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吉士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庶吉士,亦稱庶常,係官名。自大明洪武年間起[1],用到大清末。

[編輯]

尚書》下《立政》篇有提及「庶常吉士」[1]。大明皇帝朱元璋,取其意而叫庶吉士[1]

性質[編輯]

庶吉士係翰林院內短期職位。由科舉進士中,揀啲有潛質嘅擔任。目的係等佢哋喺翰林院學嘢先,之後再畀官職。有啲似家下見習生或研究生。進士文學優等、善書就做庶吉士[1]

[編輯]

[編輯]

大明洪武年間開始,揀進士喺六部中書觀政。永樂年中,專隸翰林院[1],變成科舉進士一甲,授翰林修撰、編修。而二甲、三甲之中,揀年輕而才華出眾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稱為「選館」。

明翰林,係政府儲材之地。永樂有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故此,庶吉士又叫「儲相」,做到庶吉士,平步青雲都易啲。

[編輯]

大清沿明制。雍正以後,選館更加嚴格。選館由朝考決定,由皇帝主持。

大清設庶常館,有翰林官做教習,敎唔同知識[1]。庶吉士學三年[1]。三年之後,喺下次會試前考核,睇下優劣,稱之爲「散館[1]。成績優異者,留任翰林,授編修或檢討,正式成為翰林,稱「留館」。其他就派去六部任主事御史,亦都有派去做地方官。

大清唐人大臣,多數係翰林庶吉士。

[編輯]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改編本. 商務印書館. 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