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跳去導覽 跳去搵嘢

安史之亂唐朝中期發生嘅一場亂事,由胡族人安祿山(營州雜胡)同史思明喺天寶十四年(755年)所發動。話說當時唐朝皇帝唐玄宗因為越嚟越無能,安祿山同埋朝中一班大臣不和,安祿山決定兵變。安祿山本身擁有軍權,唔使花好耐時間就攻入首都長安。

呢次事件使到唐玄宗退位做太上皇。而之後唐朝花咗七年時間打,最後要等到史思明個仔史朝義自殺,事件先至得以平息。

背景[編輯]

安史之亂個背景係可以追溯到唐朝個地方制度。唐朝個地方制度,係容許地方掌握軍事權力,當中尤其係北方邊境。早喺唐太宗嗰陣,就多次派兵打突厥。打完之後為咗方便管治,就喺邊境設置十個兵鎮,長官係節度使。節度史權力好大,任何地方官都冇能力凌駕。於是乎一旦節度使作反,就變成咗唐朝內部個隱患。

喺唐玄宗嗰陣因為太平盛世,開始怠政,唔但只大權都落喺楊國忠手度,甚至重用啲外族人管治北方邊境,好似安祿山就係。安祿山因為同當時個宰相楊國忠不和,結果就喺河北,以聲討楊國忠做理由起兵。

經過[編輯]

公元755年安祿山動員咗大批胡族人做士兵,一共有十八萬,喺河北以聲討楊國忠做理由起兵。

當時因為太平盛世,國家冇人識打仗,安祿山由河北一路起兵到河南,地方官都投晒降,重喺一個月內攻入咗洛陽。安祿山就喺洛陽登基做皇帝,國號叫「大燕」。

安祿山跟住重繼續打長安,去聲討楊國忠。唐玄宗同楊國忠派咗二十萬大軍去抵抗,最後失敗收場。安祿山長驅直入,重攻陷埋長安。唐玄宗就好倉卒咁逃離長安入四川。行到半路唐玄宗軍隊發生咗兵變,士兵要求處死楊國忠。結果楊國忠處死咗。無耐唐玄宗入咗四川,讓位畀太子李亨做皇帝,自己做太上皇。

李亨登咗基之後,派咗郭子儀反抗安祿山;後來又加埋李光弼。經過努力,最後反敗為勝,收復咗長安同河北。

而正喺呢國時候安祿山陣營內亂,先有安慶緒殺咗安祿山;安慶緒又畀部下史思明所殺;最後史思明畀佢個養仔史朝義殺害。跟住唐玄宗同李亨都相繼過身,唐代宗登基。唐代宗搵咗外族回紇派兵打史朝義,最後收復埋洛陽,史朝義兵敗自殺。安史之亂自此就結束。

影響[編輯]

唐朝因為安史之亂由盛轉衰。尤其係雖然唐朝平定咗,之但係安祿山手下重有大批將領,係唐朝個威脅。唐朝無辦法消滅,就封佢哋做節度使。咁就造成咗藩鎮割據,一直到唐朝亡國。

安史之亂因為主要戰場喺北方,所以北方大受破壞,唔少北方人落到南方,經濟重心開始南移。而長安、洛陽本來係漢朝、唐朝個首都,但因為安史之亂,唔再適合做首都,最後關中一帶喺全國都開始冇晒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