇船咁高效。

城際鐵路係連接唔同城市嘅長途服務;[3]現代高速鐵路可以達到每小時350 km/h(220 mph)嘅速度,但係要用特別建造嘅軌道。區域鐵路同埋通勤鐵路係將郊區同周邊地區連接到城市,而城市內部嘅運輸就由載客量高嘅電車同埋地下鐵系統負責,通常都係構成城市公共交通嘅主幹。貨運列車傳統上都係用篷車,要手動裝卸貨物。自從1960年代開始,貨櫃列車就成為咗普通貨物運輸嘅主流方案,而大量嘅散貨就由專門嘅列車運輸。

公路

[編輯]
内文:公路運輸
公路運輸

公路係指兩個或者多個地點之間可以識別嘅路線、道路或者小路[4]公路通常都會整平、鋪路或者用其他方法處理,方便行車;[5]不過唔一定要咁做,而且從歷史上嚟講,好多公路都只係可以識別嘅路線,冇正式嘅建造或者維修[6]市區,公路可能會穿過城市或者村莊,叫做街道,同時兼顧都市空間地役權同埋路線嘅雙重功能。[7]

最常見嘅公路車輛就係汽車;係一種有車輪、載人、自帶引擎嘅車輛。其他公路使用者仲有巴士貨車電單車單車同埋行人。截至2010年,全世界有10.15億架車。 公路運輸畀道路使用者完全嘅自由,可以根據需要同方便程度將車輛由一條行車線轉到另一條,或者由一條路轉到另一條。呢種喺位置、方向、速度同埋行程時間上面嘅靈活性,係其他交通方式冇嘅。只有公路運輸先可以提供門對門嘅服務。

車好靈活,但係載客量低,同時要用好多能源同埋空間,係城市裡面最主要嘅有害噪音同埋空氣污染來源;[8]

元素

[編輯]

基礎設施

[編輯]
内文:基礎設施
橋樑好似金門大橋咁,可以畀馬路同鐵路跨越水體。
隧道好似坦佩雷隧道咁,可以畀交通喺地底或者穿過岩石通過。

基礎設施係畀車輛運作嘅固定裝置。包括馬路、車站,同埋停車同維修嘅設施。對於鐵路、管道、公路同埋纜車運輸嚟講,成條車輛行駛嘅路都要建造出嚟。飛機同船隻就唔使咁做,因為航道同航線唔使建造。不過,佢哋都要喺終點站有固定嘅基礎設施。

終點站好似機場、港口同車站咁,係乘客同貨物可以喺唔同車輛或者模式之間轉換嘅地方。對於客運嚟講,終點站會整合唔同嘅模式,等轉乘嘅乘客可以享受每種模式嘅優點。譬如話,機場鐵路連接機場同市中心同郊區。汽車嘅終點站就係停車場,而巴士同長途車可以喺簡單嘅站點運作。對於貨運嚟講,終點站係轉運點,但有啲貨物會直接由生產地運到使用地。

基礎設施嘅融資可以係公共嘅或者私人企業嘅。運輸通常係自然壟斷同埋公眾需要嘅嘢;道路,喺某啲國家仲有鐵路同機場,都係通過徵稅嚟資助。新嘅基建項目可能要好大筆錢,通常要借債嚟融資。因此,好多基礎設施嘅擁有者都會收使用費,好似機場嘅降落費或者公路嘅過路費咁。除此之外,當局可能會喺購買或者使用車輛嗰陣徵稅。因為規劃者嘅預測唔準確同高估咗乘客數量,運輸基建項目經常會出現效益不足嘅情況。

運輸方式

[編輯]

動物

[編輯]

用嚟運輸嘅動物包括馱畜同騎乘動物。

車輛

[編輯]
内文:車輛
2018年嘅菲亞特Uno
為咗最大化載貨量而改裝嘅電單車。機動性對電單車嚟講好重要,主要用嚟喺市區運輸輕型貨物。

車輛係用嚟運載人同貨嘅非生物裝置。同基礎設施唔同,車輛會同貨物同乘客一齊移動。除非畀纜索或者肌肉力量拉動/推動,車輛必須自己提供推進力;最常見嘅方式係用蒸汽機、內燃機、電動機、噴氣發動機或者火箭,但都有其他推進方式。車輛仲要有一個系統將能量轉換成移動;最常見嘅就係用車輪、螺旋槳同埋壓力。

