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亞當史密夫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由亞當史密斯跳轉過嚟)
亞當史密夫

亞當史密夫Adam Smith1723年6月5號1790年7月17號),又譯做亞當史密斯,舊時譯做斯密亞丹,係蘇格蘭道德哲學家同政治經濟學先鋒。蘇格蘭啟蒙運動嘅關鍵人物。史密斯著有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同埋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簡稱 The Wealth of Nations國富論),一般認為係現代經濟學嘅大作,亞當斯密所以俾人叫做「現代經濟學之父」[1][2]

史密斯喺格拉斯哥大學牛津大學修讀道德哲學。畢業之後,佢響愛丁堡開咗一系列嘅公開講座,令致佢同休謨喺蘇格蘭啟蒙運動合作。喺格拉斯哥教道德哲學嗰時,做埋教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嗰本書就係呢個時候出版嘅。到佢晚年,史密夫搵咗份教職令佢喺歐洲四圍去,重有機會見到當時嘅知識分子。返到英國之後就用咗十年時間寫國富論嗰本書,1776年發表。1790年先死。

生平

[編輯]

早年生活

[編輯]

史密斯喺蘇格蘭法夫郡柯克卡迪出世。佢老豆,亞當·史密斯老豆,係一個蘇格蘭皇室文書協會(高級律師)嘅成員,亦係一個大律師檢察官(軍法官),仲喺柯克卡迪做過海關主計官[3] 史密斯阿媽係法夫郡斯特拉森德里嘅地主羅伯特·道格拉斯嘅千金瑪格麗特·道格拉斯,佢喺1720年同史密斯老豆結婚。史密斯出世前兩個月,佢老豆就過身,留低佢阿媽做寡婦。[4] 史密斯喺柯克卡迪受洗加入蘇格蘭長老會嘅日期係1723年6月5日[5],呢個日期經常畀人當做係佢嘅出生日期[3],但實際上佢真正嘅出生日期係唔知嘅。

關於史密斯細個嘅事冇咩資料,不過蘇格蘭記者兼史密斯傳記作者約翰·雷記錄咗,話史密斯三歲嗰陣畀吉卜賽人擄走,直到有人去救佢先放返。[a][7] 史密斯同阿媽關係好好,阿媽可能鼓勵過佢追求學術。[8] 佢由1729年到1737年讀柯克卡迪城市學校——雷形容呢間學校係「嗰個時代蘇格蘭最好嘅中學之一」[6]——喺度學拉丁文、數學、歷史同寫作。[8]

正式教育

[編輯]

史密斯14歲嗰陣入讀格拉斯哥大學,喺法蘭西斯·哈奇遜教授底下讀道德哲學。[8] 喺呢度,佢對理性公民自由言論自由呢啲哲學概念產生咗熱情。1740年,佢獲得斯內爾獎學金,去牛津大學巴利奧爾學院讀研究生。[9]

史密斯覺得格拉斯哥嘅教學遠勝牛津,佢覺得牛津嘅教學環境好悶。[10] 喺《國富論》第五卷第二章,佢寫道:「喺牛津大學,大部分公共教授好多年前就連教書嘅假象都唔再扮啦。」據講史密斯仲同朋友投訴過,話有次牛津嘅官員發現佢喺度睇大衛·休謨嘅《人性論》,就將本書沒收仲重罰咗佢。[6][11][12] 根據威廉·羅拔·斯科特嘅說法,「[史密斯]讀書嗰陣嘅牛津,對佢之後嘅終身事業幾乎冇咩幫助。」[13] 不過,佢喺牛津嘅時候都有機會自學好多嘢,因為佢會喺大嘅博德利圖書館度睇好多書。[14] 根據佢啲信,史密斯喺牛津嘅日子唔係好開心。[15] 到讀書嘅最後一段時間,佢開始出現發抖嘅症狀,可能係神經崩潰嘅徵兆。[16] 1746年,佢喺獎學金期滿之前就離開咗牛津大學。[16][17]

喺《國富論》第五卷,史密斯評論話英格蘭嘅大學教學質素低,知識氛圍唔夠濃厚,同蘇格蘭嘅大學比起上嚟差好遠。佢認為呢個情況有兩個原因:第一,牛津同劍橋大學嘅學院資金充裕,令到教授嘅收入同佢哋吸引學生嘅能力冇關係;第二,有名嘅文人英格蘭教會嘅牧師都可以過得好舒服。[12]

