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卡爾·林奈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由卡爾林奈跳轉過嚟)
卡爾·林奈
姓名原文Carl von Linné、Carolus Linnaeus、Carl Linnaeus
出生日1707年5月23號 喺Wikidata改呢個
出生地Råshult 喺Wikidata改呢個
本名Carl Nilsson Linnaeus
死亡日1778年1月10號 喺Wikidata改呢個 (70歲)
死亡地Linnaeus Hammarby 喺Wikidata改呢個
國籍瑞典 喺Wikidata改呢個
母語瑞典話 喺Wikidata改呢個
識嘅語言拉丁文瑞典話 喺Wikidata改呢個
信奉Church of Sweden 喺Wikidata改呢個
學位Doctor of Medicine 喺Wikidata改呢個
母校University of Harderwijk、隆德大學烏普薩拉大學 喺Wikidata改呢個
職業geologist、教授植物學家醫生、autobiographer、生物學家、mycologist、pteridologist、bryologist、動物學家、entomologist、鳥類學家、naturalist、arachnologist、mineralogist 喺Wikidata改呢個
僱主烏普薩拉大學 喺Wikidata改呢個
名作自然系統、Species Plantarum、Genera Plantarum、Fundamenta Botanica、Critica Botanica、Bibliotheca Botanica、Amoenitates Academicae、Hortus Cliffortianus、Musa Cliffortiana、Methodus、Praeludia Sponsaliorum Plantarum 喺Wikidata改呢個
配偶Sara Elisabeth Moræa 喺Wikidata改呢個
仔女Carl Linnaeus the Younger、Elisabeth Christina von Linné、Lovisa von Linné、Sara Christina von Linné 喺Wikidata改呢個
家族Linné family 喺Wikidata改呢個
阿爸Nils Ingemarsson Linnaeus 喺Wikidata改呢個
阿媽Christina Brodersonia 喺Wikidata改呢個
兄弟姊妹Anna Maria Linnæ、Emerentia Branting、Sofia Juliana Collin、Samuel Linnaeus 喺Wikidata改呢個

卡爾·林奈瑞典文Carl von Linné,又叫做瑞典文Carl Linnaeus1707年5月23號1778年1月10號)係瑞典自然學家,亦係現代生物學分類命名嘅二名法嘅先驅。

林奈喺瑞典南部斯莫蘭省嘅Stenbrohult村出世。佢爸爸係一個熱衷園藝嘅路德會牧師,所以林奈自少就對植物充滿熱愛,並對佢哋嘅名感到著迷。1727年,林奈入咗士干尼隆德大學瑞典文Lunds universitet),[1]選修博物學植物學

十七世紀係大航海時代,航海家帶咗世界名地好多動植物返歐洲。林奈喺收集標本嘅時候俾唔同地方嘅唔同名稱攪到頭都大埋,於是佢諗到區分植物種類嘅諗法,寫咗篇論文畀烏普薩拉大學,佢重被請做植物學教授。林奈寫咗本《拉普蘭植物誌》(拉丁文Flora Lapponica[2]

林奈提出咗一套命名、分級同分類生物嘅系統,叫做二名法。呢套系統用拉丁文命名生物,將生物分類做唔同嘅層次,由物種到界、門、綱等。佢主要嘅著作係《自然系統》(拉丁文Systema Naturae),呢本書喺1735年初版,之後經過多次修訂同擴充。呢本書成為咗生物分類學嘅基礎,對後來嘅生物學家有好深遠嘅影響。佢為生物學家提供咗一個統一嘅語言同框架,令到唔同地區唔同學科嘅研究者能夠溝通合作,亦都影響咗生物學嘅發展方向,重促使咗對生物多樣性同演化嘅研究。[3]所以有人叫林奈做生物分類學之父。

1937林奈出版咗一本《植物種誌》(拉丁文Species Plantarum),收錄咗佢整理嘅五千幾種植物,都係用二名法定名。1757年,瑞士國王頒咗個騎士頭銜畀佢,所以佢個姓亦都由 Linnaeus 改為 von Linné。[2]

