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香港人
作者 | 呂大樂 |
---|---|
語言 | 中文 |
題材 | 香港人 |
出版 | 進一步 |
出版地 | 香港 |
出版日期 | 2007年6月1號 |
媒體類型 | 印刷 |
頁數 | 68頁 |
ISBN | 9789628326891 |
《四代香港人》係一本講香港社會現象嘅書,作者係香港社會學學者呂大樂。
作者用「四代香港人」代表而家香港社會世代輪替停滯嘅一種現象,佢將香港人分為四代,包晒1920年代到1980年代出世嘅香港人。
第一代香港人[編輯]
第一代香港人係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出世,年輕時經歷戰亂嘅一代。早年研究香港史嗰陣,由於佢哋唔係土生土長嘅香港人,反而通常係從廣州、上海等地經歷戰亂而南下香港嘅群體,佢哋通常不被關注。不過,雖然佢哋早年仍然盼望有回鄉嘅一日,卻有意無意地將廣州、上海等「原生城市」嘅準則帶到香港,本地化成為屬於當代香港人嘅論事標準。另外,呢個時代社會由於唔係好富裕,好多人靠打拚而成功。而且佢哋經歷戰亂,所以唔只相信更加親身實踐簡單生活,以節儉為信念。政治就唔係佢哋嘅主要考量,生活先係。[1]
第二代香港人[編輯]
第二代係喺戰後嬰兒潮出世嗰班人,呢一代因為受過教育,佢哋用知識喺社會上爭取到地位。但係由於佢哋呢代嘅競爭好激烈,所以贏咗嗰批就相信只要佢哋努力,凡事都能成功,相信適者生存呢句話,而輸左嗰批就會覺得只要佢哋再努力,依然可以成功。呢一代人成為咗而家社會上面最大部分主導嘅一群,所以喺做決策上,佢哋會將自身經驗應用至辦事方式,直接影響其他代嘅人。
第三代香港人[編輯]
之後係第三代人,即係大約1966年-1975年出世嗰一班,呢一代雖然同樣受過教育,人數上由於唔夠第二代多,喺消費力同社會影響力上做唔到主導,只可以喺第一同第二代人設下嘅期望同標準上發展,結果只有好少數因為屋企人有錢,提供到雄厚嘅支持,以及佢本身係精英嘅關係而有能力喺社會上爭取到地位。但係由於第二代人依然佔據住一啲上級領導嘅職位,所以呢啲精英嘅職位流動性都受到限制。
第四代香港人[編輯]
再之後係第四代,即係大約1976年-1990年出世嗰一班,由於第一代同第二代重未肯退落嚟,第三代無辦法接替到,呢一代一出世就注定係失敗者,完全無機會。
參考[編輯]
- ↑ 呂大樂 (2007). 《四代香港人》. 香港: 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 pp. 16–24. ISBN 9789628326891.
出面網頁[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