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地鐵
華盛頓地鐵 Washington Metro | |||
---|---|---|---|
資料 | |||
區域 | 華盛頓都會區 | ||
交通類型 | 地下鐵 | ||
路線數量 | 6條 | ||
車站數量 | 98個 | ||
每日乘客量 | 50萬6600人(2024年第一季工作日)[1] | ||
年客流量 | 1億3630萬3200人(2023年)[2] | ||
行政總裁 | 蘭地・卡勒(Randy Clarke) | ||
總部 | 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第5街西北600號 600 5th Street NW,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 ||
網站 | https://www.wmata.com | ||
作業 | |||
開始運作 | 1976年3月27號 | ||
營運商 | 華盛頓都會區交通局 | ||
列車總數 | 1318架 | ||
車長 | 6或8卡 | ||
間隔時間 | 每6至12分鐘一班(繁忙時段) 每6至15分鐘一班(非繁忙時段) | ||
技術 | |||
系統長度 | 208公里 | ||
軌距 | 標準軌 | ||
轉彎半徑 | 68.6米 | ||
動力方式 | 第三軌,750伏直流電 | ||
平均速度 | 每小時53公里 | ||
最高時速 | 每小時121公里(設計上) 每小時95至105公里(運行上) | ||
|
華盛頓地鐵覆蓋嘅範圍包括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同鄰近嘅馬利蘭州同維珍尼亞州嘅部分地區,分別為馬利蘭州嘅文德金麼利縣同佐治王子縣同維珍尼亞州嘅亞靈頓縣、菲亞福士縣、柳頓縣同亞歷山治利亞市。系統喺外圍嘅郊區地方通常會以地面或架空形式運行,行入市區部分嘅時候就會改行地底,紅綫嘅維頓站更設有全西半球最長嘅扶手電梯,長70米。
2023年,系統客量為1億3630萬3200人,2024年第一季嘅工作日日均客量就大約為50萬6600人,係繼紐約之後美國第二繁忙、北美第六繁忙嘅重型鐵路系統。車費會根據行程距離、當日時間同乘客用嘅卡嘅類型而有所不同。乘客可以用一張叫SmarTrip嘅近距離卡進出系統。
歷史
[編輯]1950年代,華盛頓特區制定咗一個大型高速公路系統計劃。國家首都規劃委員會主席夏蘭德・巴科羅苗以城市嘅低密度用地計劃同公共交通使用率下跌趨勢嘅原因認為鐵路交通並唔可行。呢項計劃面臨當地市民極力反對,修改之後添加咗鐵路交通嘅計劃,公路系統就被縮短為一條首都環狀公路(現495號州際公路)。環狀公路得到全額資金同由內環高速公路系統項目提供嘅額外資金,部分資金重新分配畀地鐵系統嘅建設[3]。
1960年,聯邦政府創立臨時嘅國家首都運輸局,開發地下鐵系統[4]。1966年,聯邦政府、哥倫比亞特區、維珍尼亞州同馬里蘭州通過咗一項創建華盛頓都會區交通局嘅法案,將地鐵系統規劃權由國家首都運輸局轉移俾佢[5]。1967年嘅早期提案比起最終批准嘅規劃更加廣泛,紅綫嘅西部總站係喺德國鎮而唔係喺陰林[6]。
華盛頓都會區交通局喺1968年3月1號批准咗一個156.4公里嘅地區系統計劃。呢個計劃由一個核心地區系統組成,當中包括原本嘅五條地鐵綫同埋幾條未來嘅延伸綫,當中好多都未建成[7]。為咗喺全面施工之前測試建築技術、燈光同音響,第一個實驗地鐵站喺1968年5月喺地面建成,耗資6萬9000美元,尺寸為19.5米×9.1米×5.2米[8]。
1969年12月9號,交通部長莊・禾比、哥倫比亞特區區長禾打・華盛頓同馬利蘭州州長馬雲・曼杜喺司法廣場象徵性掘開第一鏟泥,建築正式開始[9]。
1976年3月27號,紅綫7.4公里嘅路程開通,含由羅德島大道到化喇吉北嘅五個站,全部都位於華盛頓特區[10][11]。當日所有車程免費,第一架列車由羅德島大道站出發,凈係接載地鐵官員同特別嘉賓,第二架列車先開放俾一般市民[12]。地鐵喺喺1977年7月1號延申至維珍尼亞州亞靈頓縣、1978年2月6號延申至馬里蘭州文德金麼利縣、1978年11月17號延伸至馬里蘭州佐治王子縣、1983年12月17號延伸至維珍尼亞州菲亞福士縣同亞歷山治利亞市[5][13]。
2001年1月13號延伸至分支大道嘅綠綫延綫嘅開通標示咗原本166公里規劃嘅系統完工。雖然係噉,但係地鐵系統仍然繼續擴展。2004年11月20號,地鐵嘅第一個增設站,紐約大道—佛羅里達大道—加羅特大學站(現麻北—加羅特大學站),喺聯合車站同羅德島大道站開通。2004年12月18號,藍綫由原本嘅東面總站延伸5.18公里至麼根大道站同喇告市中心站。2009年3月,通往杜利詩國際機場嘅路綫開始興建,分兩期[14]。第一期喺2014年7月26號開通,含5個站,連接住東科士教堂站同維利—利詩頓東站[15]。第二期經過嚴重延誤之後喺2022年11月15號開通,經過杜利詩機場之後以亞士邦站做總站。2023年5月19號,地鐵系統嘅第二個增設站,藍綫同黃綫嘅浦多麥貨場站,喺比喇特路站同朗奴・列根華盛頓國家機場站之間開通[16]。
