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𦢊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一個水泡
燒親起水𦢊

水𦢊粵拼seoi2 pok3[1][2],又叫水泡粵拼seoi2 pok1)係表皮真皮之間積聚體液嘅現象,通常因為擦傷燙傷凍傷、接觸化學品又或者細菌感染而搞成。

音,字[編輯]

『水泡』嘅讀成 seoi2 pok1Pok1 呢個音亦成街聽到,係白讀[3],似英文 POP 澉讀。Pok1本字好可能係「𦢊」[4],其《廣韻》嘅解釋係啲肉凸咗出嚟(肉胅起),而反切音為「北」(p)「角」(ok),意、音同粵文一至。 而「泡」本字有另一個講法係「噗」,不過就無法考證。

[編輯]

  1. 《廣韻 剥》:𦢊,北角,皮破。《廣韻 雹》𦢊,蒲角,肉胅起。
  2. 康熙字典 肉部 十五》:𦢊,《廣韻》蒲角,《集韻》弼角,𠀤音雹,《廣韻》皮胅起也,《集韻》皮破起。
  3. 語講呢啲:泡(吞POP)解是 - 香港文匯報. paper.wenweipo.com. 喺2020-08-07搵到.
  4. 黃氏. . 金石圖書貿易有限公司. p. 188. ISBN 9789881617767.