早年生活

[編輯]

童年

[編輯]
睇埋:林奈家族
出生地於羅舒爾特

林奈於1707年5月23日出生喺瑞典斯莫蘭羅舒爾特村。佢係父母尼古拉斯(尼爾斯)英格馬松(後來改姓林奈)同克莉絲汀娜·布羅德森妮亞嘅長子。佢嘅兄弟姊妹包括安娜·瑪麗亞·林奈亞,蘇菲亞·朱莉安娜·林奈亞,山繆·林奈亞(佢之後會繼承佢老豆成為斯登布羅胡爾特嘅牧師,仲寫咗一本關於養蜂嘅手冊),[4][5][6]同埋艾美倫蒂亞·林奈亞。[7] 佢老豆從細就教佢拉丁文。[8]

尼爾斯出身於一個由農民同牧師組成嘅家族,佢係一個業餘植物學家,亦係一位信義宗基督教牧師,同時擔任斯登布羅胡爾特村嘅副牧師。克莉絲汀娜係斯登布羅胡爾特嘅校牧塞繆·布羅德森紐斯嘅女兒。[9] 喺林奈出世後一年,佢嘅外祖父塞繆·布羅德森紐斯過咗身,佢老豆尼爾斯成為咗斯登布羅胡爾特嘅校牧。佢哋一家由副牧師住嘅屋搬去咗教會房舍住。[10][11]

林奈從細已經鍾意植物,尤其係花。一旦佢唔開心,只要畀朵花佢,佢就即刻冷靜返嚟。尼爾斯經常喺自己個花園度打理植物,並且展示啲花俾林奈睇,教佢啲花嘅名字。唔耐唔耐,林奈就有自己嘅一小塊土地,俾佢種自己鍾意嘅植物。[12]

林奈佢老豆係佢哋家族第一個改用一個固定嘅姓氏。喺此之前,佢哋家族係用父名制命名法:佢老豆叫英格馬松,因為佢阿爸叫英格馬·本特森。當尼爾斯入讀隆德大學嘅時候,佢需要用一個家族姓氏。於是佢選擇咗「Linnæus」呢個拉丁化嘅姓,呢個名係源自佢哋家族屋前面一棵大嘅菩提樹(瑞典語叫lind)。[4] 呢個姓用咗æ呢個字母連字。當林奈出世嘅時候,佢老豆已經改咗姓,所以佢亦都叫卡爾·林奈亞斯,佢一直用「æ」呢個連字嚟拼寫自己嘅姓氏,無論喺手寫文件定係出版物上都係咁。[10] 根據父名制,卡爾本應叫卡爾·尼爾松·林奈亞斯。[13]

早期教育

[編輯]
Örtaboken(草藥書),林奈早期嘅手稿,1725年。隆德大學圖書館。

林奈嘅老豆從細就開始教佢基本嘅拉丁文、宗教同地理。[14] 當林奈七歲嘅時候,佢老豆決定請一個私人老師教佢。佢父母請咗當地自耕農嘅仔約翰·泰蘭德嚟做佢嘅老師。但林奈唔鍾意佢,佢喺自傳入面寫到,泰蘭德「比起開發一個細路嘅潛能,佢更加識得點去摧毀佢」。[15]

兩年之後,林奈畀送去韋克舍嘅初級文法學校,嗰年係1717年。[16] 林奈唔係好用功,佢經常走去鄉郊搵植物。有一次佢老豆嚟探佢,聽到佢老師對佢嘅差評之後,決定搵一個誠實嘅鞋匠收佢做學徒。[17] 當林奈15歲嗰年,佢已經到咗初級學校嘅最後一年,嗰年由校長丹尼爾·蘭納魯斯教課,佢對植物學有興趣。蘭納魯斯留意到林奈對植物學嘅興趣,畀咗佢自由使用佢嘅花園,仲介紹咗佢俾山繆·羅斯曼,佢係斯莫蘭州嘅州醫同韋克舍大學(一間高級中學)嘅老師。羅斯曼亦係一個植物學家,佢幫助林奈加深咗對植物學嘅興趣,並且引導佢對醫學產生興趣。[18][19]