2006年2月,嚟自維珍尼亞州木橋嘅汽車經銷商員工蘭地・苗利(Randy Miller)贏咗一場公開比賽之後被揀中嚟錄製新嘅「開門」、「閂門」同「請遠離車門,唔該晒」嘅公告,取代山蒂・卡盧(Sandy Carroll)喺1996年錄製嘅廣播。呢場比賽吸引咗嚟自全國各地嘅1259名參賽者[17]。
多年嚟,地鐵投資不足令到佢服務質素明顯下降,而華盛頓地鐵亦因為管理不當同基礎設施損壞而發生咗幾次致命事件。根據《華盛頓郵報》嘅報導,到咗2016年,準時率已經下降到84%,而地鐵服務喺高峰時段亦經常因為設備、車輛、軌道同信號故障嘅組合而受到干擾[18]。華盛頓都會交通局直至2018年之前一直並冇收到馬利蘭州、維珍尼亞州同哥倫比亞特區嘅專用資助[19]。
為咗解決對佢嘅表現嘅負面觀感,華盛頓都會區交通局喺2016年宣布一個叫做「Back2Good」嘅計劃,重點係解決各種乘客嘅疑慮,由提升安全到增加車站同隧道嘅互聯網接受率[20]。
2018年5月,地鐵宣布對全系統20個車站嘅月台進行大規模翻新,涵蓋除咗銀綫以外嘅所有路綫。國家機場站以南嘅藍、黃綫喺2019年5月25號至9月9號關閉,係地鐵史上任何一段路封閉最長嘅時段[21][22]。喺2020至2022年期間開始修復額外嘅車站,但係呢啲修復工程唔會令到相應嘅綫路完全關閉。呢個項目耗資3至4億美元,亦係地鐵起成以嚟第一個大型項目[23][24]。
2022年3月,地鐵宣布由2022年9月10日開始,暫停黃綫所有服務七至八個月,以完成佢喺浦多麥河上嘅橋樑同埋通往朗芳德廣場站嘅隧道嘅維修同重建工作[25]。地鐵表示呢個係隧道同橋樑自40幾年前首次起成以嚟首次進行嘅重要工程[25]。黃綫喺2023年5月7號恢復服務,但係佢嘅東北總站由綠帶站截斷去禾農山廣場站[26]。
建築
[編輯]好多地鐵站都係由芝加哥建築師夏利・維詩(Harry Weese)設計,係20世紀末現代建築嘅例子。地鐵車站大量使用裸露石屎同重複性嘅設計主題,展示粗獷主義設計嘅各個方面。呢啲車站亦以總體格柵天花板拱門反映住華盛頓新古典建築嘅影響。維詩同麻省劍橋嘅燈光設計師林明昌(音譯;William Ming Cheong "Bill" Lam)合作,研究成個系統所使用嘅間接燈光[27]。所有地鐵嘅原始粗獷主義車站都喺華盛頓特區市中心同維珍尼亞州亞靈頓嘅鄰近城市走廊,而較新嘅車站就納入咗簡化嘅成本效益設計[28]。
2007年,地鐵嘅拱形天花板車站嘅設計喺美國建築師學會編製嘅「美國最鍾意嘅建築」名單入面被揀為第106位,亦係150個入選者當中唯一一個粗獷主義建築[29]。
路綫一覽
[編輯]華盛頓地鐵系統含6條綫,全部都以顏色命名同行經市中心。喺市中心入面,綠綫同黃綫喺禾農山廣場站至朗芳德廣場站嘅路段混行成同一條幹綫。橙、藍同銀綫亦一樣:橙綫同銀綫喺東科士教堂站合併埋一齊,藍綫就喺羅詩連站加入;橙綫喺球場—軍器廠站叉開,而藍綫同銀綫就一直混行至總站喇告市中心。此外,藍綫同黃綫喺維珍尼亞州嘅五角大樓站同國王街—老城站之間亦有混行。
紅綫
[編輯]橙綫
[編輯]黃綫
[編輯]綠綫
[編輯]藍綫
[編輯]銀綫
[編輯]攷
[編輯]- ↑ "Transit Ridership Report First Quarter 2024" (PDF). Americ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Association. 2024年5月23號. 喺2024年8月25號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Transit Ridership Report Fourth Quarter 2023" (PDF). Americ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Association. 2024年7月2號. 喺2024年8月25號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Schrag, Zachary (2006年). The Great Society Subway: A History of the Washington Metro. 巴爾的摩: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ISBN 0-8018-8246-X.
