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盧·高達
尚盧·高達 | |
---|---|
![]() | |
姓名原文 | Jean-Luc Godard |
出生日 | 1930年12月3號 ![]() |
出生地 | 7th arrondissement of Paris、巴黎 ![]() |
死亡日 | 2022年9月13號 ![]() |
死亡地 | Rolle (瑞士) ![]() |
國籍 | 法國、瑞士 ![]() |
母語 | 法文 ![]() |
識嘅語言 | 法文、英文 ![]() |
母校 | 巴黎大學 ![]() |
職業 | 電影導演 ![]() |
風格 | French New Wave ![]() |
僱主 | Cahiers du cinéma ![]() |
名作 | Breathless、Contempt、Pierrot le Fou、Every Man for Himself、Le Petit Soldat ![]() |
配偶 | Anne Wiazemsky、Anne-Marie Miéville、Anna Karina ![]() |
阿爸 | Paul Godard ![]() |
阿媽 | Odile Monod ![]() |
[改維基數據] | |
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1930年12月3號—2022年9月13號)係法國電影導演、編劇、影評人。1960年代起,佢冒起成為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中響噹噹嘅大人物。[1]
生平[編輯]
高達巴黎出世,屋企有錢。佢喺大學主修人類學期間,成日蒲電影資料館同電影會,識咗一班電影發燒友,包括伊力盧馬、利維特同杜魯福。1950年,佢開始喺伊力盧馬嘅電影評論雜誌《電影公報》定期寫稿。佢第一篇影評就係《邁向政治電影》,之後佢成為出名嘅影評人,出名嘅影評仲有《什麼是電影?》、《蒙太奇,我的憂慮》同《由古典組合結構的辯護和說明》。1954年,佢拍咗第一部短片《水壩工程》,從此開始導演嘅事業。[2]
1960年代,佢先後拍過《斷了氣》、《女人就是女人》、《已婚女人》、《阿爾伐城》幾齣電影,轟動影壇,憑住獨特命題、實驗技巧,喺電影裏頭大量插入獨白、旁白、跳脫嘅映畫節奏,仲有突如其來嘅聲、畫混入,令佢成為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嘅頂尖人物。到咗1960年代中後期,巴黎爆發學生運動,左翼思潮盛行,高達亦變得左傾,支持馬克思主義,喺《我所知道的二三事》、《中國女》、《周末》、《一切安好》幾齣作品中,表達強烈嘅政治訊息。1972年,佢同好友開咗製片公司Sonimage,探索當年新錄影設備出現後嘅主體性(Subjectivity)問題。1980年代之後,高達嘅創作又再轉向,探討電影敍事嘅多種可能。[3]
高達嘅電影總係畀人感覺佢挑戰荷理活嘅拍攝手法同敍事風格,又經常將自己嘅政治觀點同對電影發展史嘅睇法旅入作品裡頭,兼且經常出現存在主義同馬克思哲學嘅訊息。[4]
2022年9月13號,佢嘅屋企人發出聲明公布佢喺瑞士過身。[5]法國《解放報》報導話,佢係以「輔助自殺」(assisted suicide)方式結束生命。[6]
作品[編輯]
導演作品
- 1954 水壩工程(短片)[2]
- 1957 大名柏德烈(短片)[2]
- 1958 莎樂蒂與男友[2]
- 1959 水的故事(同杜魯福合導)(Une histoire d'eau)[2]
- 1960 斷了氣 (À bout de souffle)[7](又叫《慾海驚魂》[8])
- 1960 小兵 (Le Petit Soldtat)[9]
- 1961 女人就是女人 (Une femme est une femme)[10]
- 1962 我的一生 (Vivre sa vie)[2]
- 1963 槍兵 (Le Carabiniers)[11]
- 1963 春情金絲貓 (Le Mépris)[12]
- 1964 已婚女人 (Une femme mariée)[3]
- 1964 法外之徒 (Bande à part)[13]
- 1965 阿爾伐城 (Alphaville)[3]
- 1965 狂人彼埃洛 (Pierrot le Fou)[14]
- 1966 男人女人 (Masculin féminin)[15]
- 1966 美國製造 (Made in USA)[16]
- 1967 我所知道她的二三事 (Deux ou trois choses que je sais d'elle)[3]
- 1967 中國女 (Le Chinoise)[17]
- 1967 周末 (Week-end)[3]
- 1967 Camera Eye, sequence du film documentarie Loin du Vietnam de Chris Marker
- 1968 學習的樂趣 (La Gai Savoir)[11]
- 1968 Cinetract
- 1968 Un film comme les autres
- 1968 One American Movie
- 1968 一加一 (One plus One)[2]
- 1969 英國之聲 (British Sounds)[3]
- 1969 Pravda
- 1969 東風 (Vent d'test)[11]
- 1970 Luttes en Italie
- 1970 Vladimir et Rosa
- 1972 一切安好 (Tout va bien)[18]
- 1972 給珍的信 (Letter to Jane)[19]
- 1974 lci et ailleurs
- 1975 第二號 (Numéro deux)[3]
- 1976 Comment ça va
- 1976 此處與彼處 (Six fois deux)[3]
- 1977 Quand la gauche aura le pouvoir
- 1979 France tour détour deux enfants
- 1980 慢動作 (Sauve qui peut (la vie))[3]
- 1982 激情 (Passion)[3]
