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崔烈比德祺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崔烈比德祺 (1966)


崔烈比德祺[1] (Sergiu Celibidache ,中譯切利比達克、台譯傑利畢達克 ; 1912年7月11號 [儒略曆 6月28號] – 1996年8月13號) 係羅馬尼亞出身嘅著名指揮家、作曲家、音樂理論家及導師。[2] 除羅馬尼亞外,早前曾係巴黎及柏林接受音樂教育,其後長達50年嘅音樂生涯,曾任慕尼黑愛樂、柏林愛樂樂團等多個歐洲樂團嘅總指揮。 其後佢係美因茨大學同費城寇蒂斯音樂學院任教。

崔氏生前拒絕將其表演製成商業錄音,因為佢認為會阻礙聽眾到音樂聽感受「超然嘅體驗」。因此好多錄音都係身後發行,但無阻佢生前達到嘅盛名,特別係對古典音樂曲目嘅詮釋,以及帶有禪宗理念嘅音樂理解。崔烈比德祺被認為係20世紀最偉大嘅指揮家之一 。[3][4]

早年及教育經驗[編輯]

崔烈比德祺 1946年指揮 柏林愛樂樂團

崔烈比德祺出生於1912年6月28號,原名Sergiu Celebidachi。[5] 父親為羅馬尼亞軍官,後來官至縣長,母親出身官宦家庭。[6][7][8] 佢四歲就可以係鋼琴即興演出,早年係本地學校學習數學、哲學及音樂,後被送往布加勒斯特及巴黎讀書,父親想佢係羅馬尼亞從政。[6][8] 但係1936年佢入讀柏林音樂學院。亦因此係德國登記時,姓氏被錯誤抄寫為 Celibidache,此後崔氏將錯就錯。 [6][7] 後來佢進入柏林腓特烈威廉大學修讀哲學及音樂學博士 ,[6] 1944年畢業。[6][7] 而此時佢開始接觸禪宗同佛學,[7] 此後影響佢一生。係1986年嘅訪問佢指出:「我出身東正教,修讀哲學,但好多問題都搵唔到答案,通過 Steinke 老師,我接觸到禪宗。如果唔係禪嘅道理,我無可能知道始即是終、終即是始,音樂亦只係體現呢個道理 。」[9]

職業生涯[編輯]

崔烈比德祺 (1969)

係二戰後一連串悲劇後嘅1945-1952年間,崔烈比德祺擔任柏林愛樂樂團總指揮: 俄羅斯佔領當局屬意嘅Leo Borchard,係一次夜晚外出時亂槍掃射而死,係一次夜晚外出時亂槍掃射而死,當時又無其他完成納粹調查嘅德國指揮可以繼續公演。[10][9] 而崔氏無私地嘗試幫助前總監富特溫格勒復位,並係1947年起分享指揮樂團嘅責任。[10]1952年富特溫格勒完成調查,獲撇清納粹嫌疑,回任總監,但2年後病逝。樂團選舉咗卡拉揚接任總監。崔氏因此發誓唔再指揮柏林愛樂。最後係38年以後,卡拉揚經已作古,係時任德國聯邦總統盛意邀請下,崔烈比德祺先肯再次指揮柏林,公演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樂。離開柏林愛樂後,崔氏曾多次同斯德哥爾摩、斯圖加特同巴黎嘅電台樂團合作。1940年底尾至1950年代,更多次係英國公演。1979年至病逝前,佢一直擔任慕尼黑愛樂嘅音樂總監。佢定期係美因茨音樂學院同費城寇蒂斯音樂學院任教。教學係佢嘅人生目標之一,佢嘅課程好多都係公開甚至免費嘅。

晚年[編輯]

崔烈比德祺係費城寇蒂斯音樂學院教學中 (1984)

但崔氏嘅指揮生涯不無爭議,佢曾經係慕尼黑愛樂,捲入長達12年嘅性別歧視訴訟。[11] 崔氏指樂團長號手Abbie Conant 「力氣不足」及「情商不足」以領導長號部。[12] 因此佢只能位列次席,同男演奏者同工不同酬。[13] 崔烈比德祺並無出庭作證,[14] 法庭最終判決女長號演奏家勝訴,[15] 樂團必須支付平等嘅薪金。[13]

199年8月14號,崔烈比德祺係巴黎市郊病逝,[16] 葬係鄰近市郊墓地。

表演風格[編輯]

係羅馬尼亞祖家紀念崔烈比德祺嘅雕像

崔烈比德祺係排演時,往往係對樂團描述佢唔要嘅嘢,多過講佢要咩。例如佢拒絕錄音,但佢大部分公演都有電台錄音,甚至佢會接受電台直播:唔少都係佢身後,係家人同意下被EMI同德意志留聲機公司發行。[17] 佢嘅觀點認為,音樂係無數個「否等」嘅累積,到最後音樂會一個「認可」,重點係現場嘅體驗,「活在當下」嘅能力。