史密斯阿媽瑪格麗特·道格拉斯嘅肖像

教書生涯

[編輯]

1748年,史密斯開始喺愛丁堡大學做公開講座,[18] 呢啲講座由愛丁堡哲學學會贊助,亨利·霍姆,凱姆斯勳爵做贊助人。[19] 佢講嘅題目包括修辭學美文[20] 之後仲講過「財富嘅進步」呢個題目。喺呢個後面嗰個題目度,佢第一次闡述咗佢嘅經濟哲學「明顯同簡單嘅自然權利系統」。雖然史密斯唔係好擅長公開演講,但佢嘅講座都幾成功。[21]

1750年,史密斯識咗哲學家大衛·休謨,休謨大佢十幾年。喺佢哋兩個人嘅著作度,包括歷史、政治、哲學、經濟同宗教方面,史密斯同休謨嘅思想同個人關係都比同蘇格蘭啟蒙運動其他重要人物更加親密。[22]

1751年,史密斯喺格拉斯哥大學做咗教授,教邏輯課程。1752年,佢經凱姆斯勳爵介紹,當選咗愛丁堡哲學學會會員。第二年,格拉斯哥嘅道德哲學教授過身,史密斯就接替咗呢個位。[21] 佢做咗13年學者,佢形容呢段時間係「[佢]人生中最有用,所以係最開心同最光榮嘅時期」。[23]

1759年,史密斯出版咗《道德情操論》,呢本書包含咗佢喺格拉斯哥做講座嘅一啲內容。呢本書主要講人類道德係點樣建立喺行為者同觀察者之間,或者講個人同社會其他成員之間嘅同情心之上。史密斯將「互相同情」定義為道德情操嘅基礎。佢解釋呢個概念嘅時候,唔係好似安東尼·艾希利-庫珀,第三代沙夫茨伯里伯爵同哈奇遜咁用特殊嘅「道德感」嚟解釋,都唔係好似休謨咁用功利主義嚟解釋,而係用互相同情嚟解釋。呢個詞喺而家嘅語境中最貼近二十世紀嘅同理心概念,即係認出其他生物正在經歷嘅感受嘅能力。

一幅坐住嘅男人嘅畫
弗朗索瓦·魁奈重農主義學派嘅領袖之一

《道德情操論》出版之後,史密斯變得好出名,好多有錢學生由其他國家轉學嚟格拉斯哥大學跟史密斯讀書。[24] 喺呢個時候,史密斯嘅講座開始多講法理學同經濟學,少講道德理論。[25] 譬如話,史密斯講課嘅時候就話國家財富增加嘅原因係勞動,而唔係國家擁有嘅金銀數量,後者係當時主導西歐經濟政策嘅重商主義嘅基礎。[26]

喺1762年,格拉斯哥大學授予史密斯法學博士(LL.D.)嘅稱號。[27] 1763年底,佢收到英國財政大臣查爾斯·湯森德嘅邀請,湯森德係透過大衛·休謨認識史密斯嘅。佢邀請史密斯做佢繼子亨利·斯科特嘅導師,為呢位年輕嘅巴克魯公爵準備國際政治嘅事業。史密斯喺1764年辭去咗教授嘅職位去做呢份導師工作。佢之後試圖將收過學生嘅學費退返畀佢哋,因為佢係學期中途辭職,但係佢啲學生拒絕咗。[28]

導師工作、旅行同歐洲知識分子

[編輯]

史密斯嘅導師工作包括同斯科特周遊歐洲,期間佢教導斯科特各種學科。佢每年收到£300嘅薪金(加埋開支),仲有每年£300嘅退休金;大概係佢以前做老師收入嘅兩倍。[28] 史密斯首先以導師嘅身份去到法國嘅圖盧茲,喺嗰度住咗一年半。根據佢自己嘅說法,佢覺得圖盧茲有啲悶,仲寫信畀休謨話「佢開始寫書嚟打發時間」。[28] 參觀完法國南部之後,佢哋去咗日內瓦,喺嗰度史密斯見到咗哲學家伏爾泰[29]