到咗17歲嘅時候,林奈已經非常熟悉現有嘅植物學文獻。佢喺日記入面寫道,佢「日以繼夜咁讀書,對於阿維德·曼森嘅《瑞德霍爾姆草藥書》,蒂蘭茲嘅《芬蘭植物誌》,約翰內斯·帕姆貝里嘅《瑞典花卉誌》,布羅米利嘅《哥特植物學》同魯德貝克嘅《烏普薩拉植物園》瞭如指掌」。[20]

1724年,林奈進入韋克舍大學,佢主要學習希臘文希伯來文神學數學,呢個課程係為準備成為牧師嘅男仔設計嘅。[21][22] 喺高級中學嘅最後一年,林奈嘅老豆去探佢,想問吓教授佢個仔嘅學業進展點樣;令佢灰心嘅係,大多數教授都話呢個仔永遠唔會成為一個學者。不過羅斯曼有唔同嘅睇法,佢認為林奈可以有一個行醫嘅未來,並且提議林奈可以同佢一家住喺韋克舍,仲願意教佢生理學同植物學。尼爾斯接受咗呢個提議。[23][24]

大學學習

[編輯]

隆德

[編輯]
隆德大學學生時期嘅塑像,由安斯加·阿爾姆奎斯特製作

羅特曼畀林奈知道植物學係一門嚴肅嘅學科。佢教林奈根據約瑟夫·皮頓·德·圖爾納福嘅系統分類植物。林奈仲學咗關於植物嘅性繁殖,呢啲係根據塞巴斯蒂安·瓦朗嘅理論。[23] 1727年,21歲嘅林奈喺斯科訥隆德大學入咗學。[25][26] 佢用拉丁文全名登記為Carolus Linnæus,呢個係佢之後拉丁文著作用嘅名。[27]

自然科學家、醫生兼歷史學家嘅基利安·斯托貝烏斯教授,為林奈提供咗輔導同住宿,仲畀佢用佢嘅圖書館,裡面有好多關於植物學嘅書。佢仲畀學生免費參加佢嘅講座。[28][29] 喺閒暇時間,林奈同其他有相同興趣嘅學生一齊探索斯科訥嘅植物群。[30]

烏普薩拉

[編輯]
喺《Praeludia Sponsaliorum Plantarum》(1729年)中描繪嘅授粉過程

1728年8月,林奈聽從羅特曼嘅建議決定去烏普薩拉大學讀書,因為羅特曼認為如果林奈想同時學醫學同植物學,呢度會係更好嘅選擇。羅特曼呢個建議係基於烏普薩拉醫學院嘅兩位教授:小奧洛夫·魯德貝克拉爾斯·羅伯格。雖然魯德貝克同羅伯格無疑曾經係好教授,但當時佢哋已經年紀大,冇咁熱衷教學。魯德貝克唔再公開講課,要搵人頂替佢。植物學、動物學、藥理學同解剖學嘅課程都唔係最好嘅狀態。[31] 喺烏普薩拉,林奈遇到咗新嘅贊助人奧洛夫·塞爾修斯,佢係神學教授兼業餘植物學家。[32] 佢接待林奈住喺佢屋企,仲畀佢用佢嘅圖書館,呢個係當時瑞典最豐富嘅植物學圖書館之一。[33]

