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難題
電車難題(英文:Trolley problem)係一個倫理學、心理學同人工智慧領域嘅一系列思想實驗,涉及係唔係應該犧牲一個人嚟拯救更多人嘅程式化道德兩難。呢個系列嘅道德兩難通常都係以咁樣嘅場景開始:一架失控嘅電車正沿著軌道向住幾個人(傳統上係五個人)撞過去,撞擊嘅力度足以撞死佢哋,但係司機(或者係旁觀者)可以干預架電車嘅方向,令佢改變方向轉去另一條路軌,而嗰條路軌上面只有一個人,所以轉咗彎之後,只會殺死一個人。 然後,失控電車嘅其他變體,同埋類似嘅生死困境(例如:醫療、司法等)都出現過,每種道德困境都包含一係唔採取任何行動(喺呢種情況之下,會有幾個人死),一係就採取干預行動,犧牲一個原本「安全」嘅人。
事實證明,每一個場景嘅故事細節對道德觀點有相當大影響,而呢啲細節對抽象困境似乎並唔太重要。喺1967年,菲利帕富特(Philippa Foot)寫咗一篇哲學論文,提出咗一個通用原則,嗰個原則可以解釋故事嘅唔同變體嗰度出現嘅唔同判斷;喺1976年,朱迪芙湯臣(Judith Jarvis Thomson)嘅一篇文章嗰度將呢個道德兩難叫做「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呢篇文章引發咗大型嘅學術討論同埋學術文獻。 喺呢度,電車問題指嘅係探討點解喺特定情況之下,會得出唔同判斷嘅元問題(meta-problem),呢啲情況叫做「電車案例」(trolley cases)、「電車例子」(trolley examples)、「電車困境」(trolley dilemmas)或者「電車場景」(trolley scenarios)。
呢種困境嘅最基本版本叫做「喺轉軌掣旁邊嘅路人」(Bystander at the Switch)或「轉軌掣」(Switch),一般係咁樣嘅:
有一架失控嘅電車喺路軌上面駛得好快。路軌嘅前面有五個人,佢哋俾人綁住咗,郁唔到。電車向緊呢五個人駛過去。你咁啱得咁蹺企喺火車站一段距離嘅轉軌桿旁邊。如果你拉嗰支轉軌桿,電車就會轉到另一條路軌。不過,你注意到呢邊路軌上面有一個人,都係俾人綁住咗,郁唔到。你有兩個(而且只有兩個)選擇:
- 乜嘢都唔做,等嘅電車按照正常路綫,撞向呢五個人。
- 拉條轉軌桿,令到架電車轉去另一條路軌,令到電車撞向另一條路軌上面嘅嗰個人。
邊個選擇係更符合道德?或者,更簡單啲講:點樣做會啱啲?
菲利帕富特(Philippa Foot)喺1967年引入咗呢個決策問題,用嚟對墮胎同埋雙重效果原則(doctrine of double effect)呢兩個爭議性比較大嘅辯論議題嘅分析。 哲學家朱迪芙湯臣(Judith Thomson)[1] 、法蘭斯金姆(Frances Kamm)[2] 同埋彼得恩格(Peter Unger)亦都廣泛而深入咁分析過呢個道德困境。 朱迪芙湯臣喺1976年發表嘅文章,開創咗將電車問題帶入文獻領域,作為一個獨立嘅研究主題。呢啲文章嘅特徵係豐富、多采多姿,而且越來越荒謬嘅替代場景,其中包括「被犧牲」嘅人俾人推到軌道上,例如作為煞停架電車嘅方式,攞咗活人嘅器官嚟拯救更多嘅病人,或者用間接嘅方式去殺人令到更多人得益,呢啲場景令到問題嘅因果關係同埋道德責任更加複雜。
相關問題
[編輯]電車難題突顯咗義務論同結果主義道德系統之間嘅分別。呢啲兩難問題提出嘅核心問題係,為咗令其他人獲得更大嘅效用,主動去犧牲某個人嘅效用,係咪啱嘅做法?[3]
基本版嘅「轉軌」電車難題形式,亦可以用嚟同其他相關嘅兩難情境對比:
肥仔
[編輯]同之前一樣,一架電車喺路軌上面高速衝向五個人。你企喺條電車會經過嘅橋上面,你有得抌一樣好重嘅嘢喺佢前面擋住佢。咁啱有個肥仔企喺你隔籬——你惟一可以阻止電車嘅方法就係將佢推落橋,令佢跌落路軌,犧牲佢嚟救返嗰五個人。你應唔應該咁做?
根據調查,大部分人對呢種做法都好抗拒;當問佢哋原先個條問題,大多數人都會支持拉轉軌道去救四條命,但唔會贊成推呀肥仔去救四條命。[4] 呢個現象令到人試圖去搵出呢兩個情境之間嘅道德區別。
其中一個可能嘅區別就係喺第一個情境入面,你冇打算傷害任何人——傷嗰個人只係將電車轉離五個人嘅副作用。不過,喺第二個情境中,傷咗嗰個人係救嗰五個人嘅計劃嘅一部分。呢個解釋基本上係「雙重效果原則」嘅應用,呢個原則講述一個人可以做出有壞結果嘅行為,但專登去傷人(即使係為咗好嘅目的)係錯嘅。所以,呢個行動係被容許嘅,即使你預咗無辜者會受害,只要唔係特登嘅就得。呢個係Shelly Kagan喺佢第一本書《道德嘅極限》入面考慮過(但最終拒絕)嘅一個論點。[5]
參考資料
[編輯]- ↑ Jarvis Thomson, Judith (1985). "The Trolley Problem" (PDF). Yale Law Journal. 94 (6): 1395–1415. doi:10.2307/796133. JSTOR 796133.
- ↑ Myrna Kamm, Francis (1989). "Harming Some to Save Others". Philosophical Studies. 57 (3): 227–60. doi:10.1007/bf00372696.
- ↑ 引用錯誤 無效嘅
<ref>
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0
嘅參照 - ↑ Peter Singer, Ethics and Intuitions The Journal of Ethics (2005). http://www.utilitarian.net/singer/by/200510--.pdf 互聯網檔案館嘅歸檔,歸檔日期2016-06-17.
- ↑ Shelly Kagan, The Limits of Moralit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