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大嶺村 (番禺)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呢篇文講番禺嘅大嶺村。想搵花縣嘅大嶺村嘅話,請睇大嶺村 (花縣)

大嶺村,舊底叫菩山村,係廣東番禺石樓鎮菩山山腳嘅一條村,坐北向南,佔地3平方公里。北宋初期經已開村,去到明朝嘉靖年間改名叫大嶺

村分五坊:中約、西約、上村、龍漖、社圍。大姓陳、許同龍漖莊。

開村

[編輯]

呢個村從開村到而家都有成800幾年歷史,之前有陳氏同埋許氏呢兩個人嚟開村嘅講法。

陳氏

陳氏之前喺江西嗰邊住過,到咗第三代人——遺慶公喺南宋紹興元年嗰陣,就喺南雄嘅珠璣巷搬咗過嚟番禺嗰邊嚟開村。

許氏

北宋宣和元年,有位廣東始興郡皇后之父——許氏,就南雄嘅珠璣巷走咗嚟番禺嗰邊嚟開村避難。

古蹟

[編輯]
祠堂
堂號 時代 地址 保護級別
陳氏大宗祠 柳源堂 北宋紹興年間(1131-1162) 山祠塘街 番禺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顯宗祠
(九世祖皋夫祠)
凝德堂 明嘉靖年間(1522-1566) 西約西榮街 番禺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朝列大夫陳公祠
(及齋祖)
明萬曆年間(1573-1620) 厚一街 番禺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兩塘公祠 明永樂年間(1403-1424) 中約街 番禺區文物保護單位
近灣公祠 清嘉慶二十年(1815) 拆咗
佑江公祠 拆咗
承德祖祠 拆咗
然默祖祠 拆咗
南星祖祠 拆咗
純齋祖祠 拆咗
許氏宗祠 敏慎堂 許地街 暫無
許公祠之一 拆咗
許公祠之二 拆咗
許公祠之三 拆咗
善元莊公祠 錦繡堂 清康熙二年(1663) 龍漖莊祠街 番禺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廟宇
時代 地址 保護級別
姑婆廟 明朝 社圍三遝門 拆咗
三遝廟 社圍三遝門 暫無
都天府 拆咗
宅第
時代 地址 保護級別
朝議第
(陳永思堂)
清道光丁末年(1847) 西約 番禺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進士第 拆咗
牌坊碑刻
時代 地址 保護級別
貞壽之門牌坊 清光緒十九年(1893) 村北 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大嶺禁約碑 中華民國 山祠塘街 番禺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堵塞川樑口碑 清光緒十八年(1892) 龍津橋東南側水塘邊 番禺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菩山第一泉摩崖石刻 清光緒庚子年(1900) 菩山北麓 番禺區文物保護單位
古橋
時代 地址 保護級別
龍津橋 清康熙年間(1662—1722) 西約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接龍橋 清同治年間(1862—1874) 西約 番禺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井泉
地址 保護級別
沙井氣 許地街潁源里 廣州市歷史建築
菩山第一泉 菩山東北山腳下 暫無
墓葬
坐向 時代 地址 保護級別
陳捷雲墓 坐東北向西南 中華民國十年(1921) 大嶺小學 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陳氏祖山之墓 南宋—清 菩山 番禺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陳四世祖姑及貞婢墓 坐西北向東南 南宋 菩山東側 番禺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陳門戴太恭人墓 坐東南向西北 中華民國七年(1918) 菩山 番禺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古仕通夫婦合葬墓 坐西向東 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 唐帽岡 番禺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許和德夫婦合葬墓 明朝 菩山 番禺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門坊
時代 地址 保護級別
菩山第一門 清光緒十九年(1893) 西約 暫無
「南華正道」門樓 中華民國 番禺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龍津街街門 龍津街 廣州市歷史建築
龍蔭坊坊門 龍津街上達巷巷口 廣州市歷史建築
潁源里坊門 許地街潁源里 廣州市歷史建築
大巷巷門 中興街大巷巷口 廣州市歷史建築
民居
時代 地址 保護級別
龍津街上達巷1號民居 清朝 龍津街上達巷1號 廣州市歷史建築
昇平街永福巷2號民居 清朝 昇平街永福巷2號 廣州市歷史建築
中興街仁厚一巷8號民居 清朝 興街仁厚一巷8號 廣州市歷史建築
其他
時代 地址 保護級別
大魁閣塔 清光緒十年(1884) 西約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龍漖東炮樓 中華民國 龍漖 番禺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龍漖西炮樓 中華民國 龍漖 番禺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
西園家塾 中華民國 龍漖 番禺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