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安哲羅
米高安哲羅 | |
---|---|
出生日 | 1475年3月6號 |
出生地 | Caprese Michelangelo |
本名 |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
死亡日 | 1564年2月18號 (88歲) |
死亡地 | 羅馬 (敎會諸國) |
國籍 | 翡冷翠共和國 |
識嘅語言 | 意大利文 |
信奉 | 天主敎 |
母校 | University of Florence |
職業 | 雕塑家、architectural draftsperson、畫師、畫則師、詩人、工程師、判頭、作家、視覺藝術家 |
風格 | Christian art、homoeroticism |
名作 | 大衛像、哀悼基督、Dying Slave、末日審判、Doni Tondo、Madonna of the Stair、Battle of the Centaurs、The Genius of Victory、The Deposition、Rondanini Pietà、Sistine Chapel ceiling、Rebellious Slave、Saint Matthew、Medici Chapels、Bacchus、Brutus、聖伯多祿大殿、Slaves、Biblioteca Medicea Laurenziana |
家族 | Buonarroti family |
阿爸 | Lodovico di Leonardo Buonarroti Simoni |
阿媽 | Francesca di Neri del Miniato Siena |
[改維基數據] | |
米高安哲羅(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年3月6號—1564年2月18號),又譯麥開蘭基羅、米開朗基羅,係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有名嘅雕塑家、畫則師、畫家、詩人。佢嘅雕刻作品『大衛像』同 『Pietà』(聖殤像)舉世聞名,同達文西、拉斐爾齊名。佢1475年喺佛羅倫斯加柏里斯鎮出世。
喺西方藝術史上面,佢係一個喺所有領域都帶嚟巨大影響嘅藝術家[1]。雖然米開朗基羅自己認為雕塑先至係佢嘅正行,但喺其他領域都留低咗好多出色嘅作品。因為佢嘅多才多藝,同李奧納多·達文西一樣,都被稱為文藝復興時期嘅典型「萬能人」。
米開朗基羅喺生前已經被公認為好出色嘅藝術家,而家仲係被視為西方藝術史上最偉大嘅藝術家之一[1]。佢嘅繪畫、雕塑同建築作品,每一樣都係現存藝術家作品入面最有名嘅一批[1]。米開朗基羅長命百歲,佢嘅創作活動涉及好多範疇,仲有大量書信、素描同回憶錄留低。佢亦係十六世紀藝術家入面,資料記錄最詳細嘅一個。
米開朗基羅最著名嘅雕塑作品應該係《聖殤》(1498年 - 1499年,聖伯多祿大殿)同《大衛像》(1504年,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呢兩件作品都係佢二十幾歲嗰陣雕嘅。雖然米開朗基羅睇輕自己嘅畫作,但佢畫嘅兩幅濕壁畫對西方藝術界有好大影響,就係西斯廷小堂嘅《西斯廷小堂天頂畫》同祭壇壁畫《最後審判》。
佢仲係一個建築師,喺佛羅倫斯嘅Template:仮リンク設計咗開創矯飾主義建築風格嘅作品。74歲嗰年,因為安東尼奧·達·桑加洛·德·少過身,米開朗基羅被任命為當時正喺重建緊嘅聖伯多祿大殿嘅總建築師。佢改變咗之前嘅設計,而教堂西面(後面)就係按照佢嘅設計起嘅。不過,主圓頂部分就喺米開朗基羅死後先至用另一個設計完成。
米開朗基羅仲係第一個喺生前就有傳記出版嘅西方藝術家,呢一點都好特別[2]。喬爾喬·瓦薩里喺佢嘅《畫家、雕塑家同建築師列傳》入面,將米開朗基羅讚到天上有地下無,話佢係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嘅頂峰,仲話佢嘅作品會喺西方藝術界流傳幾個世紀。米開朗基羅喺生前已經有「上帝寵愛嘅男人」(Il Divino)嘅稱號[3],當時啲人都好敬畏佢。米開朗基羅嘅作品充滿熱情又有獨特風格,成為後來好多藝術家嘅典範,亦為盛期文藝復興之後嘅西方藝術運動——矯飾主義——奠定咗基礎。
建築作品