車輛通常由司機操作。不過,有啲系統好似自動人行道同一啲快速交通系統就係全自動嘅。對於客運嚟講,車輛要有一個隔間、座位或者平台畀乘客。簡單嘅車輛好似汽車、單車或者簡單嘅飛機,可能由一個乘客做司機。最近,同第四次工業革命有關嘅進展為運輸同汽車領域帶嚟咗好多新興技術,好似互聯車輛同自動駕駛咁。呢啲創新據話會形成未來嘅流動性,但喺安全同網絡安全方面仲有隱憂,特別係關於互聯同自動流動性嘅問題。

運營

[編輯]
現代機場嘅傾斜航拍圖。飛機停泊喺由中央大樓伸出嘅「手臂」旁邊
韓國仁川國際機場

私人運輸只受車輛擁有者嘅支配,佢哋自己操作車輛。對於公共運輸同貨運嚟講,運營可以由私人企業或者政府進行。基礎設施同車輛可能由同一間公司擁有同運營,都可能由唔同實體運營。傳統上,好多國家都有國家航空公司同國家鐵路公司。自從1980年代開始,好多呢啲都畀私有化咗。國際航運仲係一個競爭好激烈同冇乜規管嘅行業,但港口可能係公有嘅。

政策

[編輯]

Template:Missing information

隨住世界人口嘅增加,城市嘅規模同人口都喺增長——根據聯合國嘅講法,全世界55%嘅人口住喺城市,到2050年呢個數字預計會升到68%。公共運輸政策必須進化去滿足城市世界嘅優先事項變化。政策嘅制定強制執行運輸秩序,因為運輸本質上係混亂嘅,人哋都想盡快由一個地方去到另一個地方。呢個政策有助於減少意外同保護生命。

功能

[編輯]

運人同運貨係交通最常見嘅用途。不過仲有其他用途,例如喺打仗時戰略同戰術上調動軍隊,又或者係運送民用嘅建築器材同緊急裝備。

載客

[編輯]
内文:旅遊公共交通
淺綠色、橙色同白色嘅巴士停喺多層樓前面。
澳洲坎培拉ACTION巴士公司嘅本地巴士

載客,又叫旅運,分為公共交通同私人交通。公共交通係固定路線嘅定期服務,私人交通就係乘客想點去就點去嘅服務。後者彈性大啲,但載客量細啲,仲更加污糟環境。旅運可以係日常返工放工,又或者係公幹、旅遊、搬屋。

短途交通以私家車同公共交通為主。喺鄉下同細城市,公共交通主要係巴士,大城市就會加埋通勤鐵路、電車同地鐵。長途交通就有私家車、火車、長途巴士同飛機,飛機主要負責最長途嘅交通,包括洲際旅遊。轉乘客運就係一程車程要用幾種交通工具;由於所有人類交通都要行路開始同結束,所以所有客運都可以話係轉乘。公共交通可能要喺轉運站轉車,無論係轉唔同類型定係同類型嘅交通工具都得。

的士同巴士喺公共交通嘅兩個極端。巴士係最平嘅交通工具但唔一定夠彈性,的士就好彈性但貴好多。中間嗰種叫做需求回應式運輸,夠彈性又唔貴。

有啲人可能因為法例同簽證要求而唔可以去其他國家旅行。

醫療

[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嘅救護車

救護車係用嚟運送病人去醫院或者喺醫院之間轉院嘅車,[9]有時仲會喺車上面為病人提供院前醫療服務。呢個字通常同行車嘅「緊急救護車」有關,佢哋係緊急醫療服務嘅一部分,為有急症嘅病人提供緊急醫療服務。

「空中醫療服務」係一個綜合性嘅詞語,包括用飛機將病人由意外現場送去醫療機構,又或者喺醫療機構之間轉院。醫護人員會喺直升機、螺旋槳飛機或者噴射機上面,喺空中急救或者撤離嘅時候,為各種病人提供全面嘅院前同埋緊急同危重護理。[10][11]