1729年,林奈寫咗一篇論文《Praeludia Sponsaliorum Plantarum》,講植物性繁殖。呢篇論文引起咗魯德貝克嘅注意;1730年5月,佢選咗林奈喺大學講課,雖然當時林奈仲只係二年級學生。佢嘅講座好受歡迎,林奈經常對住300人嘅觀眾講課。[34] 6月,林奈由塞爾修斯屋企搬去魯德貝克屋企,做佢24個仔女中最細嗰3個嘅家庭教師。佢同塞爾修斯嘅友誼冇減弱,佢哋繼續一齊進行植物學考察。[35] 嗰個冬天,林奈開始懷疑圖爾納福嘅分類系統,決定創造一個屬於自己嘅系統。佢嘅計劃係根據雄蕊雌蕊嘅數目嚟劃分植物。佢開始寫幾本書,之後會變成例如《植物屬志》同《植物學批評》。佢仲寫咗一本關於烏普薩拉植物園種植嘅植物嘅書,叫做《Adonis Uplandicus》。[36]

魯德貝克以前嘅助手尼爾斯·羅森·馮·羅森斯坦喺1731年3月帶住醫學學位返咗大學。羅森開始教授解剖學,仲想接手林奈嘅植物學課,但魯德貝克阻止咗。直到12月,羅森都一直私下教林奈醫學。12月,林奈同魯德貝克老婆「意見不合」,要搬出佢導師嘅屋企;但睇嚟佢同魯德貝克嘅關係冇受影響。嗰個聖誕節,林奈返咗斯滕布魯胡特屋企探父母,呢係佢大約三年嚟第一次返去。佢阿媽以前唔贊成佢唔做牧師,但而家知道佢喺大學教書就好開心。[36][37]

遠征拉普蘭

[編輯]
林奈著拉普蘭服裝(1737年)

探訪父母期間,林奈同佢哋講咗佢計劃遠征拉普蘭嘅打算;魯德貝克喺1695年曾經去過,但係詳細嘅探索結果喺七年後一場火災中燒晒。林奈希望搵到新植物、動物,甚至有價值嘅礦物。佢仲好奇薩米人嘅習俗,呢啲遊牧民族喺斯堪的納維亞廣闊嘅凍原上放養馴鹿。1732年4月,林奈獲得烏普薩拉皇家科學學會嘅資助,開始咗佢嘅旅程。[38][39]

身穿拉普蘭薩米人傳統服飾,手持林奈花(後稱為Linnaea borealis),成為佢個人標誌。Martin Hoffman,1737年。

1732年5月12日,林奈喺烏普薩拉開始咗佢嘅遠征,當時佢仲未夠25歲。[40]佢徒步同騎馬出發,帶埋日記、植物同鳥類學手稿,以及用嚟壓植物嘅紙張。喺耶夫勒附近,佢發現大量嘅Campanula serpyllifolia,後來known as 林奈花,成為佢最鍾意嘅花。[41]途中佢有時會落馬檢查花朵或者石頭[42],特別關注苔蘚地衣,後者係馴鹿嘅主要食物,喺拉普蘭係經濟上好重要嘅動物。[43]

林奈沿住波的尼亞灣海岸線順時針方向周遊,喺烏梅奧呂勒奧托爾尼奧深入內陸。六個月後,佢完成咗超過2,000公里(1,200英里)嘅遠征,喺十月返回,收集同觀察咗好多植物、雀仔同石頭。[44][45][46]雖然拉普蘭係個生物多樣性有限嘅地區,林奈都描述咗大約100種之前未識別嘅植物。呢啲成為佢本書《拉普蘭植物誌》嘅基礎。[47][48]不過,喺拉普蘭遠征期間,林奈用拉丁文名稱嚟描述生物,因為佢仲未發展出二名法。[40]

喺《拉普蘭植物誌》中,林奈嘅命名同分類概念首次實際運用,令到呢本書成為第一本現代化嘅植物誌[49]呢本書涵蓋534個物種,用咗林奈分類系統,仲包括每個物種嘅地理分佈同分類註釋。奧古斯特·皮拉姆·德堪多爾將林奈嘅《拉普蘭植物誌》視為植物誌寫作體裁嘅第一個例子。植物學史學家愛德華·李·格林形容《拉普蘭植物誌》係林奈作品中「最經典同最令人愉悅」嘅一本。[49]

