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中國象棋

象棋中國傳統嘅,兩個人捉,分別攞紅黑;現代捉法一般都係紅行先。棋盤由九條直線同十條橫線相交而成,每邊有16隻棋,分別係:一宮頭(黑、紅分別由代表)、兩(或)、兩隻(或)、兩隻(或俥)、兩隻(或傌)、兩隻(或炮)、5隻(或);每隻棋都放喺交點上。

棋盤[編輯]

象棋盤由九條直線同十條橫線相交而成;棋都放喺交點上面;中間一行叫「河界」,無直線,通常寫住楚河漢界(源自楚漢相爭時嘅鴻溝)或者「觀棋不語真君子,起手無回大丈夫」。

而家通行嘅記譜法中,呢九條直線,雙方都由右向左數,紅方由用中文字「一」至「九」記,黑方就由自己嘅右到左用阿剌伯數字「1」至「9」記;例如,紅方嘅一線就係黑方嘅 9 線。

第四條直線(或第 6 條直線)同第六條直線(或第 4 條直線)稱為「兩肋」、「兩肋線」,簡稱「肋」。

棋盤上,劃有斜交叉線而成「米」字形方格嘅地方,雙方各有一塊,叫為「九宮格」,簡稱「九宮」,係將 / 帥同士活動嘅地區。

棋子[編輯]

將(帥):沿住自己九宮格內嘅橫直線行一步,落點有對方嘅棋就可以食咗佢。將同帥唔可以喺無棋子隔住嘅情況下企喺同一條直線,如果有人行咗步棋而出現呢個情況,咁就等於自殺,對方可以喺跟住嗰步棋用自己嘅將(或者帥)食咗另一方嘅帥(或者將),呢個動作叫做「飛將」。喺正式比賽「飛將」係冇必要嘅,因為自殺嗰一方已經被判犯規輸棋。

車(俥):可以唔限距離向前後左右行,直至遇到第一隻棋為止,唔可以跨過第啲棋,落點有對方嘅棋就可以食咗佢。

馬(傌):「日」字形行,相等於先橫行或直行一步,再45度角轉彎走對角。如果橫行或直行嗰一步有隻棋(無分敵我),咁就唔可以再走對角,呢個情況叫做「'kik1'馬腳」。一步最多會有八個落點,落點有對方嘅棋就可以食咗佢。

炮(砲):行法同車(俥)一樣,可以唔限距離向前後左右行,直至遇到第一隻棋為止。但佢唔係食遇到嘅第一隻棋,而係食第二隻棋,即係話佢同埋目標之間要有一隻棋(無分敵我),中間嗰隻棋叫做炮架,炮架同目標之間嘅距離又係無限制。炮(砲)只會喺要食棋嘅時候,先可以跨過第啲棋子。

士(仕):沿住自己九宮格內嘅斜線行向對角走一步,落點有對方嘅棋就可以食咗佢。

象(相):「田」字形行,45度角向對角走兩步,唔可以過河,落點有對方嘅棋就可以食咗佢。「田」字中間嗰點叫「象眼」,如果嗰度有棋(無分敵我),就唔可以走過去「田」字嘅對角,咁叫「塞象眼」。

卒(兵):未過河前每次剩係可以向前行一步,過河後可以向前、向左或者向右行一步。任何時候都唔會向後行,落點有對方嘅棋就可以食咗佢。

子力[編輯]

喺象棋中,好多時都少不免會有「換棋」(「搏棋」)情況出現,呢個時候就要判斷換唔換得過。

至於子力大致可以咁分(用分數計,子力分數有唔同嘅講法,只當參考用):

  • 將(帥):無限大分,因為佢無得搏(一搏就死)。
  • 車(俥):5分,活動範圍大、搏鬥力量自然亦大。
  • 炮(砲):3分,活動範圍雖然同車一樣,但受「炮打隔子」嘅限制。通常開局勁啲,因為易搵砲台。
  • 馬(傌):3分,機動性強,殘局可以使用自如,最多可控制8個位置,但受馬腳限制。
  • 象(相):2分:主要為防衛本方陣地,唔過得河作戰,但係可以做砲台。
  • 士(仕):2分,主要為保護主將,唔離開得九宮,河就更加唔使過,都可以做為砲台。
  • 未過河嘅卒(兵):1分,因為只可以向前行,避唔開敵人攻擊。
  • 過咗河嘅卒(兵):2分,過咗河可向前左右行,機動性高咗,但冇得向後行。
  • 到咗底嘅卒(兵):1分,因為只可以向左右行,唔得前後。

循環手[編輯]

捉棋嗰陣,有時會出現不斷循環嘅局面,判斷方法主要有中國棋規國際棋規兩種,中國棋規比較嚴謹,國際棋規比較易判斷。

單方長將唔變一定判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