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塢壁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塢壁(塢讀滸,粵拼wu2 bik1),係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嗰陣北方漢人自設嘅軍事屏障,整來係爲咗抵禦胡族統治者遣民同戰亂。

成因

[編輯]

塢壁嘅起源好早[1][2],但自從永嘉之亂五胡亂華)先至大量建造。當時胡族統治者往往將各族嘅居民搬去政治中心地帶,以方便控制同役使[3]。走唔甩嘅北方漢人為咗抵禦呢種遣民政策,糾合宗族兄黨,據險自守。

特點

[編輯]

塢壁最好係建立喺既有險阻又可以耕種、有水泉灌溉嘅地方,所以呢尐塢壁都建立響山頂平原同有溪澗水源之處[4]。塢以宗族鄉黨為單位,塢主通常係鄉里豪帥[5],但係塢並非塢主所有,塢主只係做督護,兼負責指揮打仗同耕種。塢壁有自己嘅內部規則[6]

影響

[編輯]

當時北方城市因為戰亂而荒蕪,唯有靠堡塢務農嚟自給自足,所以堡塢響北方社會中佔據咗重要嘅地位;因為塢壁係以宗族鄉黨為單位,所以北朝重同姓,重宗法[7],大大加強鄉村豪族嘅地位,構成南北朝時代門閥政治嘅基礎。

參考

[編輯]
  1. 《后漢書·馬援傳》:「繕城郭,起塢候,開導水田,勸以耕牧,郡中樂業」
  2. 《后漢書》卷二十 《銚期王霸祭遵列傳》:「堆石布土,筑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余裡」
  3.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第八篇 《晉代人口流動及其影響》,黃山書社,2000年,130頁
  4. 《晉書》 列傳第五十八《孝友傳》:「於是峻險厄,杜蹊徑,修壁塢,樹蕃障,考功庸,計丈尺,均勞逸,通有無,繕完器備,量力任能,物應其宜,使邑推其長,裡推其賢,而身率之。」
  5. 《晉書》 列傳第五十八《孝友傳》:「『千人聚而不以一人為主,不散則亂矣。』將若之何!眾曰:『善。今日之主,非君而誰!』」
  6. 《三國志·田疇傳》:「乃為約束相殺傷、犯盜、諍訟之法,法重者至死,其次抵罪,二十余條。」
  7. 萬繩楠《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第八篇 《晉代人口流動及其影響》,黃山書社,2000年,1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