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伯遠帖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伯遠帖》

伯遠帖》係晉朝書法王珣墨寶,全文五行四十七字以行書寫成。

流傳

[編輯]

北宋嗰陣,《伯遠帖》入內府,喺《宣和書譜》記錄低。明代董其昌收藏呢份帖,佢話:「晉人真跡惟二王尚有存者,然米南宮時大令已罕,謂一紙可當右軍五帖,況王珣書,視大令不尤難覯耶!既幸予得見王珣,又幸珣書不盡湮沒得見吾也。」[1]董其昌喺《畫禪寶隨筆》入面評論:「瀟灑古淡,東晉風流,宛然在眼。」

乾隆十一年(1746年)《伯遠帖》入到去內府,乾隆皇帝弘曆將呢份帖同王獻之嘅《中秋帖》加埋王羲之嘅《快雪時晴帖》合稱三希,一齊擺喺養心殿嘅「三希堂」入面。《伯遠帖》,因為第一行有「伯遠」兩隻字,就用佢做帖名。大清滅亡之後,《伯遠帖》同《中秋帖》曾經收喺敬懿皇貴妃住嘅壽康宮

1924年11月5號,馮玉祥溥儀出宮,敬懿皇貴妃將呢份帖帶出宮,私底下將佢哋送去北平後門橋外古董鋪「品古齋」擺賣。北平四大收藏家之一嘅郭葆昌喺「品古齋」買到《中秋帖》同《伯遠帖》。郭葆昌應承故宮博物院文物館副館長馬衡徐森玉同科長莊嚴,一百年之後將呢兩份帖無條件還翻畀故宮。郭葆昌死後,呢兩份帖畀咗佢個郭昭俊。《伯遠帖》本幅上鈐有“郭氏觶齋秘籍”,就係郭葆昌嘅收藏印。

1949年,郭昭俊帶住《中秋帖》同《伯遠帖》走路,去咗台灣。郭昭俊向莊嚴表示,只要政府畀一尐報酬,他就將「二希」捐出來。莊嚴四處籌措資金,都係冇辦法喺約定時間內攞錢出來,郭昭俊因做生意關係去香港,將《中秋帖》和《伯遠帖》押畀一個摩囉叉。嗰個摩囉叉以十多萬港紙抵押畀香港匯豐銀行。1951年10月初,喺香港嘅徐伯郊知道呢件事,即刻向鄭振鐸報告。徐伯郊又寫信畀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馬衡向大陸總理周恩來報告呢一件事。1951年周恩來指示將《伯遠帖》、《中秋帖》買翻來,話:「同意購回《中秋》、《伯遠》二帖。惟須派負責人員及識者前往鑒別真偽,並須經過我方現在香港的可靠銀行,查明物主郭昭俊有無訛騙或高抬押價之事,以保證兩帖能夠順利購回。」12月3號,《中秋帖》同《伯遠帖》返到去北京。23號,「二希」喺北海團城第一次展出,馬敘倫陳叔通章伯鈞等都喺受邀之列[2]。1951年12月27號,王冶秋親自將《中秋帖》同《伯遠帖》交故宮博物院收藏。


原文

[編輯]
王珣《伯遠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剋申。分別如昨,永為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唐人真跡已不可多得,況晉人耶!內府所藏右軍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繭紙家風信堪並美!幾餘清賞亦臨池一助也。御識。

參攷

[編輯]
  1. 人尋味嘅遠帖 (簡體中文)。中國日報網,來源:中國書畫報。2011-11-05。喺2012-03-17搵到
  2. 馬衡嘅日記中寫住:“夷初(馬敘倫)我見甚深,指《中秋帖》為出自老米所摹,不知老米正從大令(王獻之)出也。見米未見王,故有此見解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