畫家大衛·休謨嘅畫像
大衛·休謨係史密斯嘅朋友同同代人。

由日內瓦,佢哋去咗巴黎。喺呢度,史密斯遇到咗美國出版商同外交官本傑明·富蘭克林,幾年之後,富蘭克林會領導美國殖民地反對查爾斯·湯森德嘅四項英國決議(歷史上稱為湯森德法案),呢啲決議威脅到美國殖民地嘅自治,仲對殖民地必需品徵收稅。史密斯發現咗由弗朗索瓦·魁奈創立嘅重農主義學派,同佢哋嘅知識分子討論。[30] 重農主義者反對當時主導嘅經濟理論——重商主義,佢哋嘅口號就係「自由放任」(讓佢哋去做,讓佢哋去過,世界自己會運轉!)。

法國嘅財富實際上已經俾路易十四[b]路易十五喺破壞性嘅戰爭中耗盡咗,[c]仲要進一步用嚟幫助美國革命軍對抗英國。鑑於當時英國經濟嘅收入分配同法國嘅情況形成對比,史密斯總結話:「雖然有佢嘅不完善之處,但係(重農主義學派)可能係到目前為止,喺政治經濟學呢個課題上發表過嘅最接近真相嘅理論。」[31] 生產性勞動同非生產性勞動之間嘅區別——重農主義嘅「不生產階級」——係發展同理解古典經濟理論嘅一個主要問題。

晚年

[編輯]

1766年,亨利·斯科特嘅弟弟喺巴黎過身,史密斯嘅導師之旅好快就結束咗。[32] 同年,史密斯返到柯考迪嘅家,佢將接下來嘅十年大部分時間都用嚟寫佢嘅代表作。[33] 喺嗰度,佢同一個叫亨利·莫耶斯嘅年輕盲人做咗朋友,呢個後生仔表現出早熟嘅天賦。史密斯為呢個年輕人嘅教育爭取到大衛·休謨同湯瑪斯·里德嘅贊助。[34] 1767年5月,史密斯當選為倫敦皇家學會嘅院士,[35][36] 仲喺1775年當選為文學俱樂部嘅成員。《國富論》喺1776年出版,一炮而紅,第一版喺短短六個月內就賣晒。[37]

1778年,史密斯獲委任為蘇格蘭嘅海關專員,去咗愛丁堡嘅坎農門潘繆爾大宅同佢阿媽(1784年過身)[38]一齊住。[39] 五年之後,當愛丁堡哲學學會收到皇家特許狀嗰陣,佢作為成員自動成為愛丁堡皇家學會嘅創始成員之一。[40] 由1787年到1789年,佢擔任咗格拉斯哥大學校監呢個榮譽職位。[41]

逝世

[編輯]
史密斯嘅牌匾
喺史密斯嘅故鄉柯考迪有個紀念牌匾。

史密斯喺1790年7月17日喺愛丁堡潘繆爾大宅嘅北翼過身,之前佢經歷咗一場痛苦嘅疾病。佢嘅遺體葬喺坎農門教堂墓地[42] 喺臨終嘅時候,史密斯表達咗對自己冇做到更多嘢嘅失望。[43]

史密斯嘅遺囑執行人係佢喺蘇格蘭學術界嘅兩個朋友:物理學家同化學家約瑟夫·布萊克同開創性嘅地質學家詹姆斯·赫頓[44] 史密斯留低咗好多筆記同一啲未發表嘅材料,但係佢吩咐要銷毀所有唔適合出版嘅嘢。[45] 佢提到一份早期未發表嘅《天文學史》可能適合,呢份著作喺1795年同其他材料一齊出版,好似《哲學論文集》咁。[44]

根據史密斯嘅遺囑,佢嘅藏書俾咗大衛·道格拉斯,雷斯頓勳爵(佢表兄弟Colonel Robert Douglas of Strathendry, Fife嘅仔),呢個人同史密斯一齊住過。[46] 最後啲書分咗俾佢兩個仲在生嘅細路,Cecilia Margaret(Mrs. Cunningham)同David Anne(Mrs. Bannerman)。1878年,當佢老公Prestonpans嘅W. B. Cunningham牧師過身之後,Mrs. Cunningham賣咗一部分書。剩低嘅就傳俾佢個仔,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嘅Robert Oliver Cunningham教授,佢將一部分送咗俾女王大學圖書館。佢過身之後,剩低嘅書就賣咗。1879年,當Mrs. Bannerman過身嘅時候,佢嗰部分藏書完整咁移交俾愛丁堡(自由教會)新學院,1972年呢個收藏就轉到愛丁堡大學主圖書館。