- ↑ "H.R. 11135 (86th): An Act to ai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coordinated system of transportation for the National Capital region to create a temporary National Capital Transportation Agency; to authorize negotiation to create an interstate agency; and for other purposes".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5.0 5.1 "Milestones & History". 《華盛頓都會區交通局官方網站》. 喺2024年8月26號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Carter, Elliot (2016年6月19號). "WMATA's Metro Proposal From 1967". Architect of the Capital. 喺2024年8月26號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Subway System for Washington And Its Suburbs Wins Approval" (PDF). 《紐約時報》 (英文). 1968年3月2號. ISSN 0362-4331. 喺2024年8月26號搵到.
{{cite news}}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Myers, Aaron (2022年4月6號). "Metro's 17-Foot Long "Experimental Station" in 1968". Ghosts of DC. 喺2024年8月26號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Eisen, Jack (1969年12月10號). "Ground Is Broken On Metro, Job Let: Earth Is Turned On Metro, Job Let". 《華盛頓郵報》. p. 1.
{{cite news}}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Eisen, Jack (1976年3月28號). "Metro Opens: Crowds Stall Some Trains". 《華盛頓郵報》. p. 1.
{{cite news}}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Washington metro opens". 《國際鐵路公佈》. 1976年5月. p. 163.
- ↑ "When Did Metro Open in D.C.?". Ghosts of DC. 2022年2月22號. 喺2024年8月26號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Lynton, Stephen J. (1983年12月18號). "Metro Extension Opens With Flourish: Yellow Line Opened to Huntington Alexandria Welcomes Yellow Line". 《華盛頓郵報》. p. B1.
{{cite news}}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What is Dulles Metrorail". MWAA.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7年1月2號. 喺2024年8月26號搵到.
- ↑ "About the Silver Line". 華盛頓都會區交通局. 原著喺2016年11月6號歸檔. 喺2024年8月26號搵到.
- ↑ Laris, Michael (2023年5月19號). "Potomac Yard Metro station, decades in the making, opens in Alexandria". 《華盛頓郵報》. 喺2024年8月26號搵到.
{{cite news}}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Layton, Lyndsey (2006年2月2號). "Metro Chooses New 'Doors' Voice". 《華盛頓郵報》. p. B01.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8年8月13號. 喺2024年8月26號搵到.
- ↑ "Metro sank into crisis despite decades of warnings". 《華盛頓郵報》. 2016年4月24號.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9年2月19號. 喺2024年8月24號搵到.
- ↑ "Metro gets third and final 'yes' as Maryland commits to its full share of dedicated funding". 《華盛頓郵報》. 2018年3月22號.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9年2月15號. 喺2024年8月26號搵到.
- ↑ Custis, Aimee (2016年11月30號). "Metro now has an official plan for getting better in 2017. It's called Back2Good". Greater Greater Washington. 喺2024年8月26號搵到.
{{cite web}}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Lazo, Luz (2019年5月23號). "Here's how to navigate Metro's summer-long shutdown". 《華盛頓郵報》. 喺2024年8月26號搵到.
{{cite news}}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Hedgpath, Dana (2019年9月9號). "Six Metro stations on Blue and Yellow lines reopen". 《華盛頓郵報》. 喺2024年8月26號搵到.
{{cite news}}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Metro wants to rebuild 20 station platforms over three years, creating SafeTrack-like disruptions". 《華盛頓郵報》. 2018年5月7號.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9年2月19號. 喺2024年8月26號搵到.
- ↑ "Metro plans 'summer shutdown' on Blue, Yellow lines next year". WTOP. 2018年5月7號.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9年2月19號. 喺2024年8月26號搵到.
- ↑ 25.0 25.1 George, Justin (2022年3月9號). "Metro's Yellow Line bridge over Potomac will close for about eight months beginning this fall". 《華盛頓郵報》. 喺2024年8月27號搵到.
{{cite news}}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Clarke, Megan (2023年5月7號). "Metro's Yellow Line reopens Sunday with controversial turnback". WJLA-TV. 喺2024年8月27號搵到.
{{cite news}}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Marquard, Bryan (2012年5月4號). "William Lam, 87; architect made lighting part of design". Boston.com. 喺2024年8月27號搵到.
{{cite news}}
: CS1 maint: url-status (link) - ↑ "Metro has eleven types of station architecture. Learn them all with this one interactive map". Greater Greater Washington.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6年11月11號. 喺2024年8月27號搵到.
- ↑ "FavoriteArchitecture.org". 《美國建築師學會》. 原先內容歸檔喺2012年3月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