貨運

[編輯]
内文:船運
一艘叫做「BW Fjord」嘅散貨船

貨運,又叫船運,係製造業價值鏈嘅關鍵。[12]隨住專業化同全球化嘅增加,生產地同消費地嘅距離越嚟越遠,令到對運輸嘅需求急速增加。[13]運輸將貨物由生產地運去消費地,創造咗地方效用。[14]雖然所有交通工具都可以用嚟運貨,但係貨物性質會決定揀邊種交通工具。[15]物流係指將產品由生產商送到消費者嘅整個過程,包括儲存、運輸、轉運、倉儲、物料處理同包裝,仲有相關嘅信息交換。[16]貿易術語係處理運輸過程中嘅付款同風險責任。[17]

英國嘅一架貨運火車,載住貨櫃

集裝箱化,即係喺所有車輛同埠口都用國際標準化組織嘅集裝箱,徹底改變咗國際同國內貿易,大大減低咗轉運成本。以前所有貨物都要人手裝上落船或者車;集裝箱化令到貨物可以自動處理同轉運,仲因為尺寸標準化而令到車輛運作更加有規模經濟效益。呢個係自1950年代以嚟推動國際貿易同全球化嘅主要因素之一。[18]

粗暴處理都唔會變質嘅貨物通常會用散裝運輸,例如礦石、煤炭、穀物同石油。因為產品一致性高,可以用機械處理,所以可以快速有效咁處理大量貨物。貨物價值低但數量大,令到規模經濟效益喺運輸中好重要,所以通常會用超大型船隻同成列火車嚟運輸散裝貨物。如果液體貨物數量夠多,仲可以用管道運輸。

空運對高價值產品嚟講越嚟越普遍;雖然空運喺世界運輸量入面唔夠百分之一,但係價值卻佔咗百分之四十。喺價值鏈入面,時間對於諸如延遲策略同準時制等概念變得特別重要,令到人哋願意俾高價快速運送關鍵零件或者高價值比重嘅物品。[19]除咗郵件之外,常見嘅空運物品仲有電子產品同時裝。


睇埋

[編輯]

引述

[編輯]
  1. Crawford, Amy (2021-10-25). "Could flying electric 'air taxis' help fix urban transportation?". The Guardian (英文). 原先內容歸檔喺2021-11-19. 喺2021-11-19搵到.
  2. Swine flu prompts EU warning on travel to US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015-09-26.. The Guardian. April 28, 2009.
  3. Cooper & Shepherd 1998, p. 279.
  4. "Major Roads of the United States".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Interior. 2006-03-13. 原著喺13 April 2007歸檔. 喺24 March 2007搵到.
  5. "Road Infrastructure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South Africa". National Department of Transport (South Africa). 原著喺27 September 2007歸檔. 喺24 March 2007搵到.
  6. Lay 1992, pp. 6–7.
  7.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road and a street?". Word FAQ. Lexico Publishing Group. 2007. 原先內容歸檔喺5 April 2007. 喺24 March 2007搵到.
  8. {{Cite news |last=Harvey |first=Fiona |author-link=Fiona Harvey |date=2020-03-05 |title=One in five Europeans exposed to harmful noise pollution –
  9. Skinner, Henry Alan. 1949, "The Origin of Medical Terms". Baltimore: Williams & Wilkins
  10. Branas CC, MacKenzie EJ, Williams JC, Schwab CW, Teter HM, Flanigan MC, 等 (2005). "Access to trauma cen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MA. 293 (21): 2626–2633. doi:10.1001/jama.293.21.2626. PMID 15928284.
  11. Burney RE, Hubert D, Passini L, Maio R (1995). "Variation in air medical outcomes by crew composition: a two-year follow-up". Ann Emerg Med. 25 (2): 187–192. doi:10.1016/s0196-0644(95)70322-5. PMID 7832345.
  12. Chopra & Meindl 2007, p. 3.
  13. Chopra & Meindl 2007, pp. 63–64.
  14. McLeod, Sam; Curtis, Carey (2020-03-14). "Understanding and Planning for Freight Movement in Cities: Practices and Challenges". Planning Practice & Research. 35 (2): 201–219. doi:10.1080/02697459.2020.1732660. ISSN 0269-7459. S2CID 214463529. 原先內容歸檔喺2022-07-30. 喺2021-01-14搵到.
  15. Chopra & Meindl 2007, p. 54.
  16. Bardi, Coyle & Novack 2006, p. 4.
  17. Bardi, Coyle & Novack 2006, p. 473.
  18. Bardi, Coyle & Novack 2006, pp. 211–214.
  19. Chopra & Meindl 2007, p. 328.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