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人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俚人中國南方古代民族,發源於廣東境內古越族一支駱越,屬南越族後裔嘅一個分支。東漢改稱「里人」。

歷史[編輯]

俚人最早見於范曄《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記載: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九真徼外蠻裡張遊,率種人慕化內附,封為歸漢裡君。 (唐朝章懷太子李賢注曰:「之別號,今呼為俚人」。 )明年,南越徼外蠻夷獻白雉、白菟。至十六年,交址女子徵側及其妹徵貳反,攻郡。 」 「徵側者,麊泠縣雒將之女也。 嫁為朱佞人詩索妻,甚雄勇。交址太守蘇定以法繩之,側忿,故反。於係九真、日南、合浦蠻裡皆應之,凡略六十五城,自立為王。交址刺史及諸太守僅得自守。光武乃詔長沙、合浦、交址具車船,修道橋,通障溪,儲糧谷。十八年,遣伏波將軍馬援、樓船將軍段志,發長沙、桂陽、零陵、蒼梧兵萬餘人討之。明年夏四月,援破交址,斬徵側、徵貳等,餘皆降散。進擊九真賊都陽等,破降之。徙其渠帥三百餘口於零陵。於係領表悉平。 」

俚人係一個古代民族,屬南越族後裔嘅分支之一,自從東漢五代時分佈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廣東省西南部、北部與及湖南省零陵、武夷地區。 《南州異物誌》稱:「廣州南有賊曰俚。此賊在廣州之南,蒼梧、鬱林、合浦、寧浦(今廣西橫縣)、高梁(今廣東陽江等地)五郡皆有之,地方數千里」。

至唐代,「黎」開始替代「俚」,到宋代「俚」嘅族稱完全俾「黎」取代嗮。顧炎武喺《天下郡國利病書》引《南裔異物誌》指出: 「俚在廣州之南,俗呼俚為黎」,同時提出喺唐代史書中常見嘅「俚僚」,之喺宋代又寫作「黎僚」,表明出「俚」、「黎」概念之間嘅演變同傳承,「黎」即係「俚」嘅直接繼承名,但係「黎」已經演變成特指向南發展嘅俚人嘅一支、佢哋以海南為活動中心,也即係今日嘅黎族。留喺粵西茂名啲埞嘅俚人多數已經融入唨漢族,成為唨漢族嘅一部分;而另一支留喺廣西啲埞嘅俚人融入同埋變唨僚人,成為唨壯族布依族等等啲民族嘅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