[編輯]米高安哲羅有好多建築物都係接手前人嘅計劃,當中最出名嘅就係繼承咗布拉曼特同拉斐爾等人嘅工作嘅羅馬聖伯多祿大教堂。同一時期,佢仲設計咗卡皮托利諾山廣場,用建築物同空間清晰表達出嚟。卡皮托利諾山廣場唔係正方形,而係菱形,咁樣做可以減弱視覺上嘅透視感。
喺佛羅倫斯,米高安哲羅參與過嘅著名建築包括聖羅倫佐教堂未完成嘅正面、同一間教堂嘅梅第奇家族小教堂、勞倫佐圖書館同埋要塞等。
喺羅馬,佢參與過聖伯多祿大教堂、法爾內塞宮 (1530-1546年)、聖若望費奧倫蒂尼教堂、聖瑪利亞大殿嘅斯福爾扎家族小教堂、庇護門、天使和殉道者聖母大殿、參議院宮 (羅馬,卡皮托利諾山,1592年起 [4])等等。
勞倫佐圖書館
[編輯]大約喺1523年,羅馬教宗克萊門七世想要一間梅第奇家族嘅私人圖書館,於是就叫米高安哲羅喺佛羅倫斯嘅聖羅倫佐教堂度設計勞倫佐圖書館。米高安哲羅喺設計入面加入咗好多新元素,例如越向下越窄嘅裝飾用壁柱,仲有直線同曲線組合嘅樓梯。之後嘅13年入面,米高安哲羅斷斷續續噉做設計 [5]。直到1571年,即係米高安哲羅過身之後,呢個圖書館先至完工開放 [6]。而家,勞倫佐圖書館被視為文體主義建築嘅代表作 [7][8]。
梅第奇家族小教堂
[編輯]喺聖羅倫佐教堂,米高安哲羅仲負責咗梅第奇家族小教堂嘅設計,成個構圖都係佢一手包辦。梅第奇家族小教堂包括「君主小教堂」同「新聖器室」兩部分,裡面仲有紀念梅第奇家族嘅紀念碑。米高安哲羅喺小教堂未完工之前就離開咗佛羅倫斯,最後由佢啲學生完成埋。新聖器室仲用嚟做梅第奇家族嘅墓地,入口附近有兩個靈廟,係為咗羅倫佐·德·梅第奇同朱利亞諾·德·梅第奇(尼莫爾公爵)兩兄弟準備嘅墓。呢兩個靈廟都用咗啲裸體雕塑嚟代表一日嘅時間:羅倫佐嗰邊有『黃昏(米高安哲羅)』同『黎明(米高安哲羅)』,朱利亞諾嗰邊就有『夜晚(米高安哲羅)』同『白晝(米高安哲羅)』。羅倫佐嘅靈廟仲有『聖母子』雕塑,同埋梅第奇家族嘅守護聖人聖科斯馬同聖達米安嘅雕塑,呢個『聖母子』就係米高安哲羅親手做㗎。聖羅倫佐教堂梅第奇家族小教堂嘅聖器室可以話係米高安哲羅喺雕塑同建築兩方面嘅才能完美結合嘅一個好例子 [9]。另外,喺1976年,人哋仲發現咗聖器室下面有條暗道,牆上面仲有米高安哲羅嘅素描 [10][11]
作品
[編輯]- 作品一覧喺意大利語版「Opere di Michelangelo」有[12]。
雕塑
[編輯]繪畫
[編輯]-
《掃羅皈依》(1542年 - 1545年左右)
保利納禮拜堂(梵蒂岡) -
《聖彼得殉教》(1546年 - 1550年左右)
保利納禮拜堂(梵蒂岡)
建築
[編輯]-
美第奇家族禮拜堂新聖器室(1520年 - 1534年)(佛羅倫斯)
-
老楞佐圖書館(1523年 - 1559年)(佛羅倫斯)
-
卡比托利歐廣場(1536年 - 1546年)(羅馬)
-
法爾內塞宮(1546年)(羅馬)
-
皮亞門(1561年 - 1565年)(羅馬)
性指向
[編輯]阿斯卡尼奧·康迪維話米開朗基羅「好似修道僧咁守貞」,但係要搞清楚米開朗基羅有冇過肉體嘅交往就好難講得準[13]。不過,通過米開朗基羅留低嘅詩文同藝術作品,有機會可以窺探到一啲端倪[14]。
- 同性戀傾向
- 米開朗基羅寫咗超過300首十四行詩同牧歌。其中最長嘅作品係佢喺1532年,當時57歲嘅米開朗基羅遇到23歲左右嘅托馬索·德·卡瓦利埃里時寫畀佢嘅詩集。呢些十四行詩係其中最早存世嘅詩文,係描述男性同另一個男性對話,早過威廉·莎士比亞寫畀男性嘅十四行詩大約50年。
- 米開朗基羅嘅同性戀詩文喺後世Template:何時引起咗唔少人嘅反感。為此,佢嘅同名侄仔喺1623年出版咗一個將詩歌中嘅性別對調嘅版本[16]。直到1893年,英國詩人同文學評論家約翰·艾丁頓·西蒙茲出版英文版譯本時,呢個性別改動先至被還原。不過,米開朗基羅係咪真係有同性戀傾向,至今仍未有實質嘅證據。有研究者認為:「呢啲詩歌只係無感情、細膩嘅精神戀愛嘅表達,所謂嘅感官詩歌只係表現出一種優雅同敏感性嘅情感。」[13]。
- 同寡婦嘅戀情
- 米開朗基羅喺1536年或1538年認識咗一位喺羅馬嘅寡婦,詩人同貴族維多利亞·科隆納,佢對呢位40幾歲嘅女士產生咗深厚嘅感情。兩人不斷用十四行詩來往,佢哋嘅交往一直持續到維多利亞喺1547年過身。阿斯卡尼奧·康迪維記載,米開朗基羅講過,佢一生唯一後悔嘅就係,只係錫過維多利亞嘅手,而唔係佢嘅面頰[17]。
攷
[編輯]- ↑ 1.0 1.1 1.2 "Michelangelo biography".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 ↑ Michelangelo. (2008).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Ultimate Reference Suite.
