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贊尼辛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索贊尼辛 (1994)

索贊尼辛俄文Алекса́ндр Иса́евич Солжени́цын1918年12月11號2008年8月3號)係蘇聯作家,入過勞改營。最出名係揭露史太林之下勞改營最慘無人道嘅一面[1]。佢1970年諾貝爾文學獎1974年流亡海外,1994年返去俄國

早年[編輯]

索贊尼辛喺高加索地方出世。佢未出世阿爸就意外死咗,所以佢由阿媽養大,生活唔係咁好。又咁啱內戰,屋企莊園變咗集體農場。阿媽鼓勵佢學科學文學。

索贊尼辛做過少先隊、入過青年團,做過中學團報總編輯[1]。佢喺羅斯托大學考到數學同物理學位[1]

勞改[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佢當兵,到炮兵學校受訓。之後派去東普魯士前線,兩次受勳。1945年2月,佢寫信畀朋友,話佢唔滿意「嗰位留髭嘅領袖」。因為咁,佢畀國家安全警察捉咗,話佢犯咗反蘇宣傳同埋搞敵意組織,重判八年勞改營(集中營)改造,兼永久國內放逐;由於佢有大學學位,同埋都唔係罪大惡極,係用得嘅科學人才,所以調咗去莫斯科附近嘅「科學苦工營」,做啲科研工作[1]1950年,佢送咗去哈薩克,做過開礦,砌磚同埋鑄鐵。1953年,刑滿後國內放逐,同年患,差啲死。1954年畀佢入醫院醫病,而且醫好咗。1957年恢復名譽,准返去歐洲

成名[編輯]

1961年,索贊尼辛去咗莫斯科約莫70英里外小鎮,敎中學物理科,課餘以勞改營見聞寫小說,佢個短篇小說《伊凡丹尼索維奇的一天》(A Day in the Life of Ivan Denisovich)就係呢個時間嘅作品。本書揭露地獄式集中營內幕,本來都唔可能有機會出版,不過咁啱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想密謀清算史太林,用佢來打擊史太林嘅文宣工具。索贊尼辛將呢篇小說送畀舊時同室囚友、當時嘅《新世界雜誌》主編。呢位主編係赫魯曉夫同路人,繞過老左文化官僚,將本嘢交赫魯曉夫手上;赫魯曉夫讀得動容,可以用,批准發表,第一書記拍板,就唔使理政治局常委。《新世界雜誌》喺1962年11月發呢篇文,香港信報林行止話係「等同投重磅炸彈落蘇共」[1]

流亡[編輯]

之不過,赫魯曉夫好快畀人趕落台,蘇聯政治又左轉,索贊尼辛變咗係當權者嘅危險人物。佢1970年得諾貝爾獎,都唔敢出國領獎,擔心當局唔畀佢返來。其後佢被迫經西德流亡瑞士,最後到美國;佢住喺美國18年,離羣獨居,住農莊,幾乎足不出戶、唔聽電話、唔問世事、唔同隔籬鄰舍來往,專事寫作。期間寫成史詩《血輪》(The Red Wheel),講1914年到1917年,蘇維埃革命四部曲,一共五千幾版。但讀書界反應欠佳[1]

[編輯]

  1. 1.0 1.1 1.2 1.3 1.4 1.5 . . 2008-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