崔烈比德祺對藝術追求嘅重點,受禪宗概念,例如「一期一會」等概念嘅影響,的確係每場音樂會創造「超然體現」。 佢相信錄音無可能帶黎呢種體驗。唔少聽過佢音樂會現場嘅人士,的確承認有呢種驚人效果,包括紐約時報樂評 John Rockwell 係1984年聽過崔氏係卡耐基音樂聽嘅現場,形容係佢25年樂評生涯以黎最佳體驗。[18]

崔烈比德祺更以要求樂團好多排練時間而著名。[19] 雖然晚年多數錄影嘅音樂會,佢嘅節奏明顯偏慢,但早年唔少公演,快嘅段落甚至快到無視譜上記號。[20] 崔氏認為批評錄音速度毫無意義,錄音只係表演嘅紀錄,針對錄音批評只係無視表演現場嘅環境,即係「超然體驗」嘅組成部分。現場嘅聲樂條件會影響聽眾是否得到「超然體驗」,同時會刺激音樂家演奏嘅快慢,單單分析錄音明顯係無視有關因素。

崔氏嘅音樂會錄音同主流大相徑庭,因此往往成為收藏珍品,但非作為標準嘅參考錄音。[21]

私人生活[編輯]

1965年,崔烈比德祺與 Ioana Procopie Dumitrescu (1924-2012)完婚[22],佢地育有一子 Sergiu Ioan Celibidache,暱稱 Serge,1968年出生。

錄音[編輯]

雖然多數錄音都係崔氏逝世後先發表,唔少都係一出版已經成為名盤,包括同慕尼黑愛樂嘅貝多芬、布拉姆斯、布魯克納、舒曼、巴哈嘅錄音,以及一些同倫敦交響樂團 以及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嘅錄音。

備註[編輯]

  1. 港電台第四台 大指揮家的生活日誌 Beyond the Baton. www.rthk.hk (香港中文). 原先內容歸檔喺2024-06-08. 喺2024-06-18搵到.
  2. "Sergiu Celibidache (Conductor) - Short Biography". www.bach-cantatas.com. 喺2022-09-29搵到.
  3. "Sergiu Celibidache – das Wesen der Musik". Focus (德文). 26 June 2012. 喺10 October 2013搵到.
  4. "Der Stachel im Fleisch des Musikbetriebs". Süddeutsche Zeitung (德文). 4 July 2012. 喺10 October 2013搵到.
  5. 6月28號出世日期係羅馬尼亞當時嘅儒略曆日期,西方格里曆日期應為7月11號。
  6. 6.0 6.1 6.2 6.3 6.4 "Recordings by Sergiu Celibidache | Now available to stream and purchase at Naxos". www.naxos.com. 喺2024-06-20搵到.
  7. 7.0 7.1 7.2 7.3 "EMI Classics - Sergiu Celibidache (1912 – 1996) - Biography". archive.ph. 2013-01-22. 喺2024-06-20搵到.
  8. 8.0 8.1 "Fundatia Celibidache |". www.fundatia-celibidache.com. 喺2024-06-20搵到.
  9. 9.0 9.1 Lang, Klaus (2015). Celibidache şi Furtwängler : marele conflict postbelic de la Filarmonica din Berlin. București: Humanitas. pp. 16, 23. ISBN 978-973-50-4878-5. OCLC 967947126.
  10. 10.0 10.1 Celibidache, Serge Ioan (2001), Sergiu Celibidache's garden, Facets Video, ISBN 1-56580-282-9, OCLC 50094469
  11. Buzzarté, Monique. "We Need a Man for Solo Trombone: Abbie Conant's Story." IAWM Journal. (International Alliance for Women in Music, February 1996), 8–11. Available online here . 歸檔時間2012年3月29號. 喺2024年6月20號搵到.{{cite web}}: CS1 maint: bot: original URL status unknown (link). (Retrieved 20 October 2012).
  12. Brief, Conant vs. LH München, AGM Aktz: 2 Ca 7022/82, February 3, 1983.
  13. 13.0 13.1 "Abbie Conant in the Munich Philharmonic". www.osborne-conant.org. 喺2020-09-30搵到.
  14. Final judgment, Conant vs. LH München, AGM Aktz: 2 Ca. 7022/82, April 12, 1984.
  15. Final judgement, Conant vs. LH München Aktz. Ca 2 7022/82, April 12, 1984.
  16. "matchID - Moteur de recherche des décès". deces.matchid.io. 喺2023-09-21搵到.
  17. James R. Oestreich (15 March 1998). "The Reticent High Priest of Munich". The New York Times. 喺2007-08-31搵到.
  18. John Rockwell (28 February 1984). "Debut of Sergiu Celibidache". The New York Times. 喺2007-10-07搵到.
  19. Will Crutchfield (27 April 1989). "Sergiu Celibidache Conducts An Unhurried Bruckner 4th". The New York Times. 喺2007-08-31搵到.
  20. John Rockwell (29 August 1993). "When Mystic Meets Mystic". The New York Times. 喺2007-08-31搵到.
  21. "Conductor Sergiu Celibidache Biography". iClassics. 原著喺2019-10-29歸檔. 喺2007-08-17搵到.
  22. "Why was Celibidache's conducting career so controversial?". Interlude (美國英文). 2022-06-27. 喺2022-09-29搵到.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