- 1983 芳名卡門 (Prénom Carmen)[2]
- 1985 萬福瑪利亞 (Je vous salue, Marie)[2]
- 1985 瑪利之書[2]
- 1985 偵探 (Détective)[2]
- 1985 Soft and Hard. Soft Talk On a Hard Subject Between Two Friends
- 1985 小小電影公司興亡史 (Grandeur et décadence d'un petit commerce de cinéma)[20]
- 1986 Meetin' WA
- 1987 Soigne ta droite. Une place sur la Terre
- 1987 菩薩蠻 (Armide)[11]
- 1987 李爾王 (King Lear)[11]
- 1987 On S'est tous défilés
- 1988 Puissance de la parole
- 1988 世界電影(眾數)史 (Historie(s) du cinéma)[21]
- 1990 新浪潮 (Nouvelle vague)[21]
- 1991 德國零年 (Allemagne année 90 neuf zéro)[21]
- 1991 Ecirre contre l'oubli - Poul Thomas Wainggai
- 1993 算我唔好彩 (Hélas pour moi)[2]
- 1993 Les entrants jouent à la Russie
- 1993 Je vous salue, Sarajevo
- 1995 高達十二月自畫像 (JLG/JLG. Autoportrait de décembre)[3]
- 1996 Espoir/Microcosmos
- 1996 Le Monde comme il ne va pas
- 1996 永遠的莫扎特 (For Ever Mozart)[22]
- 1996 Adieu au TNS
- 1998 Historie(s) du cinéma
- 1998 The Old Place. Small Notes Regarding the Arts at Fall of 20th Century
- 2000 L'Origine du XXle siècle
- 2001 愛之頌 (Éloge de l'amour)[23]
- 2002 Dans le noir de temps
- 2002 Liberté et patrie
- 2004 高達神曲 (Notre musique)[24]
- 2004 世界電影(眾數)史精選 (Moments choisis des Historie(s) du cinéma)[3]
- 2006 Vrai faux passport.
- 2006 Ecce homo
- 2006 Une bonne à tour faire
- 2010 電影社會主義 (Film Socialisme)[25]
- 2014 3D鐵三角 (3x3D)[11]
- 2014 告別言語 (Adieu au langage)[26]
- 2014 Les Ponts de Sarajevo
- 2015 Remerciements de Jean-Luc Godard à son Prix d'honneur du cinéma suisse
- 2018 圖像策 (Le Livre d'image)[27]
- 2018 Bande-annonce de la 22ème édition du 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 documentaire de Jihlava
攷[編輯]
- ↑ Grant, Barry Keith, ed. (2007). Schirmer Encyclopedia of Film. p. 235 Detroit: Schirmer Reference. ISBN 978-0-02-865791-2.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永遠現代 打破傳統常規 見證時代 回顧法國電影大師高達的經典電影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尚盧高達的五段電影路文匯報,2009年9月15號
- ↑ 尚盧‧高達 Jean-Luc Godard簡介
- ↑ 尚盧高達離世 終年91歲文匯報,2022年9月14號
- ↑ 新浪潮教父高達「自殺」 《斷了氣》名導斷了氣明報,2022年9月14號
- ↑ 斷了氣 —— 第51屆(2022)香港法國電影節
- ↑ 石琪影藝談:談香港法國電影節 兵荒馬亂之新浪潮
- ↑ 法國新浪潮影后安娜卡蓮娜離世 終年79歲東網,2019年12月15號
- ↑ 女人就是女人 —— HKIFF Cine Fan 電影節發燒友
-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Play it Again網頁尚盧高達作品香港中文譯名
- ↑ 電影資料館「修復珍藏」放映高達《春情金絲貓》及法斯賓達《小心聖妓》
- ↑ 法外之徒@MOViE MOViE
- ↑ 狂人彼埃洛 —— 第51屆(2022)香港法國電影節
- ↑ 金像導演 剖析不一樣的高達東網,2017年12月18號
- ↑ 誰明JLG?
- ↑ 中國女 —— HKIFF Cine Fan 電影節發燒友
- ↑ 一切安好@MOViE MOViE
- ↑ 新浪潮名導與他繆思(一)|尚盧•高達最重要的五位女性
- ↑ 第四十二屆 香港國際電影節 精選十部全新修復經典 再現光影傳奇
- ↑ 21.0 21.1 21.2 「高達.電影.歷史」課程:2020年了,還看高達幹甚麼?
- ↑ 永遠的莫扎特 —— HKIFF Cine Fan 電影節發燒友
- ↑ 【編輯部之選】10月、11月電影節目推介
- ↑ 凝視文明的深淵──尚盧.高達《告別言語》
- ↑ 電影社會主義 —— HKIFF Cine Fan 電影節發燒友
- ↑ 百老匯電影中心《告別言語》放映特刊
- ↑ 圖像策 —— HKIFF Cine Fan 電影發燒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