就喺呢次遠征期間,林奈對哺乳動物分類有咗個頓悟。當佢喺路邊見到一隻馬嘅下顎骨時,佢話:「如果我知道每種動物有幾多隻牙同咩類型,幾多乳頭同喺邊度,我或者就可以搞出一個完全自然嘅四足動物分類系統。」[50]

1734年,林奈帶領一小隊學生去咗達拉納。呢次遠征由達拉納省長資助,目的係整理已知嘅自然資源同發現新嘅資源,仲要收集挪威喺勒勒斯嘅採礦活動情報。[46]

參考

[編輯]
  1. Carl Linnaeus - Berkeley(英文)
  2. 2.0 2.1 羅堇文《影響人類文明發展的100位科學家》
  3. Carl Linnaeus - Wikipedia(英文)
  4. 4.0 4.1 Blunt (2004), p. 12.
  5. Stöver (1794), p. 8.
  6. Broberg (2006), p. 10.
  7. "Nicolaus Linnæus". Geni. July 1674. 原先內容歸檔喺3 February 2016. 喺27 January 2016搵到.
  8. "Carolus Linnaeus – Biography, Facts and Pictures". FamousScientists.org (美國英文). 原先內容歸檔喺6 April 2019. 喺10 April 2019搵到.
  9. Fries (2011), p. 376.
  10. 10.0 10.1 Blunt (2004), p. 13.
  11. Quammen (2007), p. 1.
  12. Blunt (2004), p. 15.
  13. Gribbin, M., & Gribbin, J. (2008). Flower hunter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 Pg. 29. ISBN 0199561826
  14. Thomson, Thomas (2011) [1812]. History of the Royal Society From Its Institution to the End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35. ISBN 978-1-108-02815-8.
  15. Blunt (2004), pp. 15–16.
  16. Stöver (1794), p. 5.
  17. Caddy, Florence (1887). Through the Fields with Linnaeus: A Chapter in Swedish History.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p. 43. 喺10 April 2021搵到.
  18. Blunt (2004), p. 16.
  19. Stöver (1794), pp. 5–6.
  20. Carl von Linnés betydelse såsom naturforskare och läkare : skildringar utgifna af Kungl. Vetenskapsakademien i anledning af tvåhundraårsdagen af Linnés födelse (source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4 February 2021.)
  21. Stöver (1794), p. 6.
  22. Blunt (2004), pp. 16–17.
  23. 23.0 23.1 Blunt (2004), pp. 17–18.
  24. Stöver (1794), pp. 8–11.
  25. Blunt (2004), p. 18.
  26. Stöver (1794), p. 13.
  27.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Blunt171嘅參照
  28. Blunt (2004), pp. 21–22.
  29. Stöver (1794), p. 15.
  30. Stöver (1794), pp. 14–15.
  31. Blunt (2004), pp. 23–25.
  32. Blunt (2004), pp. 31–32.
  33. Stöver (1794), pp. 19–20.
  34. Blunt (2004), pp. 32–34.
  35. Blunt (2004), pp. 34–37.
  36. 36.0 36.1 Blunt (2001), pp. 36–37.
  37. Anderson (1997), p. 40.
  38. Anderson (1997),第42–43頁。
  39. Blunt (2001),第38頁。
  40. 40.0 40.1 Black, David, 編 (1979). Carl Linnaeus Travels. Charles Scribner's Sons. p. 8. ISBN 978-0-684-15976-8.
  41. Blunt (2001),第42–43頁。
  42. Anderson (1997),第43–44頁。
  43. Anderson (1997),第46頁。
  44. Blunt (2001),第63–65頁。
  45. Blunt (2004),第39–42頁。
  46. 46.0 46.1 Broberg (2006),第29頁。
  47. Quammen (2007),第2頁。
  48. Stöver (1794),第38–39頁。
  49. 49.0 49.1 Frodin (2001),第27頁。
  50. Blunt (2001),第54頁。

睇多啲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