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地支中國古時嘅一種文字排序符號,一共有十二個字,即係「」、「」、「」、「」、「」、「」、「」、「」、「」、「」、「」同埋「」,循環使用。古時成用嚟命名、排序、記時等。現代都有用十二個地支嚟排序,對應羅馬字母「k」至「v」。因為天干同地支加埋只有22個,所以羅馬字母次序入面最後嘅「w」、「x」、「y」同「z」就冇天干或者地支對應;遇到「w」、「x」、「y」同「z」,就分別用「物」、「天」、「地」同「人」。[1]喺十九世紀中期,中國數學家李善蘭用天干、地支、「物」、「天」、「地」同「人」嚟翻譯羅馬字母;十地支分別代表「k」至「v」。遇到大寫字母,就用代表細寫字母嘅漢字加「口」字部表示。

睇埋[編輯]

  1. [1]李善蘭:改變近代中國嘅科學家第147同1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