[編輯]
  1. Hoaas, David J.; Madigan, Lauren J. (1999), "A citation analysis of economists i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extbooks", 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 36 (3): 525–532, doi:10.1016/S0362-3319(99)00022-1
  2. Rae 1895, p. 292
  3. 3.0 3.1 Rae 1895, p. 1
  4. Bussing-Burks 2003, pp. 38–39
  5. Buchan 2006, p. 12
  6. 6.0 6.1 6.2 Rae 1895, p. 5
  7. "Fife Place-name Data :: Strathenry". fife-placenames.glasgow.ac.uk. 原先內容歸檔喺19 July 2021. 喺11 November 2020搵到.
  8. 8.0 8.1 8.2 Bussing-Burks 2003, p. 39
  9. Buchan 2006, p. 22
  10. Bussing-Burks 2003, p. 41
  11. Rae 1895, p. 24
  12. 12.0 12.1 Buchholz 1999, p. 12
  13. Introductory Economics. New Age Publishers. 2006. p. 4. ISBN 81-224-1830-9.
  14. Rae 1895, p. 22
  15. Rae 1895, pp. 24–25
  16. 16.0 16.1 Bussing-Burks 2003, p. 42
  17. Buchan 2006, p. 29
  18. "Adam Smith". Biography (美國英文). 原先內容歸檔喺19 July 2021. 喺30 July 2019搵到.
  19. Rae 1895, p. 30
  20. Smith, A. ([1762] 1985). Lectures on Rhetoric and Belles Lettres [1762]. vol. IV of the Glasgow Edition of the Works and Correspondence of Adam Smith (Indianapolis: Liberty Fund, 1984). Retrieved 16 February 2012
  21. 21.0 21.1 Bussing-Burks 2003, p. 43
  22. Winch, Donald (September 2004). "Smith, Adam (bap. 1723, d. 1790)".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3. Rae 1895, p. 42
  24. Buchholz 1999, p. 15
  25. Buchan 2006, p. 67
  26. Buchholz 1999, p. 13
  27. "MyGlasgow – Archive Services – Exhibitions – Adam Smith in Glasgow – Photo Gallery – Honorary degree". University of Glasgow. 原先內容歸檔喺6 November 2018. 喺6 November 2018搵到.
  28. 28.0 28.1 28.2 Buchholz 1999, p. 16
  29. Buchholz 1999, pp. 16–17
  30. Buchholz 1999, p. 17
  31. Smith, A., 1976, The Wealth of Nations edited by R. H. Campbell and A. S. Skinner, The Glasgow edition of the Works and Correspondence of Adam Smith, vol. 2b, p. 678.
  32. Buchholz 1999, p. 18
  33. Buchan 2006, p. 90
  34. Dr 詹姆斯·柯里湯瑪斯·克里維嘅信,1793年2月24日,Lpool RO, Currie MS 920 CUR
  35. 史密斯喺1767年5月21日當選為皇家學會院士,但係直到1773年5月27日先正式入會。睇 Mossner, Ernest Campbell; Ross, Ian Simpson, 編 (1987). The Correspondence of Adam Smith (第2版). Indianapolis: Liberty Fund. p. 131. ISBN 0198285701 –透過Internet Archive.; Ross, Ian Simpson (2010). The Life of Adam Smith (第2版). Oxford: Clarendon Press. p. 266. ISBN 978-0199550036 –透過Internet Archive.
  36. Buchan 2006, p. 89
  37. Buchholz 1999, p. 19
  38. Durant, Will; Durant, Ariel (1967).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Rousseau and Revolution. MJF Books. ISBN 1567310214.
  39. Buchan 2006, p. 128
  40. Buchan 2006, p. 133
  41. Buchan 2006, p. 137
  42. Buchan 2006, p. 145
  43. Bussing-Burks 2003, p. 53
  44. 44.0 44.1 Buchan 2006, p. 25
  45. Buchan 2006, p. 88
  46. Bonar 1894, p. xiv.


引用錯誤 <ref> tags exist for a group named "lower-alpha", but no corresponding <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tag wa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