- ↑ Emison, Patricia. A (2004). Creating the "Divine Artist": from Dante to Michelangelo. Brill. ISBN 978-90-04-13709-7.
- ↑ 《新裝版 圖說 西洋建築嘅歷史》。河出書房新社。2022。頁 65–66。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Stanley
嘅參照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Crain
嘅參照 - ↑ Medicean-Laurentian Library.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7.
- ↑ 池上英洋 (2013)。《似神嘅米高安哲羅》。新潮社。頁 21。ISBN 978-4-10-602247-0。
- ↑ James Beck, Antonio Paolucci, Bruni Santi Michelangelo. The Medici Chapel, Nhames and Hudson, New York,1994
- ↑ Peter Barenboim, Sergey Shiyan, Michelangelo: Mysteries of Medici Chapel, SLOVO, Moscow, 2006. ISBN 5-85050-825-2
- ↑ Peter Barenboim, "Michelangelo Drawings – Key to the Medici Chapel Interpretation", Moscow, Letny Sad, 2006, ISBN 5-98856-016-4
- ↑ Opere di Michelangelo
- ↑ 13.0 13.1 Hughes, Anthony: "Michelangelo.", p.326. Phaidon, 1997.
- ↑ Scigliano, Eric: "Michelangelo's Mountain; The Quest for Perfection in the Marble Quarries of Carrara."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9年6月30日,., Simon and Schuster, 2005. Retrieved 27 January 2007
- ↑ "Michelangelo Buonarroti"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07年12月21號,. by Giovanni Dall'Orto Babilonia n. 85, January 1991, pp. 14–16 (意大利文)
- ↑ Rictor Norton, "The Myth of the Modern Homosexual"., page 143. Cassell, 1997.
- ↑ A. Condivi (ed. Hellmut Wohl), 'The Life of Michelangelo,' p. 103, Phaidon, 1976.
讀埋
[編輯]- Michelangelo: Sculptor, Painter, Architect (Charles Sala) Editions Pierre Terrail 1996, ISBN 978-2-87939-069-7.
- Umberto Baldini, (photography Liberto Perugi), The Sculpture of Michelangelo (Rizzoli, 1982) is an excellent work with many fine photos, all in black and white.
- Michael H. Hart, The 100, Carol Publishing Group, July 1992, paperback, 576 pages, ISBN 0-8065-1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